公与私----服务群众,敢于担当
大禹(五帝之一,夏朝国君)先公后私得天下。帝尧时,因中原洪水泛滥成灾,大禹临危受命,全力治水。新婚不久的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后有“尧舜禹禅让”之典故,大禹最终也建立了夏王朝。
周幽王(西周国君)先私后公亡国耻。西周末年,周幽王因为博宠妃褒姒一笑,以一己私利,而有“骊山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最终犬戎攻破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随后西周灭亡。
廉与腐----拒腐思危,德政清廉
包拯(北宋名臣廉吏)廉洁传世美名扬。包拯有“包青天”之美誉,为清廉官之典范。《书端州郡斋壁》这首诗,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他还留下名言: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我与民贼不共戴天。
郭开(战国时期赵国宠臣)受贿亡赵。秦国攻打赵国,用重金贿赂郭开。贪婪成性的郭开收受贿赂后,诬陷抗秦功臣李牧谋反,随后赵王盲目决策,并将李牧杀害。李牧被杀后,王翦率秦军乘机大败赵军,俘虏了赵王,吞并了赵国。
俭与奢----严以律己,乐于奉献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高风亮节流芳百世。他身居高位,却自奉甚简,不谋私利。生前,他在给后主的奏章中誓言“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在病危时,他立下遗嘱:丧葬力求简朴,只穿便服入棺,不放任何陪葬品。
商纣王(商朝国君)骄逸奢华断基业。夏朝末年,天灾战乱不断,纣王不思图国,为了自己的享乐,搜罗美女,建筑华丽的宫殿,典故“三千后宫佳丽”,“酒池肉林”皆出自于他。最终,周武王联合的诸侯国军队打败商朝军队,纣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生平最华丽的服饰都穿戴整齐自焚身亡,其有“蒙衣其珠玉,自焚于火而死”之典故。
苦与乐----勤政务实,创新发展
司马迁(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不畏艰辛撰宏著。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史官,因替大将李陵辩解而获宫刑。但他想到文王拘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有《国语》等先圣事迹,忍受常人所不能忍的刑辱,以顽强的毅力,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了《史记》这一鸿篇巨制。
夫差(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安乐自得身死国亡。春秋时期,吴国国力强盛,吴国打败吴楚之后,便不再把楚国当作自己的对手,转而与齐、晋、越等国争锋。越国最先被吴国攻破,越国国君勾践成了夫差的奴隶。后夫差常以霸主自居,安愉自乐。最终,越国苦中励志图强,积蓄力量,打败了吴国,杀死了夫差,典故“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就出自这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