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阜阳冉氏采风新闻稿 坚持文化自信 阜阳冉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提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优良家风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内容提要: 本文内容具体从五个方面论述:探寻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吾族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信,重植吾族文化之根;彰显吾族审美自信,初心如磐砥砺奋进;榜样是最好的激励,也是最好的引领;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恩泽后裔定会人才辈出!重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心,重植吾族文化之根。 </p><p class="ql-block"> 关 键 词:传统文化 儒家经典 文化自信 文化之根 审美自信 先贤家训 吾族之魂 笃行不怠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您们好!</p><p class="ql-block"> 我受孙书记之邀,给大家聊一聊家族文化:家风、家训、家规。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优良家风”。讲到优良的家风,就要讲到家族文化;谈到家族文化,就要谈到传统文化;谈到传统文化就要谈到儒家文化。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主心骨)就是儒家文化。</p><p class="ql-block"> 一、探寻中国传统文化 树立吾族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p><p class="ql-block"> 探寻传统文化,就要说一说儒家经典。儒家经典三大类:</p><p class="ql-block"> 第一类“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如“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 第二类“史”指正史,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断代史)、《后汉书》(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这后四部被称为“前四史”等;</p><p class="ql-block"> 第三类“子”指诸子百家之著述《论语》、《荀子》、《孟子》等。 “集”:指文集,即诗词汇编,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p><p class="ql-block"> “经”为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三位”一体配制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p><p class="ql-block"> 当年,鲁迅,所谓“三味书屋”从批判的眼光考察,它是讲授儒家经典、传授封建思想文化的书屋,这当是鲁迅文章的本意;从继承的角度审视“三味书屋”,则是传承古代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书屋。(这也是至今有人常去鲁迅故居凭吊的深层原因。)</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道教教人长生,禅宗教人顿悟,儒家则教人入世。所以,这里我说:</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灵魂,生生不息;文化是精神,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传承,立族之本;教育是希望,强族之基!</p><p class="ql-block"> 文化和教育是中国兴盛家族绵延百年、千年年来兴旺发达的两大法宝。历史上裴氏家族、钱氏家族、范仲淹家族,近代曾国藩家族、梁启超家族、宋嘉树家族等等。</p><p class="ql-block"> 文化和教育更是冉氏家族绵延3000多年来兴旺发达的两大法宝。(历史回顾:古冉国的历史。①)</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一个家族强大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国风国训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恩泽后裔定会人才辈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为高素质的有用之才,有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关键。 家庭是形成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家风家教的建设和传承,不仅影响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现在和未来,更影响着一个家族的繁荣和发展,乃至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良好的家风、家教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的家庭敬老爱老,传承孝道;有的家庭崇尚知识,鼓励学习;有的家庭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的家庭喜欢勤俭,倡导节约;有的家庭注重诚信,明理守信;有的家庭热心公益,积极助人……这些家庭的良好家风、家教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p><p class="ql-block"> 阜阳冉氏家族的家风是传承了先祖的优良传统,崇文尚武,积极进取;也是儒家思想文化融合了各个名门望族的良好家风,勤俭持家,踔厉奋发,昂扬向上,时刻充满着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当代作家梁晓声曾这样描述“文化”一词概念的,他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p><p class="ql-block"> 二、树立文化自信 重植吾族文化之根。</p><p class="ql-block"> (一)树立文化自信,坚持吾族文化自信,尊重吾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传播弘扬吾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吾族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p><p class="ql-block"> 2014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达不是猝然可成的,而要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像跑接力赛一样,不能停下来。这就是“深造之义”。</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对于冉氏家族来说,应当加强家族支系之间的联动,推进家族家规、家训、家风沟通交流,以自律、压实族人责任;另一方面,对于冉氏族人而言,更要主动参与宣传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以主动意识和主角精神履应尽之责、做份内之事,协力而为、合力而行,人人都当成为阜阳冉氏家族里的一份正能量、一缕暖阳光。“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文化之根是儒家思想、儒家文化,而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的源头是《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冉雍召集同学颜回、颜渊、闵子骞、曾皙、冉求、卜商、曾参、仲由、公西赤、公西点等同学一起编纂而成的,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p><p class="ql-block">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追随着记忆的车轮,我们走进《论语》:万世师表的孔子②教育思想: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p><p class="ql-block"> 忠、孝、节、悌、廉;</p><p class="ql-block"> 友、睦、恕、耻、勇。