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转寺转木里 一一《木里不会忘记》先行者二代人木里行记实

木香

<p class="ql-block">1.盐源县双河乡杨柳塘村是烈士皈登志的故乡。从西昌出发,穿过小高山隧道,经过卫城不远处一个岔道向右拐弯进去,远远地就看见黄墙红顶的建筑,皈金娣的家到了。</p> <p class="ql-block">2.得知我们要把书送到她家的消息,皈登志的女儿皈金娣和女婿江必孝早已在等侯。来到她家,映入眼帘的是公安部和民政部共同颁发的“公安英烈的牌匾。“共和国不会忘记”几个大字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3.皈金娣和江必孝夫妻。手捧《木里不会忘记》新书合影。</p> <p class="ql-block">4.皈金娣和江必孝在新书发布会横幅上签字。</p> <p class="ql-block">5.这个时刻,这张照片,意义深远。</p> <p class="ql-block">6.烈日炎炎,蝉鸣声声。正值夏忙时刻,金娣的女儿女婿也提前收工,赶到家看望我们,拍张照片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7.金娣家的李子,个头大、肉头厚、味道甜、水份多。苗杰连连说,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李子,明年我还来。金娣连声说,要得要得。</p> <p class="ql-block">8.金娣家种的烟,长势喜人,但也很劳累人。不付出辛劳,哪有好日子过。</p> <p class="ql-block">9.金娣家的鸡圈中好多鸡。中午我们就饱餐一顿,连喝两碗香喷喷的鸡汤。</p> <p class="ql-block">10.棉桠山口,海拔3千多米,浓雾弥漫,气温骤降。到了这里就到了木里,我们的车围着玛尼堆顺时针绕三圈,以祈求神灵保佑,一路平安,诸事顺利。</p> <p class="ql-block">11.我们顺利到达木里。住宿在县城中心的香巴拉大酒店。地理位置好,卫生设施全,价格较合理,选择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12.2023年7月10日上午,木里县中心大楼多媒体会议室,木里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央宗娜姆和木里县相关部门领导,亲临大会,并做了重要讲活,给予关心和支持。为《木里不会忘记》新书发布,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13.随即开启了我们“转山转寺转木里”之行。藏语称为高原牧区的康坞,是木里的第二大寺院,离县城三十多公里。海拔3000多米,犹如雄鹰坐落在溪水之间的山坡上,金黄的屋顶,朱红的墙壁,雪白的转经塔和路边的护栏,镶嵌在绿色山野的怀抱里,炫丽夺目。</p> <p class="ql-block">14.在藏族文化中,献哈达代表着对他人的祝愿和善意的一种表达方式。进入寺庙侧门,等侯在这里的寺庙僧人,依次给我们献上哈达,我们庄重而虔诚地接受了代表纯洁、忠诚的康坞大寺礼遇。</p> <p class="ql-block">15.康坞大寺正门大院。占地百亩,依山而建,经过历代的增建和扩建,形成了大殿经堂,四周僧舍和王宫拉让等寺院建筑。</p> <p class="ql-block">15.从殿外看去,殿堂层叠,错落有致,经轮幡幢绘成一幅神圣、庄严、神秘的自然佛刹景观。</p> <p class="ql-block">16.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康坞大寺新扩建的僧舍,星罗棋布、众星捧月似的环绕在大殿经堂周围。</p> <p class="ql-block">17.康坞大寺最引人注目的是这片废墟。曾经是木里大喇嘛家的王宫“拉让”,是木里“政教合一”的政府工作基地。</p> <p class="ql-block">18.岁月沧桑。往日富丽堂皇的宫殿,已不复存在,站在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上的我们,追忆着逝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康坞大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藏族的信仰和风俗,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虔诚和慈悲。康坞大寺,请接受木里二代人的诚挚祝愿。</p> <p class="ql-block">20.康坞大寺紧临长海子,行车约20分钟。长海子也叫寸冬海子,是一个美的不可方物的高原积水湖泊。山上森林茂密,绿草成茵,山下湖水环绕。星罗棋布的小湖泊浑然天成。盛夏时节的长海子,葱葱绿绿,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21.杜鹃花满山遍野盛开又次第凋零,涓涓清流汇集成溪河又分割为岛。