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头巾游伊朗(上)

葛村人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伊朗,于我而言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她有以波斯文明为代名词的悠久文明历史,又有几十年如一日与美国硬杠的不凡今天。感觉中,她的宗教文化、生活习俗等等都有特殊之处。出发前,旅行社所发旅游须知中关于女性游客必须从头到脚包裹严实的要求,更增加了这种神秘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7月22日,终于来到伊朗。尽管天热难耐,我们仍按要求身着长衣长裤,头裹围巾,确实有点难受。但伊朗天气干燥,不似两广那么湿热,不那么容易出汗,所以又比想像的好受一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让人兴奋的是,来到伊朗,刚到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机场,我就迅速地获得了800多万巨款而成为富婆。1元人民币可兑换5800多伊朗货币里亚尔。想享受坐拥千万、亿万的感觉,就来伊朗吧 </span></h1> <h3><b>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外观</b></h3> <h5><b>在机场用20美金换得820万比亚尔,顿时豪横</b></h5> <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戴着头巾游伊朗(一)</b></p></h1><h1><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德黑兰到卡尚</b></h1>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达伊朗首都德黑兰,稍事休息之后,就去参观了自由纪念塔和伊朗国家博物馆。<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自由纪念塔位于德黑兰城市布局的中轴线,建于1971年。初建时称为国王纪念塔,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更名为自由纪念塔。自由纪念塔塔高45米,综合了伊朗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气派雄伟,别具一格。这么一个伊朗国家的代表性建筑,其设计者居然是德黑兰大学的一名学生。当年,为了建出一座新颖独特的纪念塔,伊朗专门组织了一个大规模的设计大赛,这位大学生意外地拔得头筹。后来,这位学生成了伊朗著名的建筑师。</span></h1> <h3><b>伊朗自由纪念塔</b></h3> <h3><b style="font-size:15px;">伊朗自由纪念塔</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伊朗国家博物馆是一个心神向往之处。我的同伴是个博物馆迷,早早就念叨要看这个博物馆。旅行社一度想取消这一景点,同伴马上打电话抗议,生生把博物馆给吵了回来。真看到这个博物馆,有点失望。怎么说呢,就是有点简陋,从建筑到展出手段都是如此。不过,伊朗到底是一个文明古国。这个博物馆真的有料。收藏的文物多达30万件,最早的文物可追溯到四万年前。让我更兴趣的是那些从波斯波利斯古城等遗址发掘的雕像浮雕等,很有气势,让我对后面还要参观的这些遗址充满期待。总之,伊朗博物馆的馆藏丰富,正可与伊朗悠久的历史相品配。</span></h1> <h3><b>伊朗国家博物馆外观</b></h3> <h3><b>记载重要史实的纯金匾</b></h3> <h3><b>来自波斯波利斯的台阶与雕塑</b></h3> <h3><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15px;">来自波斯波利斯的浮雕</b></h3> <h3><b>来自波斯波利斯的牛首柱头</b></h3> <h3><b>大流士一世的纯金号角型酒杯</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这两个景点,坐3个小时车来到卡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卡尚位于多沙漠的伊朗中部,却有世界玫瑰城之称。沙漠与玫瑰,反差美呀。玫瑰是伊朗的国花,而卡尚就盛产玫瑰。卡尚市有2580公顷玫瑰种植园,每年可采摘1.3万吨玫瑰花。卡尚盛产上好的玫瑰水、玫瑰纯露和玫瑰精油。卡尚用传统方法蒸馏的玫瑰水出口欧洲,是制作巴黎香水的重要原料之一。除石油和地毯外,玫瑰水是又一个让伊朗人自豪的产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许是季节不对,除了在路上看到远处有玫瑰花田,在卡尚市区我们并未见到玫瑰玫瑰处处开的景象。但听说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玫瑰花绽放的季节,卡尚家家户户都忙着采摘玫瑰花,忙着制作玫瑰花水。那时在卡尚举办的玫瑰节总能吸引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玫瑰,卡尚还盛产陶瓷、地毯等等。 </span></h1> <h3><b>卡尚盛产这种粉色的大马士革玫瑰</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 &nbsp; &nbsp; 卡尚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人类定居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它曾作为重要的驿站,因古丝绸之路而兴起。