</p><p class="ql-block"> 教①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③循循善诱,启发式教学;</p><p class="ql-block"> 学①举一反三 ②温故知新为人处世①谨言慎行 ②以身作则,推己及人万世师表的孔子</p><p class="ql-block"> 处世思想:</p><p class="ql-block"> ①哲学思想:中庸之道(过犹不及)</p><p class="ql-block"> ②对富贵的态度:富贵于我如浮云 </p><p class="ql-block"> ③对仕宦的态度: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p><p class="ql-block"> ④对人生的态度:生无所息 </p><p class="ql-block"> ⑤ 对鬼神的态度:敬而远之</p><p class="ql-block"> 万世师表的孔子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①各尽其能,各司其职</p><p class="ql-block"> ②该做则做,不做则休</p><p class="ql-block"> ③克制自己,控制欲望</p><p class="ql-block"> ④孝顺父母,尊敬兄长</p><p class="ql-block"> 再读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宗师!孔子是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缔造者。依然影响着现代的中国和世界!</p><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副对联就是后人对孔子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p><p class="ql-block"> 再欣赏下面这副对联就是后人对孔子的一生成就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p><p class="ql-block">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p><p class="ql-block"> 孔子是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孔子、穆罕默德、耶稣、释迦牟尼</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两部大书不是自己写的,而是由弟子们写的,却流传至今两千多年:孔子的《论语》和耶稣的《圣经》;</p><p class="ql-block"> 《天路历程》【英】(约翰·班扬)著——是全世界范围内除《圣经》之外发行量最大的图书,它同但丁的《神曲》、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一起并列为西方最伟大的三部宗教题材文学名著。——心灵的洗礼)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p><p class="ql-block"> (德国柏林大学大门里面两个雕塑东西方两大哲学家的塑像,下面各有一句名言,孔子的雕像下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康德的雕像下面是“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二者如出一辙,意思相同。)</p><p class="ql-block"> 传承儒家经典,光大五贤精神;</p><p class="ql-block"> 秉承先贤家训,再造吾族之魂!</p><p class="ql-block">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润人生! (二)回顾圣人孔子的奋斗史,回归原生态</p><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孔子》16集:冉夫子是孔子的启蒙老师,是孔子的母亲颜徵在的表兄。颜徵在因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 e)去世,家里不能住了,于是就带着年幼的孔子到曲阜求学。后来在冉夫子的帮助下,孔子求教于鲁国的左太师,以后上了更高层次的学堂师从郯子、苌弘、师襄等人。</p><p class="ql-block"> 孔子功成名就,学成以后,冉家就有20多位学子跟随孔子就读学习,孔门学子,其中学习比较成功的有冉耕、冉雍、冉求、冉季、冉孺等,后来冉氏家族就有“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盛赞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孔子弟子三千,有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贤评判的标准是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是古代所谓“六艺”。③</p><p class="ql-block"> 六艺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阜阳冉氏家族先祖冉耕(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8年):冉姓,名耕,字伯牛,冉离长子;春秋时期鲁国东平府(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县王瓜店镇冉庄村)人。 </p><p class="ql-block"> 冉耕为人端庄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冉耕与颜渊、闵子骞并称。二十二岁时,孔子升司寇,冉耕继孔子任中都宰,并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当他得重病时,孔子亲自探望。</p><p class="ql-block"> 当冉耕被恶疾夺去生命时,孔子十分痛心,哀叹道:“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唐太宗贞观二年尊冉子为“郓城侯”,唐开元二十七年冉耕被追封为“郓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进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复改“郓公”。明嘉靖九年追称“先贤冉子”。 明万历编《汶上县志》记载:“冉耕,字伯牛,孔子宰中都时,耕常侍左右,及定公召孔子为司空,即为耕摄宰事,卒于官。因葬焉,墓在西门外感化桥侧,宋始迁于东原”。这段记载表明,冉耕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在孔子宰中都时就常伴随左右。孔子离任后,冉耕继任中都宰,秉承师教,孜孜勤勉于政,直到病逝在任所,被中都士民百姓葬于县城西门外感化桥侧。 </p><p class="ql-block"> “汶虽偏小,孔冉莅焉”,孔子、冉耕相继宰中都,成为汶上人民永远的骄傲。 </p><p class="ql-block"> 阜阳冉氏家族仍需慎终如始、久久为功,仍需每一位阜阳冉氏族人都行动起来,汇聚冉氏族人你我之力-——眼带光芒心生璀璨,踔厉奋发、朝夕向前,汇聚上善之力,扬帆文明之海。 这样的家族,必会春风浩荡,必能一往无前。 </p><p class="ql-block"> 曹操·煮酒论英雄:</p><p class="ql-block">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p><p class="ql-block"> (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p><p class="ql-block"> 宋·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谈立志:</p><p class="ql-block"> “志向不立,则心神不安;</p><p class="ql-block"> 志向既定,则鬼服神钦。” 