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笔精华创作讲座第三讲”<br>微电影编剧入门与小说创作</h3> <h3>著名导演、著名作家、讲座学员合影留念</h3> <h3>2023年8月9日,昆山花桥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社区教育中心)主办、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文化交流促进会承办的“文笔精华创作讲座”第三讲,于8月9日(星期三),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导演张文龙主讲,江苏作家协会会员程白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朱超群嘉宾授课。三位老师分别讲述:“微电影编剧入门”与“小说创作体会”,并与讲座参与者畅谈交流。<br><br>特约沈裕慎、袁德礼、黄大秀、吴绍釚、鲁守华、王妙瑞、周裕华、沈志强等多省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省市级作家协会会员和写作高手,以及当地文学爱好者30人参加。</h3> <h3>张文龙激情演讲</h3> <h3>张文龙是国家一级导演,曾任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导演、上海戏剧频道播出总监;文艺委员会主任,民进上海文广影视集团委员会主委;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上海电影艺术家协会等会员,曾任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也是上海大学生国际电影节终评委,上海理工大学等校客座教授。<br><br>张文龙于1990年创作的滑稽大戏《光明使者》演遍全国,共计1006场,获原上海市文化局授予的“演出超千场”大奖。1999年创作的沪剧《女人的眼睛》被央视作全国直播,并荣获全国电视戏剧剧本创作金奖。<br><br>他的著作有《汤团王》《风铃》《浪迹天涯》等12部长篇、中短篇小说,五十多部剧本(含电影和多种戏剧,已公演大戏十部,电影已拍摄两部),及散文集,约五百多万字。曾荣获“星光奖”、“金鹰奖”、 “兰花杯”等国家级奖项数十项,两次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电视编导奖”。<br><br>其自己编剧,导演的网络大电影《代驾血谜》,在2017年3月28日获得美国第20届好莱坞国际电影节金奖。2021年10年,其创作的儿童喜剧电影剧本《宝宝留学记》获首届中国儿童电影剧本征集赛“潜力影片剧本”大奖等。<br><br>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他的讲课,为我们文学讲座增添了光彩,写下精彩、浓重的一笔。</h3> <h3>张导指出。时代在变化,传统媒体,在高科技的高歌猛进中,作品传播速度慢,受众面狭窄,逐步式微,使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出路在何方?<br><br>張导开出良方:以踏雪寻梅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跟上网络、手机传播新时代,提供微电影、微视频、网剧等文学剧本,或适合改编的文学作品,写出时代新貌,传达时代的新风,不断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br><br>張导总结成功微剧本或小说三要素:<br>一是三观正确。二是剧中人物的行为、走向,有确切的地奌、场景、可操作性强。三有精彩的故事,对话精练有特色,以及有个性化的声音设计。<br><br>张导的讲座专业性强,他传神精辟的演讲,引起与会学员极大的兴趣,收获満满。</h3> <h3>张导指出。时代在变化,传统媒体,在高科技的高歌猛进中,作品传播速度慢,受众面狭窄,逐步式微,使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出路在何方?<br><br>張导开出良方:以踏雪寻梅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跟上网络、手机传播新时代,提供微电影、微视频、网剧等文学剧本,或适合改编的文学作品,写出时代新貌,传达时代的新风,不断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br><br>張导总结成功微剧本或小说三要素:<br>一是三观正确。二是剧中人物的行为、走向,有确切的地奌、场景、可操作性强。三有精彩的故事,对话精练有特色,以及有个性化的声音设计。<br><br>张导的讲座专业性强,他传神精辟的演讲,引起与会学员极大的兴趣,收获満满。</h3> <h3>程白弟谈笑风生说创作</h3> <h3><br>讲座嘉宾,江苏作家协会会员程白弟,为学员谈了他如何写作小说的体会。<br><br>程白弟,1963年7月生,从事新闻工作13年,地方志编纂8年,在江苏苏州昆山市千灯镇文联工作,刚退休不久。他是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br><br>2013年出版散文集《古韵风霜话千灯》。作品散见于当地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江苏《繁荣》《名镇世界》《连云港文学》《翠苑》,上海《文学报》《故事会》,山西《黄河之声》,山东《家乡》《齐鲁文学》,湖南《作家园地》,《人民日报》美洲海外版等。</h3> <h3>他以自己的三个作品为例,谈及生活的真实和文学作品转换的关联,其中情感的真实是重要的一环,能让我们的作品更感人、更深刻,对人性的揭示更全面。<br><br>第一篇作品《父母来电》,以电话为媒界,描绘了现代城乡间的藕断丝连。老一代在乡村生活,故土难离,小一辈在城里工作,为生计奔忙,当老一代远去,带走了隔离的沉重泪水,剩下的城乡疏离和隔断,正是时代前进必须付出的沉痛代价。<br>电话,成为城乡联系的主要方式,也是传统道德传承、代际更迭的演练场。<br><br>第二篇作品《广播操》,涉及创作素材如何收集、整理,以及如何利用素材,进行人物性格的塑造。<br><br>广播操从全民盛行到现代的个人行为,经历了两个时代的变迁。拍脑袋的主管推行集体广播操,时过境迁,给人留下的只能是讽刺和幽黙了。<br><br>《水牛换工》,写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江南乡村的故事。当年,生育高峰来临,农忙时节,一个生产队的十多个女劳力都怀孕了,以牛换工成为那个特殊年代的标配,令人唏嘘不已啊!</h3> <h3>朱超群给粉丝签名题字</h3> <h3>讲座嘉宾朱超群,作《浅谈写生活小说》体会的精彩演讲。他说,在他出版的小说集中,有《小城故事》《曾经辉煌》《明天告诉妈妈》《一版广告的诞生》《同学梦》等。<br><br>沪上文学界知名作家忻才良、沈裕慎两位老师,曾经合写过书评,说他的小说像写生活一样,发表在上海的《文汇读书周报》上。<br><br>他谈及有生活积累并不代表能写出好作品。思想的深度和人生阅历的宽度,始终是人物塑造的关键因素。<br><br>自己创作的小说,觉得肤浅,那就是说明必须再思考,再去寻找适合的表达方式。只有写出深度,才能掳获读者的心,才能称为优秀作品。<br><br>涉及到微电影微视频,他认为优秀的短篇小说,就是极好的剧本改编来源,他在这个方面也做过尝试,有经验和体会。<br><br>朱超群会长最后对协会讲座一、二讲进行了总结。通过课程视频、读后感悟以及新闻报道,通过网络传播,累计前十天的点击率,分别达到6万、18万以上。一举多得的好事,真的梦想成真了,让我们和全国的文学爱好者一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h3> <h3>朱超群为“生活小说”侃侃而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