</span>卡尚离伊斯法罕很近,<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萨非王朝阿巴斯一世定都伊斯法罕时期,邻近伊斯法罕的卡尚,城市发展达到历史的顶点,此后逐步被边缘化。<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卡尚的重要景点费恩庭园就源自于卡尚的鼎盛时期。它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波斯园林。建造于1590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萨非王朝阿巴斯一世时期专为国王建造的休闲花园,后成为王室成员休养娱乐之处。作为波斯花园的7个代表作之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h1> <h3><b>费恩庭园</b></h3> <b>费恩庭园</b>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费恩庭园以水见长。通过坎尔井把山上的水源通过地下暗渠引入庭院,在庭院中设立了由水渠、水池、喷泉组成的完整的水流体系。待皇亲贵族享用之后,这些水又流到庭院外用于农田果园灌溉。这样的水流体系在地处沙漠边缘的卡尚显得尤为珍贵。伊朗多沙漠,到处土黄色。伊朗人非常聪明地打色彩差,凡水池水渠等均以蓝色瓷砖铺底砌边,更显水流清沏,也让珍贵的水设施能一片土黄色中突显出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之后,在伊朗还多次见到坎儿井,伊朗水资源缺乏,所以很早就借助坎儿井,使宝贵的水资源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在中国,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但伊朗人说坎儿井起源于伊朗,不知这说法确切否?</span></h1> <h3><b>费恩庭园有由水渠、水池、喷泉组成的完整的水流体系</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费恩庭园水流体系甚至进入了室内<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室内建水池,水池边可纳凉休闲。再在水池的上方建造一些亭台楼阁,池水散发出来的清凉可以传到阁楼上。很聪明,会享受。伊朗的夏天漫长而炎热,如何降温纳凉应该是伊朗人建筑住宅时的一个重要课题。</span></h1> <h3><b>把水流引入室内,就多了一个纳凉休闲场所</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费恩庭园内还有一个的很大的地下浴室。小浴室一间连一间,结构复杂。那</span>浴室估计还兼顾休闲娱乐功能。<span style="font-size: 20px;">1852年,恺加王朝主张改革的总理大臣米尔.卡比尔因触动皇权贵族利益在这里被刺杀,成了与这个庭院相关的最重要的故事。现在</span>浴室还立有还原当初情景的人物塑像。&nbsp; &nbsp;&nbsp;</h1> <h3><b>地下浴室一角</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费恩庭园是我们此行接触到的第一个建筑类景点。其特点在伊朗建筑中很有代表性,算是伊朗古建筑的一个典范,给我们之后要看到的许多的伊朗古建筑先打了一个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首先是费恩庭园建筑的<span style="font-size:20px;">穹顶。</span><span style="color:inherit;">穹顶在伊斯兰教里面象征着天空。所以伊朗传统建筑屋顶造型多采用“穹窿顶。去伊朗,可看的自然景观不多,主要看的就是人文景观,用大白话说就是看完清真寺看王宫。那么,一进这类景点先抬头看屋顶就对了。借助穹顶开孔引进日光,或借助灯光而形成各种奇幻的光效,极精美、极细致的穹顶图案,伊朗人对穹顶的痴迷让人不得不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另外就是</span><span style="color:inherit;">费恩庭园建筑内外墙的装饰。伊朗传统建筑的內处墙装饰,尤其是内墙通常或借助精美的花瓷砖,或借助精细的雕刻描绘,形成华丽繁复、精细漂亮,让人眼花缭乱的纹饰,从而收到一种奢华美丽的视觉效果,这也是伊朗传统建筑的一个共性。伊朗传统建筑对装饰上的精雕细琢,对精美繁复、奢华美丽的痴迷也让人啧啧称奇。</span></h1> <h3><b>漂亮的穹顶是伊朗人的挚爱</b></h3> <b>高高的穹顶、雕花及花瓷砖装饰是波斯古建筑的标配</b> <b>高高的穹顶、雕花及花瓷砖装饰是波斯古建筑的标配</b> <h3><b>我的头巾与墙上瓷砖异曲同工,都是蓝花花</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天看到的另一豪宅是布鲁杰尔迪古宅。<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个古宅建于1857年,这年份在伊朗的古宅院中算不上年长,但布鲁杰尔迪古宅胜在以大气奢华充分印证了什么叫有钱就任性。布鲁杰尔迪是当年的一位超级富豪。据说他看上了另一位富豪的女儿,未来岳父刁难他,非要他为女儿建一所举世无双的宅子。布鲁杰尔迪于是一掷千金,花了18年时间建成这一豪宅。又有一说法,说这宅子是布鲁杰尔迪为女儿建的。总之是为一个女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布鲁杰尔迪古宅有一个很小很不起眼的宅门,但进得门去,便是另一番天地。我在国内也见过类似的低调奢华。大门矮矮小小,里面极其豪华。