人的立志是第一步,更应当存高远,也就是要有远大的抱负,正如《史记》中所说的“鸿鹄之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国维认为:人生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此三种境界可用三首宋词中的词句比喻说明。学习也是一样: </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目标;也可以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诗人但丁的《神曲》中的“地狱”做比喻。 </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蝶恋花》)——奋斗;也可以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诗人但丁的《神曲》中的“炼狱”做比喻。 </p><p class="ql-block">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胜利;也可以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诗人但丁的《神曲》中的“天堂”做比喻。 </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时,是这样说的:“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闸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谈文化(冉氏文化)底蕴和博大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与中国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冉氏家族新形象,新梦想。我们将芳华火炼华童,以奋斗为底色,以进取为灵魂的青春画卷,最能体现积极昂扬的时代大美。 </p><p class="ql-block"> 在源远流长的冉氏文化传统中,我们一直是德艺双馨的理念,高尚道德情操、深厚家国情怀,是时代大美的应有之义。在现代化浪潮之下,没有冉氏传统优秀文化的美很容易丢失灵魂,以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彰显中国家族特色之美。灵动飞扬的是时代梦想,厚重博大的是传统底蕴;当下国潮兴起,便是就儒家传统优秀文化引发灵感与美感的相共鸣,是传统优秀文化之美的有力佐证。 </p><p class="ql-block"> 三、彰显吾族审美自信,初心如磐砥砺奋进。</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因此: </p><p class="ql-block"> (一)树立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树立全民族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937年即民国二十六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偌大的中国此时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蒋介石先是责令把北京的高校迁到长沙。南京陷落后日军进逼武汉,蒋介石在危急之中发脾气:“国家亡了还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娘希匹全亡了!”其后他立即下令教育部将国立清华大学在内的数所名校西迁昆明,当时学生和教授组成的队伍一共300余人,由中将黄师岳亲自领兵护卫。一路上照顾师生起居细致入微,茶水供给不敢怠慢,沿路流匪由官府照会、官兵护卫。这样的待遇下,在西迁移交时,300余师生毫发无伤。当时一批先行的教授老师,出行坐的也都是头等舱。可以说文化程度不高的蒋介石,最敬重读书人,也疼爱读书人。 </p><p class="ql-block">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视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化血脉,继续发扬光大; </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族、一个家庭更应该重视教育,更应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先祖文化血脉,继续发扬光大!追慕古圣先贤,弘扬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与时代大美同频共振,以青春之姿,奋斗之行,报国之心,兼容之智,不断完美自己,与时代美美与共! </p><p class="ql-block"> (二)传承儒家经典,光大五贤精神;秉承先贤家训,再造吾族之魂!</p><p class="ql-block"> 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家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家族。那么,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 </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家族精神中进行基因测序。 </p><p class="ql-block"> 家族文化基因:家规、家训、家风。没有高度的冉氏文化自信,没有冉氏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阜阳冉氏家族的伟大复兴。 </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阜阳冉氏文化,其实是一个很广阔的概念,它涉及多方面的:家规、家训、家风,先祖迁徙、创业的历史文化,先祖所在地的风土人情等。 阜阳冉氏家族的始迁祖冉巡抚在明朝万历初年从山东老家肥城卜居颍州西湖(指古颍州西湖,即今天阜阳生态园就是建立在古颍州西湖遗址上),繁衍生息400多年,开枝散叶3万多口人,是安徽省最大的冉氏家族聚集地,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冉氏家族聚集地!这完全得益于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的正确引领!家风,亦称门风、家声等,是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范,是在世代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立身处世之道、道德面貌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 </p><p class="ql-block"> “家风”一词最初使用是在西晋时期。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时人潘岳作《家风诗》,被誉为“始述家风”。重视门声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p><p class="ql-block"> 阜阳冉氏家族家风: </p><p class="ql-block"> 1、求真,务实,向善,崇美; </p><p class="ql-block"> 2、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团结友爱,相互促进。 </p><p class="ql-block"> 在“孔门七十二贤”中,最优秀的有十位学生,他们分别是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这便是“孔门十哲”。 </p><p class="ql-block">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p><p class="ql-block"> 冉耕,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p><p class="ql-block">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家族家风:勤政敬业,恪守清贫。 </p><p class="ql-block"> 北宋文宗欧阳修《欧阳永叔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p><p class="ql-block"> 在《诲学说》中,他更用简练的文字写出深刻的道理,教诲人们只有“学”才能知“道”,才能懂得人生道理,才能成为有德有才的“君子”。