<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古宅目前开放的只是前庭及会客厅部分。前庭宽阔就不说了,那会客厅真是华丽气派。它如费恩花园中的建筑一般,也有高高的穹顶,也有漂亮的装饰,只是更加讲究华丽。<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会客厅的穹顶是圆形空心结构,起到拔风作用,在炎热的夏天可以降低高温。透过这穹顶,白天可观云朵,夜晚可数星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令人赞叹的是古宅的室内装饰。屋顶呈几何形排列的凹凸,加上繁简相宜的花纹,显得美丽而雅致。墙壁边角同外墙一样,使用漂亮的雕花。墙上还有色彩斑斓的壁画,讲述着古老的神话故事。<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伊朗古庭院宅子如此奢华美丽,真让人大饱眼福。但这只是个开头,在伊朗的旅程中,还有一串的大漂亮小漂亮接踵而至。</span></h1> <p class="ql-block"><b>布鲁杰尔迪古宅的宅门很小,但进得门去,便是另一番天地</b></p> <h3><b>带有穹顶的会客厅真是漂亮</b></h3> <p class="ql-block"><b>穹顶开孔便于通风</b></p> <p class="ql-block"><b>如此美丽的穹顶赏心悦目</b></p> <h3><b>戴着蓝花花拍蓝花花和红花花</b></h3> <h3><b>外墙也满是精美的浮雕纹饰</b></h3> <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戴着头巾游伊朗(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卡尚到伊斯法罕</b></p></h1> <h1></h1><h1>  伊朗之行第二天,7月23日,我们驱车前往伊斯法罕,途中游览了一个有4000年历史,被认为是波斯文化活化石的古村奥比杨奈村。<br><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奥比杨奈位于山谷,周围的高山荒无人烟。</span>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且自然条件恶劣,居民们曾长期与世隔绝。现在,村民仍在使用古老的古波斯土语,这在伊朗其他地区非常罕见。上点年纪的村民还身穿传统服饰,男性穿黑色的类似裙裤的阔腿裤。女性穿白底红花衣服或披白底红花大披巾,阿巴杨奈村因此又被称为花婆婆村。<br><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 &nbsp; &nbsp;如今</span>奥比杨奈<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已成为一个交通便利的旅游景点,但年轻人大多已经离开,只剩下一些老人与孩子留守。狭小巷子,红色的泥土房,屋前屋后的葡萄架、白杨树,周遭一派静谧。</span></h1> <h3><b>就地取材用土垒成的房子</b></h3> <h3><b>周边一片苍凉,奥比杨奈村的绿色尤显珍贵</b></h3> <h3><b>几千年历史的古村也有浓郁的波斯风格</b></h3> <h3><b>穿阔腿裤的奥比杨奈村大叔</b></h3> 穿花衣的奥比杨奈村大妈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漫步村中,正想着要找“花婆婆”合影,就有几位来游览的伊朗青年来邀请我们这些“老外”合影了。伊朗人都很友好,在景点在路上遇到的伊朗人许多都会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搞得我这个时常呈“面瘫”状的人,也马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一旦有人迎面而来,就赶紧堆出一脸微笑。</span></h1> <h3><b>在奥比杨奈村,作为老外,受到合影邀请</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古村,继续驱车前往伊斯法罕。<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伊斯法罕也是一座古城,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在伊朗,有“伊斯法罕,天下一半”之说,因为曾经有六个王朝建都伊斯法罕。16世纪,这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当时南来北往的客人云集伊斯法罕,城市十分繁荣。<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597年,萨非王朝的君主阿巴斯一世决定迁都伊斯法罕。他下令重修此城,将伊斯法罕建设成一座很能彰显帝国的强盛与威严的名城。<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兴衰更迭,伊斯法罕如今是伊朗第三大城市。至今有大量文物古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span></h1> <h3><b>伊斯法罕街景</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伊斯法罕,需要先说说1587年——1629年在位的萨非王朝的帝王阿巴斯一世。在伊朗历史上有过三个最辉煌的朝代,分别是古波斯王朝、萨珊王朝和萨非王朝时代。距离现在最近的是萨非王朝,其全盛之君阿巴斯一世是一个建树很多,且眼界开阔的帝王。他积极改革,建立常备军,开疆拓土,收复大量失地,使波斯国势达于全盛;他鼓励发展手工业业和商业,使波斯经济得到很快发展;他在一个大航海时代,积极开展与东西方交流;他在宗教上以温和的方式扶植什叶派,使伊朗终于成为一个彻底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并一直延续至今。在他的众多功绩之中还有不容忽略的一项,就是重建了伊斯法罕。</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阿巴斯一世上位不久,就决定把国都迁移到位于伊朗腹地的伊斯法罕。并对当时处于衰落时期,城市破败伊斯法罕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营建。经过数代经营,伊斯法罕才获得了“天下一半”的美誉。今天,在伊斯法罕的重要古迹,大多都是阿巴斯一世及其继任者的重建结果。如我们参观到的三十三孔桥、哈鸠大桥、凡克天主教堂、伊玛目清真寺、谢郝洛夫特清真寺、四十柱宫等等莫不如此。</span></h1> <h3><b>今日伊斯法罕</b></h3> <b>今日伊斯法罕</b>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凡克天主教堂就与阿巴斯一世重建伊斯法罕有关。<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凡克天主教堂规模很大,外表比较朴素,内里很不朴素,甚至可以说是繁复精致而绚丽。之前去过一些欧美国家,看过一些教堂。印象中还没见过如此华丽的。教堂的墙上屋顶,满是漂亮的纹饰、还有由优秀艺术家绘就的精美生动的宗教人物画像及经典圣经故事图画。图画中的宗教故事包括诺亚方舟,最终的审判、建造巴比伦、最后的晚餐、耶稣受难等等。</span></h1> <b>凡克天主教堂比较朴素的外表</b> <h3><b>凡克天主教堂比较朴素的外表</b></h3> <h3><b>凡克天主教堂比较朴素的外表</b></h3> <h3><b>凡克天主教堂中华丽的礼拜堂</b></h3> <b>凡克天主教堂中华丽的礼拜堂</b> <b>凡克天主教堂中华丽的礼拜堂</b> <h3><b>凡克天主教堂中精美的壁画</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问题是,在一个伊斯兰教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地方,为何会有这么一个天主教堂?听介绍才知道阿巴斯一世重建伊斯法罕时,急需建筑人才。而16世纪中期,正值亚美尼亚被伊朗和奥斯曼帝国瓜分。阿巴斯一世看上了亚美尼亚人的建筑艺术特长,就将亚美尼亚一个叫Jolfa的小镇中的人全部搬迁到伊斯法罕,为此不惜放火烧屋。阿巴斯在宗教方面比较宽容,亚美尼亚人信奉基督教,阿巴斯大帝就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宗教。所以,伊斯法罕就有了这么一个气派的天主教堂。同时又是一个在建筑风格上兼顾亚美尼亚风、基督风和清真风的很特别的天主教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又查了一下,发现亚美尼亚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周围被伊斯兰教国家所包围,却主要信仰基督教。公元301年,为了不被波斯人的拜火教所同化,亚美尼亚王梯里达底三世定基督教为国教,亚美尼亚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公元680年阿拉伯灭了波斯,同时入侵亚美尼亚。强迫被侵略国家改信伊斯兰教。曾经最能打的波斯都被迫放弃原来的国教拜火教,改信了伊斯兰教,亚美尼亚人却扛住了,没改。1804至1828年,两次俄伊战争后,原伊朗占领的东亚美尼亚并入俄罗斯帝国,后来亚美尼亚又加入了苏联。1991年9月21日,亚美尼亚正式宣布独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没想到,世界上的第一个基督教国家是在亚洲的亚美尼亚。</span></h1> <b>凡克天主教堂的参观者</b> <b>凡克天主教堂的参观者</b> <h1></h1><h1>  在伊斯法罕,我们还参观了两座桥。伊斯法罕是伊朗最美丽的城市,因为在伊朗这个少有河流的国度,伊斯法罕却拥有一条札因达鲁河。有了河水,就有了绿洲,也就有了桥。札因达鲁河有12条古桥。其中最著名的两座就是哈鸠大桥和三十三孔双面拱桥。</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鸠大桥建于1660年,阿拔斯二世时期,长105米,共有24个桥孔。曾经是皇家花园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同时兼顾通道、拦河坝及休闲场所。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供皇亲国戚纳凉、设宴、把酒作乐。所以桥面中间有路供行人与马车通行,两侧则设廊,长廊中间是国王专用的观景台,两边是让贵族休闲的若干小隔间。遥想当年,国王及权贵们在桥上看着清清河水,各种享受娱乐,如今却已然物是人非。</span></h1> <h3><b>哈鸠大桥全景</b></h3> <h3><b>哈鸠大桥桥面</b></h3> <b>哈鸠大桥的桥洞都这么有艺术感</b>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十三孔桥,顾名思义,就是有33个桥孔的桥。三十三孔桥建于1602年,阿回斯一世时期。我们是晚饭后去看桥,只见在灯光装扮下,三十三孔桥金碧辉煌,甚是漂亮。</span></h1> <h3><b>三十三孔桥全景</b></h3> <b>三十三孔桥桥面</b> <b>在桥上纳凉的一对母子</b>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7月24日的游览还是在伊斯法罕。<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伊斯法罕有一个著名的伊玛目广场。