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明朝一哥——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悟道,把儒家文化的精髓悟得透彻,他认为:恻隐之心是仁(同情心),羞恶之心是义(羞耻感),辞让之心是礼(谦让的品质),是非之心是智(辨别是非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的名利观:“名利似汤浇瑞雪,荣华如秉烛当风。”</p><p class="ql-block">在一个普遍唯利是图、信仰崩溃的时代,一个本着社会责任感而无利可图,注定不被人理解。</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为官之道:刚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柔者,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语出《易传》中的《象传》。)</p><p class="ql-block">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家风:勤奋、俭朴、求学、务实。曾国藩感激自己的家庭时说:“这个家庭给他的是礼义廉耻,给他的是勤俭质朴,给他的是孝悌尊友,给他的是忠君爱国。”</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有一句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明确表态,不赞成给子孙留钱财。这不由得使我联想起今日痴心父母们的所作所为来.。望子成龙,光宗耀祖,是天下父母的普遍心愿。然而,成“龙”也好,成“虫”也罢,这中间都有一个由量到质的转化过程.如何抓好这个过程,使之有利于孩子成长,却未必是每个父母都能清醒悟彻的。 中国人传统的习俗,是做长辈的总要为子女留下点什么——或钱物、或品德、或技能.这里面就有一个侧重的问题。无疑,这种“遗传”理当德才重于钱财、“软件”先于“硬件”。 例举周文王的家风。④ </p><p class="ql-block"> 家训,是一个家族的动力所在。我们家族的家训会在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做错事情时,它会严厉训斥我们,告诉我们错误的重要性,让我们从错误中明白了道理,学会了成长。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它会鼓励我们、安慰我们,它就像一个老师一样指引我们克服困难、战胜自己,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完美蜕变。当我们因为一些不顺心的事而感到郁闷、烦躁时,它会帮助我们走出这种失落的情绪,向我们展现快乐的美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幸福。所以,家训是非常重要的。 阜阳冉氏家族家训: ①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②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 可满,乐不可极。 </p><p class="ql-block"> 《孔子家语·弟子行》中子贡对冉雍的评价说:“在贫如客,使其臣如借,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 </p><p class="ql-block"> 意为:身处贫困能矜持庄重,使用仆人如同借用般客气。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总是怨恨别人,不总是记着别人过去的罪过,这是冉雍的品行。 </p><p class="ql-block"> 西汉 司马谈《命子迁》——司马家族家训: </p><p class="ql-block">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p><p class="ql-block"> 蜀汉 诸葛亮《诫子书》——诸葛家族家训: </p><p class="ql-block">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p><p class="ql-block"> 蜀汉 诸葛亮《诚外甥书》——诸葛家族家训: </p><p class="ql-block">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p><p class="ql-block"> 钱氏家训历来重视家规、家训、家规,下面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 </p><p class="ql-block"> (1)个人层面: </p><p class="ql-block"> ①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p><p class="ql-block"> ②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p><p class="ql-block"> ③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p><p class="ql-block"> ④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p><p class="ql-block"> ⑤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p><p class="ql-block"> ⑥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 ⑦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⑧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p><p class="ql-block"> ⑨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p><p class="ql-block"> ⑩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p> <p class="ql-block"> (2)家庭层面 :</p><p class="ql-block">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p><p class="ql-block"> (3)社会层面 </p><p class="ql-block">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p><p class="ql-block">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p><p class="ql-block">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p><p class="ql-block"> 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p><p class="ql-block">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p><p class="ql-block">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p><p class="ql-block"> 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p><p class="ql-block">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p><p class="ql-block"> 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p><p class="ql-block"> (4)国家层面</p><p class="ql-block">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p><p class="ql-block">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p><p