起初没怎么把这广场当回事,到了才知道这个伊玛目广场居然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大广场。<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阿巴斯一世重建伊斯法罕时,其中的一个大动作就是修建伊玛目广场,同时在伊玛目广场周边建设了王宫、清真寺等重要项目。形成了以伊玛目广场为中心的一个华丽的建筑群。伊玛目广场建成后,曾经用作阿巴斯大帝检阅军队和观看马球的场所。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玛目广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伊玛目是伊朗伊斯兰教领袖的称谓,应该类似于西方的教皇。</span></h1> <h3><b>伊玛目广场</b></h3> <h3><b>伊玛目广场悬挂着领袖画像和两伊战争的烈士像</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伊玛目广场附近有伊朗最古老最大的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因为最古老,这个不断扩建不断改进的清真寺相当于全球清真寺的一个样板和标杆,后来的清真寺基本上都是有样学样。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可以看作是自公元841年以来1200多年间清真寺建筑发展史的直观展示。<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比如,早期的清真寺并无穹顶。1100年前,这个清真寺建起了第一个穹顶,于是以后的清真寺都有穹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又比如,原来清真寺的装饰不允许使用色彩,700多年前,这个清真寺开始使用蓝色花瓷片装饰墙体,从此,清真寺都开始有了色彩,而且都以蓝色为主色调。<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又如清真寺通常都有一个高高的宣礼塔,其作用就是便于人们远远就能看到,寻到。宣礼塔也是由这里开始的。<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之前在国内及其他一些国家也参观过一些清真寺,现在居然来到了清真寺的源头,感觉有点不真实。这就是旅游的意义吧。借助旅游,走近遥远,靠近久远。</span></h1> <h3><b>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外观,右侧建筑顶部建有最早的宣礼塔</b></h3> <b>约1100年前,这个清真寺率先使用穹顶</b> <h3><b>约1100年前,这个清真寺率先使用穹顶</b><br></h3> <h3><b>早期的礼拜堂朴素大气</b></h3> <b>早期的礼拜堂朴素大气</b> <b>早期的清真寺朴素大气</b> <h3><b>约700多年前,这个清真寺开始使用蓝色花瓷片装饰寺院墙体</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伊玛目广场周围还有著名的伊玛目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建于1612年阿巴斯一世时期,1638年完成。<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整座清真寺弘大壮观,建造华美,工艺考究,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美最令人称奇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建筑之一。尤其是清真寺的礼拜大殿更有诸多奇妙。站在大殿中心的一块方砖上,对准穹形屋顶拍手或讲话,立刻会有很强的回音。其原理应该与北京的回音壁类似。正殿西面墙壁下有一块三角形浅绿色大理石,每到正午就 有倒影,实际起了日晷作用。该寺曾是什叶派教育和学术文化中心,设有宗教大学和图书馆,馆藏有珍贵的伊斯兰经籍和文物。</span></h1> <h3><b>伊玛目清真寺外观</b></h3> <h3><b>伊玛目清真寺礼拜大殿</b></h3> <h3><b>伊玛目清真寺礼拜大殿</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伊玛目广场,还有一个谢郝洛夫特清真寺,始建于1602年阿巴:斯一世期间,建造工程长达17年之久,为国王专用。这个清真寺规模不大,但精美。其中一个大厅的穹顶设计精巧。太阳光从穹顶的天窗射入,能形成美丽如孔雀长翎的光束,这个清真寺因此被称为孔雀清真寺。我们到达孔雀清真寺时,阳光正好,于是有幸看到了美丽的金孔雀,可惜没拍出那美丽。据说清真寺穹顶外部的颜色会随着太阳光线变化,傍晚时会逐渐变成粉红色。</span></h1> <h3><b>谢郝洛夫特清真寺外观</b></h3> <h3><b>阳光穿过穹顶天窗,形成了美丽如孔雀长翎的光束</b></h3> <b>伊朗的清真寺走廊两侧多有这样可供人休息静思的设置</b> <h1></h1><h1>  伊玛目广场周围还有一个著名建筑四十柱宫。这座宫殿由阿巴斯大帝的继任者阿巴斯二世于1647年建造,专为国王消遣和接待外国使节之用。<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四十柱宫其实只有20柱,宫殿前门廊由20根柏木巨柱支撑。门廊前面有一个长型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木柱倒映在水中,又有了20根柱子。一实一虚,二十柱就成了四十柱。在伊朗“40”是一个好数字,意味着“众多“。</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宫内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有镜子、彩色玻璃和壁画,满墙的精美壁画尤其吸人眼球。这些壁画有的展现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莫卧儿人、土耳其人交战的历史场景,有的反映皇帝接见外国使臣的隆重场面,有的描绘男伴女舞的社会图景,还有的是动物和植物的装饰图案。由此可见当年歌舞升平景象,由此折射当时国家的繁华与强盛。</h1> <h3><b>四十柱宫外观</b></h3> <b>华丽的大厅</b> <h3><b>宫内四壁满是精美壁画</b></h3> <b>这幅壁画描绘了一个交战场面</b> <h3><b>四十柱宫的精美壁画让人着迷</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伊斯法罕一口气看了三个清真寺,最古老的,最漂亮的,最精致的……很是享受,很长见识。<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有朋友问在清真寺看到有人做礼拜吗?我回想了一下,还真没有。请教导游雅音,才知道在伊朗,政府要求每一个国民都要有宗教信仰,身份证上有一栏专用于填写宗教信仰,孩子们也是从小接受相关教育,但对教徒行为并没有太多要求禁锢。如除了一些特殊日子,平时做不做礼拜,多久做一次礼拜全随你意。也许这就是重在心而不重在形吧。</span></h1> <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戴着头巾游伊朗(三)</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伊斯法罕到亚兹德</b></p></h1>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 &nbsp; &nbsp; 7月25日,离开伊斯法罕前往亚兹德。<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途经梅博特小城,参观了鸽子塔、冰屋和纳林城堡。<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初在行程表上看到“鸽子塔”时,纳闷了一下。专为鸽子建塔?鸽子塔何以成为文物?看了梅博德鸽子塔才算是开了眼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伊朗,特别是伊朗的农村地区到处有鸽子塔。伊朗人不吃鸽子,养鸽子全为了收集鸽子粪便用作肥料。所以一座鸽子塔就相当于一个肥料厂。塔的内部设有排列整齐的格子,供鸽子做巢歇息。难得的是,活得很艺术的伊朗人把鸽子塔也做成了艺术品。据说在伊朗没有完全相同的鸽子塔。鸽子塔的外部,特别是顶部通常有花纹装饰,内部也制作讲究。以我的理解,伊朗人已经赋予鸽子塔更广泛的意义,比如必须有颜,有观赏价值。比如可成为地标,让人远远看见,就知道自己到了哪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梅德德鸽子塔很具代表性。据说建于公元12世纪,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但仍然坚固如初。最让人感叹的是塔内结构繁复,制作精良,甚至精致。繁复的几何图案、交错的线条,以及漂亮的纹饰,让人无法相信这是鸽子巢穴。让人有点不明白,一个只供鸽子歇息的地方,有什么必要做成这样?同时也不得不感叹那个久远年代的匠人们的用心。</span></h1> <h3><b>梅德德鸽子塔外观</b></h3> <h3><b>梅德德鸽子塔内部</b></h3> <h3><b>梅德德鸽子塔内部</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梅博德冰屋己有500多年历史,建在一个古驿站附近。所谓冰屋实际上就是一个储冰的地方。冰屋外面设有水池,天冷的时候,把水倒进水池,待水结冰,就把冰块放至冰屋,留待夏天使用。设在驿站的冰屋</span>多用于<span style="font-size:20px;">制作储存冰块,以出售给驿站的过客。<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前一日在国王专用的谢赫洛芙特清真寺已经见识过古伊朗人储冰纳凉的本事。进入清真寺,就见旁边有一阶梯向下通往地下冰屋。设有休息座的长廊的地面有几个由栅栏覆盖的空格,想必是供地下冰屋的冷气上升之用。</span></h1> <h3><b>古驿站,后面的圆顶建筑即为冰屋</b></h3> <b>冰屋内的大冰池</b> <b>冰屋顶部很高,还开了个孔,不知其建筑原理是什么</b>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纳林城堡,那真是古之又古的城堡。她建于公元前4000年,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6000多年啊,比我们的开始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期还要早2000多年。由此可见波斯文明之久远。<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纳林城堡是一座重要的防御工事。历经几千年风雨,基本架构、基本规模还在,城堡雄风气度还在,原汁原味的古城味道和质朴的波斯遗风还在。穿行于有6000多年历史的城堡,可以没有任何阻隔地触摸那些经历千古的土墙砖石,相像6000多年间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感慨。 </span></h1> <h3><b>经历6000多年风霜,纳林城堡基本框架仍在</b></h3> <h3><b>经历6000多年风霜,纳林城堡雄风气度仍在</b></h3> <h3><br></h3> <b>穿行于有6000多年历史的城堡,感慨</b> <h3><b>我坐着留影的地方,曾经有什么人也坐过?