class="ql-block">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p><p class="ql-block">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p><p class="ql-block">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p><p class="ql-block">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p><p class="ql-block">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p><p class="ql-block">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p><p class="ql-block">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p><p class="ql-block">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p><p class="ql-block">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p><p class="ql-block">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善心为他人谋福利,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报给范氏子子孙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几百倍,是范仲淹毫无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多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舍己为公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大事上,他一心为国先天下;私事上,他福祉先他后为家,这才惠及子孙,福祉不绝! </p><p class="ql-block"> 世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当学范公积善造福之方。 </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江苏昆山人。)</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教育子女时说:“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p><p class="ql-block"> 家规,展现了一个家族的规章制度。家规在我们家族是源源不断的,许多的规则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安全和帮助。正是因为这些规则让我们能行为得当、言谈得体,让我们养成了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让我们成为一个彬彬有礼、遵纪守法的好少年。这些规则能让我们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纠正。</p><p class="ql-block"> 家规还能让我们在一次次的迷失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帮助我们向人生的理想无所畏惧、一往直前,而它正是你的人生向导、精神支柱。所以,家规是非常有利的,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蜕变。 阜阳冉氏家族家规:</p><p class="ql-block"> 严治家,敬长辈;知荣耻,有道德;</p><p class="ql-block"> 守信用,不欺人;忌逞强,明事理;</p><p class="ql-block"> 广行善,勿生非;讲卫生,健体魄;</p><p class="ql-block"> 尚勤俭,不浪费;重知识,兴教育。</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这些,我们先祖们努力做到尽善尽美,所以,阜阳冉氏文化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安徽省阜阳冉氏文化出圈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家族情怀与传统文化热潮在近几年的迅速兴起。</p><p class="ql-block"> 随着阜阳冉氏地位的上升和《阜阳冉氏家谱》续修工作的有序开展,族人对本族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也随之快速升温。以家风正道浸润人心,让族人们进一步了解安徽省阜阳冉氏家族文化生活,增进阜阳冉氏家族文化认同感!这种对本家族文化的自豪感要想得以维系,就必须有具体、鲜活的家族传统文化要素作支撑。而阜阳冉氏文化,正是一个理想的“文化富矿”,因为她有2500多年的儒家文化做坚强的后盾,先祖冉耕、冉雍、冉求、冉季、冉孺是孔子的七十二贤之五,本族就有“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的美誉。 </p><p class="ql-block"> 如《论语》中的冉雍仲弓</p><p class="ql-block"> (1)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p><p class="ql-block"> 意为:有人说:“冉雍啊是个仁人但却不够巧言善辩。”孔子说:“哪里用得着善巧的口才?用巧嘴来对付别人,屡屡被人憎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人,但是哪里用得着善巧的口才呢?”</p><p class="ql-block"> (2)子曰:“雍也,可使南面。”</p><p class="ql-block"> 意为:孔子说:“雍啊,可以使他面南为君。”</p><p class="ql-block"> “传承儒家经典,光大五贤精神;秉承先贤家训,再造吾族之魂;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滋润人生!”这是吾辈发扬冉氏文化的宗旨。</p><p class="ql-block"> 阜阳冉氏文化仿佛成了“家族传统文化复兴”的一面旗积,寄托了年青人对家族审美的自信,对家族传统文化的热情,对家风正道的传扬!</p><p class="ql-block"> (三)植根儒家文化沃土,绽放家族创新活力。</p><p class="ql-block"> 为了唤醒阜阳冉氏整个族群对本家族文化的敬畏之心,激发族人们准确、规范沿袭“家规、家训、家风”的意识,作为先祖冉耕的后裔,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先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发扬光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p><p class="ql-block">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家风正道,应当在日常的体悟践行中浸润人心。这样,我们不仅给“冉冉升起”家族群、“冉耕长门后裔家族群”还给“全国冉氏家族群”里发布,进一步教化后辈们。如</p><p class="ql-block"> (一)阜阳冉氏家族家训:</p><p class="ql-block"> ①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p><p class="ql-block"> ②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p><p class="ql-block"> (二)阜阳冉氏家族家风:</p><p class="ql-block"> 1、求真,务实,向善,崇美;</p><p class="ql-block"> 2、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团结友爱,相互促进。 </p><p class="ql-block"> 阜阳冉氏家族家规:</p><p class="ql-block"> 严治家,敬长辈;知荣耻,有道德; 守信用,不欺人;忌逞强,明事理; 广行善,勿生非;讲卫生,健体魄; 尚勤俭,不浪费;重知识,兴教育。冉氏五贤:冉耕、冉雍、冉求,冉季(雍之子)、冉孺(求之子)五祖先皆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这些先祖良好的家风、过人的智慧、勤学的风气、必备的胆识、温和的涵养、坚韧的品质,都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他们才能留下2500多年的家族传承,让世人赞誉道:“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p><p class="ql-block"> 在圣人孔子的“十哲”里面,就把冉求列在“政事”,且排在子路之上;又曾把“冉求之艺”作为“成人”的条件之一,与“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并列。冉有(冉求)多才多艺,长于政事,沉稳谦退,勤勉务实,工于心计而不善言辞,是一个实干家、现实主义者。 </p><p class="ql-block"> 我们冉氏家族从儒家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将先祖们积淀两千多年的智慧作为参照系,在困境中、迷茫时,从中寻找攻坚克难的底气、心怀天下的志气、寒梅立雪的骨气、踏浪前进的勇气!我们阜阳冉氏族人皆是冉耕先祖的后裔,这些先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愿先祖的精神时刻沐浴着我们,砥砺奋进,不忘初心!将其精神发扬光大!进一步推动儒家文化的发展!弘扬冉氏家族精神,传承儒家优秀文化!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钉子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族人对”家规、家训、家风”保持敬畏,并继承和发扬之。 </p><p class="ql-block"> 四、榜样是最好的激励,也是最好的引领。 </p><p class="ql-block">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学习榜样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与凤凰齐飞,必非凡鸟;</p><p class="ql-block"> 与骏马同行,定是骐骥;</p><p class="ql-block"> 与智者携手,注定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 向能人看齐,必将勇攀高峰。</p><p class="ql-block"> (一)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p><p class="ql-block">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认为是曾皙的后裔,始终把曾皙和曾参父子俩⑤作为学习的榜样,生怕外人笑话,生怕世人耻笑,所以,他很努力,他带领整个家族初心如磐,砥砺奋进,做到尽善尽美,有《曾国藩家书》为证,整个家族近200年了,没有败家子,都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p><p class="ql-block"> 我们阜阳冉氏家谱委员会暨阜阳冉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号召族人不仅学习冉氏家族的优秀族贤,还要学习冉氏家族以外的优秀人物。</p><p class="ql-block"> 家族中明清时代五经博士也多,在翰林院共事: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五经博士”是由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学官名,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以及后来,他们传授儒家经典之书,经书的范围扩大了,但是,明清时代的“五经博士”也依然沿袭此名,是由朝廷授予的学官,享受朝廷俸禄,并且采用世袭制度,“五经博士”的后裔子孙沿袭享受朝廷俸禄的高级待遇,他们也努力学习前辈发愤读书,成为名副其实的“五经博士”,后人学习的榜样、典范,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良好的学风、家风,冉氏家族后裔子孙就是沐浴在这样的阳光下,代代出英贤,代代出英雄!阜阳冉氏族人青年该追什么样的“星”?追那些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家族、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星”。比如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等科学家。他们身上洋溢着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一言一行都让人受到触动,都给人力量,都让人向善向上,都激励人们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也是人格的魅力,能吸引更多的阜阳冉氏族人青少年爱上科学,争当科技之星。</p><p class="ql-block"> (2)榜样是最好的激励,也是最好的引领。</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明朝一哥——王阳明主张: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当年的人生抱负:</p><p class="ql-block"> 三千世界,云烟花灭;</p><p class="ql-block"> 寰宇之内,尽为我心! </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的人生奋斗目标:</p><p class="ql-block"> “聚精会神破万卷,</p><p class="ql-block"> 一心一意考进士。”</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张贴在西屋书斋壁上的对联,以示心志:</p><p class="ql-block">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p><p class="ql-block">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p><p class="ql-block"> 左宗棠以诸葛亮(卧龙)自居,题写对联:</p><p class="ql-block"> “文章西汉两司马,</p><p class="ql-block"> 经济南阳一卧龙。”</p><p class="ql-block"> 当年左宗棠学习时的目标,人生丰碑。</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中国,梦想接连实现,生机活力无限。生逢伟大时代,肩负伟大使命,广大阜阳冉氏家族青年要用心学习榜样树标杆,用情传承精神有担当,用力汲取能量当“后浪”,响应时代呼唤,追逐榜样之星的足迹,向着星辰大海扬帆启航。因为历代战乱及政治运动,尤其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三反五反”运动和60年代“文革”十年浩劫中,我们冉氏家族丢了太多好东西,找回原本属于我们冉氏家族的文化自信,慢慢传承下去,是安徽省阜阳冉氏家族年青人最应该做的事情,以及全国冉氏家族年青人最应该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3)既尊重传统,又注重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又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注重创新。 </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这样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当年左宗棠深信:一个国家要有国格;一个民族要有精神支柱;一个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感;他是近代中国统一、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决捍卫者;他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承继者发展者和践行者;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他还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那么,一个人要有人格;一个家族要有精神支柱;一个族贤更要有家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所以:传承家风、家训不能只停留于口号与形式,更要深入认识和体悟家风、家训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我们阜阳冉氏家族各位族贤一定要将回顾历史与揆诸当下相结合,展现阜阳冉氏家族家风、家训、家规的传统内涵和在当下的深远意义。