</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登上城堡高处,可俯瞰梅博德全貌,由于周边留存的古建筑多,俯瞰所见,也是一派沧桑。真想像不出城堡内外在6000年间都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span></h1> <h3><b>在纳林城堡上俯瞰周边</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到达古城亚兹德。<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亚兹德地处伊朗中部和沙漠中心。天气干燥炎热,每遇战争,入侵者也不大往这沙漠腹地走,所以亚兹德得以保留大量古迹。<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同时,亚兹德是拜火教发源地。 拜火教,在伊朗的正式名称是琐罗亚斯德教,导游说“拜火教”是中国人给琐罗亚斯德教起的名字。好吧,既然是中国人起的,我就继续用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拜火教是基督教诞生之前在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一度流传到中亚许多地方而成为重要宗教。公元7世纪,阿拉伯曾统治波斯,推行伊斯兰教,打击拜火教,拜火教于是逐渐沦落,逐渐被</span>伊斯兰教所取代。在这过程中,<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部分拜火教信徒从西域(今新疆)进入中国,使该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一度盛行于中国西域。</span>拜火教认为火是圣洁的,并如阳光一般是万物之源,于是奉火为神圣。所以中国人称之为拜火教,又称之为祆(xiān)教、火祆教。据说在金庸小说中曾出现祆教人物。<br> <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说起来,拜火教对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曾有深远影响。史学家因为拜火教在历史文化上的突出贡献而称其为“世界第五大宗教”<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7月25日上午的景点多与拜火教有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是琐罗亚兹德火庙。拜火庙是拜火教供奉圣火的地方,据说现在伊朗只剩下5座拜火教神庙了。琐罗亚兹德火庙由伊朗最后一位国王建成,历史不长,但庙中燃烧的圣火是庙建成时从别处引来,源自于萨珊王朝,说是已经1700年未曾息灭。<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到达亚兹德神庙时,正赶上工作人员给圣火添加木柴,戴着口罩。这是规矩,为了避免人的浊气污了圣火。在这里,神秘而深邃的历史气息伴随着信仰的火焰,不断燃烧,不断吸引着人们前来寻找那遥远古老的文化痕迹。</span></h1> <b>琐罗亚兹德火庙外观</b> <h3><b>有关人员正在给圣火添加木柴</b></h3> <b>琐罗亚兹德火庙中燃烧了一千多年的圣火</b> <h1></h1><h1>  另一拜火教遗址是寂静塔。它是拜火教举行天葬的地方。&nbsp;&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拜火教崇尚自然,他们认为,人生而纯净,但在浊世间不免被污染。而大地是万物之母,不应该被污染。所以他们采取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完成生命的轮回,那就是天葬。拜火教的天葬台是以石块砌成的环形无顶建筑,通常建造在山顶。<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寂静塔,这名字真好。生命轮回,从无形到有形,再由有形到无形,最后唯有一派寂静。<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来到了巴列维王朝,不再主张天葬,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则绝对禁止。<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亚兹德,了解了一个古老的宗教,虽然粗浅粗略,但也很好。</h1> <b>寂静塔远景</b> <h3><b>寂静塔顶部</b></h3> <h3><b>身后的建筑不知是干什么用的</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踏上伊朗土地,就期盼能到亚兹德老城走一走。在一个保存完好的有一千多历史的古城里漫步,这种机会不会很多。<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亚兹德是一个有1800年历史的城市。其实有历史的城市很多,但并不是每个都能让你放眼一望就看到历史,举步一走就走进历史。曾经满怀憧憬游览2700年历史、曾为8个王朝都城的开封,结果几乎每到一处,就有人告诉你这个古建筑是仿制品。还有一些著名古城,其历史遗存也大多是分散地零星地存在。亚兹德的可贵就在于她至今保留有一个有1800多年历史的老城区,而且这老城区至今有人居住。亚兹德因此成为迄今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之一。2019年,亚兹德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nbsp;&nbsp;&nbsp;&nbsp;</span></h1> <h3><b>亚兹德老城俯瞰图</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亚兹德老城有成片的土坯建筑,有纵横交错的小巷。