我们阜阳冉氏家族传承优秀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与文化是我们家族兴旺发达的灵魂和根基,冉氏家族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而未来是将要发生的事情,历史和未来是时间线上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研究冉氏家族历史,不但要还原冉氏家族历史的本来面貌,给历史一个客现真实、公正的评价,还要以现实为出发点,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可以借鉴的智慧。要子孙继承祖先重学相承、清白俭约、注重节操的家风。冉氏族人们都能以朴实、真挚的力量教化后辈,将治家之道、修身之法和处世之则代代传承下去。安徽省阜阳冉氏家族历史是一个村庄、一个地区、一个家族乃至整个冉氏家族过去存在的见证,更指明了阜阳冉氏家族未来正确发展前进的方向! 五、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恩泽后裔定会人才辈出! 传承儒家文化,传承家族文化,光大五贤精神;秉承先祖家训,再造吾族之魂;雅言传承文明,家谱滋润人生!以期推动冉氏家族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家谱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家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冉氏家族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一个家族强大的灵魂!良好的国风国训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一个好的家族的意义,不在于有多殷实、富贵,而是每一辈都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每一辈人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父母有父母的样子,别想着不老就养老;孩子有孩子的样子,别还没奋斗就想着啃老。尊重知识的态度是代代影响的。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有样学样。要疼爱不要溺爱,要天性不要任性!一家人要懂得付出,托举、包容、理解,这个家族才会越来越好!每一代都是阶梯,为了下一代 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恩泽后裔定会人才辈出! 时代呼唤着我们,族人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方能不负时代、不负族人。文明要继承要发展,文化要继承要创新。让我们为冉氏家族文化的腾飞而共同努力吧!让我们为自己家族文化的腾飞而共同努力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冉兆田安徽省阜阳历史文化研究会家族文化研究者 </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8日於阜阳寓所</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 ①历史回顾历史回顾:</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古冉阝国都城辖区范围在颍水、汝水之间,冉阝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姬载)季载(周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冉阝季载贵为周成王王朝司空,位列三公。冉阝国是侯爵大国,国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南至淮阳(陈国)。始于西周,《史记·管蔡世家》中有“冉阝季载,其后世无所见”的记载,使得西周冉国变得扑朔迷离,但史书中还是有一些零星的资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冉国。“冉国”的“冉”字实际上是“冉”字右边一个“阝”,即“冉阝”读“rǎn”;而不是“冉”字左边一个“耳”。即“聃”字读“dān”。后来,冉姓族人以“国”为姓,将“冉阝国”的“冉阝”字去掉右边的“阝”偏旁,取“冉”字姓!根据史料,冉国是姬姓宗国,因为周文王是姓“姬”。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冉阝季载排行最小。武王克商后,大封诸侯,其中自家兄弟八个受到分封,只有最小的两个弟弟未到受封年龄。武王去世的早,成王年幼,管叔、霍叔、蔡叔不满周公旦摄政,商纣王之子武庚趁机诱导一起发动“三监之乱”。此时冉阝季载已长大,协助四哥周公旦帮助侄子周成王(周武王之子)平乱,史书中说他为人和善,品行端庄。内乱平定后,成王将季载封到冉地,建立冉国,因为冉阝季载治理国家有方,与邻国的关系也处理的极好,使得季载声名远播。经周公旦推荐,季载担任大周朝司空一职,位列三公,地位尊贵。司空是掌管国家水利、营建等工程事宜,可见,冉阝季载在水利农事营建方面的政绩突出,是个难得的科技人才。冉国出身显贵,但后世命运却不尽如人意。 古冉国地图史书交待了季载封到冉地,但“冉”的始封地却历来有争议,一说在河南平舆县、安徽临泉县一带,那一带还有个姬姓沈国,是从冉国分裂出去的,后世把冉国和沈国互为混淆,甚至认为冉国就是沈国。其实冉国和沈国是独立存在的,可以说沈国是冉国的延续,但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不在一地。《左传》记载沈国亡于公元前506年,被蔡国(河南上蔡县)所灭。但这个时候,冉国已经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两百多年。由此分析推断,沈国是冉季载后裔所建。周平王东迁后,冉阝季载后裔另封沈国之地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始于东周,沈国,姬姓,周朝诸侯国。公元前506年,沈国被晋国支持下的蔡国灭掉。但不少古籍中认为,春秋初期的冉国就在河南开封一带,与郑国为邻。据《国语·周语》记载,周襄王想娶狄女为妻,能说敢谏的大臣富辰反对,他说当初冉国就是因为娶了郑国的女子才导致亡国,言外之意从前郑武公嫁女是为了夺取冉国,劝谏周襄王不要娶个祸害进来。这说明冉国亡于郑国,冉郑应该相邻,开封位于郑国东北部,与卫国、宋国交界,郑国为了抗衡卫宋以图中原,设计吞并冉国作为根据地符合战略需要。)②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③《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也就是说,孔子门人有三千之众,而通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的共有七十二人,这些人都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六艺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①礼,指礼节,主要指德育,(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就站不起来,不能做人;②乐,指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dà hù)、大武等古乐。)不仅仅之美育,礼是外在的,乐是内在的。③射,主要指军事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p><p class="ql-block"> ④御,指驾驶马车的技术。(类似今天的考驾照)。