整个老城宛如迷宫。我们的领队老担心有人迷路,一再盯嘱要跟上队伍跟上队伍。谁知后来,就是他因为接一个电话掉了队,并且迷路了。他迷途返回时,全体大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老城当中真的很有历史感。但经历千年的小巷又时常有汽车进进出出,更有摩托车呼啸而过,又让人很有穿越感。</span></h1> <p class="ql-block"><b>为了遮阳,伊朗的许多通道都盖有这样的顶,类似我们南方的骑楼</b></p> <h3><b>老城古巷中时常有汽车、摩托车呼啸而过</b></h3>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亚兹德地理环境恶劣,夏季常年高温可达40-50度,由于沙漠性气候,水资源也十分珍贵。因此亚兹德老城的建筑在如何降温隔热,如何保护水资源方面最显生存智慧。<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里的房子的墙壁都由利于隔热散热的泥土与麦草混合垒成,不少屋子的屋顶为拱顶。许多房子都向下拓展,挖有地下室。<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里有完整的坎儿井体系,将山上的水源,主要是积雪融水通过地下暗渠引到千家万户。</span></h1> <b>这道路中用于遮阳的拱顶多是由市民捐赠搭建</b> <b>这小男孩瞪着大眼睛看老外</b> <h1></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更让人拍案称绝的是亚兹德老城的风塔。<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走进亚兹德老城,你会看到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方形的塔,这就是不用电的天然空调——风塔。风塔构成了亚兹德独特的古建筑奇观,亚兹德因此被称为风塔之城。<br></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风塔也叫捕风器,风塔上部分高出房屋,四面镂空。室外空气由此流入,并通过室内外温差产生的压力将气流循环到室内。风塔的底部并不落地,而是悬空于顶,下面建有一个通常与坎儿井水系相连的小水池。热风从镂空的顶部进入塔身,通过塔身降温(塔身越长,降温效果越好),再吹到风塔下方的水池,再次降温,然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得以享受清凉。一些公共场所,还会有由多座风塔构成的中央空调系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古伊朗人是何等聪明,这个充满生活智慧的风塔放到近现代,绝对是可以申请专利,并获大奖。风塔是亚兹德人为适应沙漠气候环境所做创造发明,帮助人们在沙漠边缘数千年生生不息繁衍下来,如今已成了这个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和名片。</span></h1> <b>亚兹德老城的风塔</b> <b>4个风塔,这是装的中央空调吗</b> <b>亚兹德老城的风塔</b>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亚兹德风塔中最著名的是建在多莱特阿巴德花园里的多莱特风塔。多莱特阿巴德花园作为亚兹德省长的官邸,始建于18世纪中期,2011年作为波斯花园的一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花园由风塔和内外花园两部分组成。花园很大,其中有足足100多米长的喷水池,有许多草木,还有一些精美的艺术雕刻。但是,对于这两天在伊朗见到过的花园实在不敢恭维,感觉都比较粗糙简陋,远不如伊朗传统建筑有光彩。所以,这个花园最大的亮点还是他的风塔,世界上最高的高达33米的风塔。</span></h1> <h3><b>这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风塔</b></h3>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室内,站在大风塔底下仰头望,可见风塔内部切割成8个锐角三角形,不知这是否更有利于热风降温或气流循环?置身风塔口周围,确实如同站在空调前,明显感觉有凉风扑身。</span></h1> <b>室内,风塔口与水池相对</b> <b>风塔口</b> <h1>  这座风塔所服务的建筑也很漂亮,美丽的彩色玻璃更增加其魅力。在亚兹德,风塔除了其实际功效,还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谁家有权有势有钱,看看风塔就知道。所以,当年的行政长官要把自家花园的风塔建成世界之最也不难理解。</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天临近黄昏时,进亚兹德老城的聚礼清真寺一游。一进门就被用一件长袍,其实就是一条超大披巾从头到脚蒙了个严严实实。这等独特装扮,必须留影存照。</span></h1> <b>亚兹德老城的聚礼清真寺</b> <b>亚兹德老城的聚礼清真寺</b> <b>女性进聚礼清真寺必须穿上长袍</b> <h1><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入夜,眼前的亚兹德又是另一番景象,车流、灯光、现代气息。</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戴着头巾游伊朗,从“上”到“下”,还会继续 。</p></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