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⑤书,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转注、假借是识字法,而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⑥数,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有《九章算术》。、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yíng nǜ)、方程、勾股; 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④周文王家风如“太太”一词,不是所有女人都能被叫“太太”,就是良好家风的延续,才有了这个“太太”专有名词。我们现在有很多男同胞,带着自己的老婆到外面去参加要会,跟别人介绍:大家好,我是某某某,这是我家太太,你一听,这人一开口就没学传统文化,你没资格自我介绍,太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太太的,太太是女人的最高追求,那太太怎么来的呢。我一会给你解说,你一听就明白。“太太”一词源于周朝,周朝是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西周东周加起来800年历史(实际上才799年),我们今天学《易经》通常在前面加一个字“周”,《周易》,就是“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即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推演扩写《周易》。那么,周朝为什么如此璀璨呢?因为周朝出现了三个代表性的人物:第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叫周太公,周太公是谁啊,是豳( )国的国王,他的妻子名字叫太姜,他真正做到了夫唱她随相夫教子,做到了顶尖级别,这个太姜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太伯,二儿子叫俞仲,三儿好叫王季,所以到今天为止几千并过去了,如果一户人家里面有三个儿子,排顺序怎分排的?大声四答:“伯、仲、季”,就是源于他们三个。你看呢,对我们的文化影响几千年,那么这个季历呢,成为了第二个代表性人物,他娶了个妻子名字叫做太太妊,太妊这个人呐,非常的伟大,他被誉为“世界胎教的鼻祖”,正因为太妊严格要求自己,生下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个人叫“周文王”。周文王(姬昌)娶了个妻子名字叫做太姒,太姒呢,以他婆婆为偶像,严格要球自己,生下了历史上有名的两人,一个叫周武王(姬发),一个叫姬旦,姬旦后来成为了周公,周公做摄政王,辅佐周成王即位。我们晚上做梦去见谁啊,就是周公。因此我们后人也希望自己要的女人,能像三太:太姜、太妊、太姒一样有智慧,于是乎称为“太太”,这个“太太”要么把孙子培养成很优秀,要么就把儿子培养成很优秀,要么就把你先生辅佐成很优秀,这样的女同胞才有资格叫“太太”。我们现在很多女人孙子一大堆,没有一个孙子有出息的;儿子好几个,没有一个儿子有本事的,先生嘛,没跟你结婚之前生活的推美好,跟你一结婚被你搞得生不如死,你好意思叫“太太”,那差的遥远。)</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父亲:公叔祖类。</p> <p class="ql-block">母亲:公亶母。 妻子:太姜。 长子:太伯(亦称泰伯、吴太伯)。 次子:虞仲(亦称仲雍、吴仲雍)。 三子:季历(亦称公季、王季、周王季)。 孙子:周文王、虢仲、虢叔、季简(仲雍之子,吴国君)。⑤曾皙是曾子的父亲曾皙是曾子的父亲,字子皙,是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平邑)人。他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妻子上官氏1。曾皙不如他的儿子曾子的名气大,但他的修养极高,孔子曾对他的志向颇为赞叹2。⑥《论语》中的冉雍仲弓(1)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意为:有人说:“冉雍啊是个仁人但却不够巧言善辩。”孔子说:“哪里用得着善巧的口才?用巧嘴来对付别人,屡屡被人憎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人,但是哪里用得着善巧的口才呢?”(2)子曰:“雍也,可使南面。”意为:孔子说:“雍啊,可以使他面南为君。”(3)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意为:仲弓向孔子请问子桑伯子这个人。孔子说:“还可以啊,比较简单。”仲弓说:“存心于敬,并且行事简单,来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存心简单,并且行事简单,难道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雍的话对啊。”(4)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意为:孔子对仲弓说:“耕牛之子身上生有赤色的毛,并且有圆满端正的两角,即使想不用它来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5)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意为:孔子说:“以前跟随我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的弟子们,现今都没在我门下。”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方面:有宰我、子贡。政事方面:有冉有、季路。文学方面:有子游、子夏。(6)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为:仲弓向孔子请教行仁之道。孔子说:“平时出门也要像会见重要宾客一样(敬),使用民力也要像承办重大祭典一样(诚)。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恕)。在邦国中不怨恨别人,在大夫之家中不怨恨别人。”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按照夫子的话去做。”</p><p class="ql-block"> (7)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仲弓做季氏的家宰,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意为:孔子说:“先分清部门职责使之各司其职,宽赦他们的小过失,举用贤才。”仲弓问到:“怎么能看出贤才从而举用他呢?”孔子说:“举用你所了解的。你所不了解的,别人会舍弃不用他吗?”附:冉魏(350-352)汉族冉闵汉人冉闵,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机,依靠汉族人民的支持,于350夺取政权,建立国家,国号大魏,都邺城,史称冉魏,这是十六国时期汉人唯一在中原建立的政权,因而遭到胡人的一致围攻,冉闵在汉族人民的支持下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并于352年正月破襄国,攻灭后赵,但是由于连年的残酷战争,国力损失殆尽,鲜卑族政权前燕趁机大举进攻冉魏,冉闵率汉族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同年四月冉魏以1万步兵与14万鲜卑铁骑在廉台进行决战,冉闵率军奋勇冲锋,十战十胜,但终因兵力悬殊而兵败牺牲,八月邺城陷落,冉魏亡。</p><p class="ql-block"> 史书交待了季载封到冉地,但“冉”的始封地却历来有争议,一说在河南平舆县、安徽临泉县一带,那一带还有个姬姓沈国,是从冉国分裂出去的,后世把冉国和沈国互为混淆,甚至认为冉国就是沈国。其实冉国和沈国是独立存在的,当然也有可能沈国是冉国的延续,但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不在一地。《左传》记载沈国亡于公元前506年,被蔡国(河南上蔡县)所灭。但这个时候,冉国已经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两百多年。但不少古籍中认为,春秋初期的冉国就在河南开封一带,与郑国为邻。据《国语·周语》记载,周襄王想娶狄女为妻,能说敢谏的大臣富辰反对,他说当初冉国就是因为娶了郑国的女子才导致亡国,言外之意从前郑武公嫁女是为了夺取冉国,劝谏周襄王不要娶个祸害进来。这说明冉国亡于郑国,冉郑应该相邻,开封位于郑国东北部,与卫国、宋国交界,郑国为了抗衡卫宋以图中原,设计吞并冉国作为根据地符合战略需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