牦牛超然自信踱方步又饱餐一顿,游人兴高采烈抛高反又登上山顶。</p> <p class="ql-block">22.星星点点的野花怒放,飞鸟盘旋云集人惹蚂蝗称威。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气吁声如牛,一步一步往上攀。</p> <p class="ql-block">23.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4.为观奇景,看瑰丽,做有意志的人,終到达山顶。张臂尽揽高原景色。</p> <p class="ql-block">25.天高地远,风吹石动。兄弟姐妹,尽情欢呼。</p> <p class="ql-block">26.7月12日,一路风景一路水,山间电站最耀眼。</p> <p class="ql-block">27.安定桥是县城往返于一区和三区途中吃饭和休息的地方。我们和陈冬莲院长又见面了。她热情地请我们品尝刚从河里打上来活蹦乱跳的鱼,鱼汤浓白鲜美,红烧鱼块的香辣味引人垂涎。</p> <p class="ql-block">28.冬莲院长尽表感激之情,再与张家三姐妹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9.懂得感恩,使人高尚。感恩遇见,友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30.一路行程一路雨,山路难行人推车。</p> <p class="ql-block">31.玛拉茶金山脚下的玛拉茶金酒店,旅游住宿好去处。雨大雾大,奇景不现,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32.昔日热闹非凡的915林场,人去物空景依旧,此情此景已惘然。</p> <p class="ql-block">33.木里瓦尔寨大寺位于查布朗区东多吉神山下,海拔3300多米,占地面积两百多亩。</p> <p class="ql-block">34.美轮美奂的瓦尔寨大寺如梦似幻的全景。它犹如一颗灿烂硕大的明珠,镶嵌在茫茫苍苍的崇山峻岭中,晶莹透澈,湖水浸流于寺院上方的半山腰间。每天的10点左右才能见到奇景,你一定不要错过哦。</p> <p class="ql-block">35.因为寺院处于福慧两湖之间,寺庙僧人智慧辈增,聪慧精灵,人才辈出。酥油茶、糌粑面、牛肉包子、辣椒蘸水、奶渣、贡饼贡果,大寺僧人大师用最尊贵的礼节和食物招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36.瓦尔寨大寺的转经筒。转经筒寓意着祝福、美满和吉祥,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好方式。我们虔诚地转三圈,祈祷消除妄念和烦恼,净化心灵,能积累功德,从而带来福报。</p> <p class="ql-block">37.瓦尔寨大寺庙宇,大门外的三块具有藏传佛教特色的毡幕,画面栩栩如生,十分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38.瓦尔寨大寺建筑形式为藏式房和佛教密宗坛城融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建筑外观高大殿门前有六根八楞柱,前檐顶柱,气势宏伟,大殿更显得高大壮观。站在这里,尤感神圣。</p> <p class="ql-block">39.在离寺十几公里处的东南山峰,有座神奇的神仙溶洞,俗称云南堡瀑布。</p> <p class="ql-block">40.神山脚下有片草地,溶洞流出的水形成一个极大的瀑布,游人先到瀑布脚下沐浴,然后用杜鹃枝叶烟薰后,方可上山入洞朝拜。</p> <p class="ql-block">41.整个山峰重峦叠嶂、茂林修竹,林木葱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滋润、气候宜人。神水治病、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42.沙湾乡麻窝村徐德华大名鼎鼎,一路过来一路问,徐德华家在哪里?村里人无人不知,热情指引。全家人出动迎接好热闹。</p> <p class="ql-block">43.应季水果核桃、李子、苹果摆满桌;酥油茶、糌粑、奶渣端上桌;煮鸡蛋、煮玉米尝新鲜;火腿腊肉、红烧鲜鱼都上桌。更有自磨的豆花,又白又嫩又化渣,“告水”都是纯豆浆。</p> <p class="ql-block">44.五姐妹围绕徐德华偕妻子在中间。这个家庭的和美团结,互爱互助之情表现无遗。听说我们要到瓦尔赛,很早就一再邀请到他家里来座座。</p> <p class="ql-block">45.这一“座座”,就把他们家六姊妹从不同的地方召集回来,把他们家所有好吃的都全部拿出来,把他们家所有的情感都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比姊妹还亲的感情与尊重,来源于我们的父辈,来源于这本书,使我们相识相知又相亲。</p> <p class="ql-block">46.每人买了一本书的六姊妹,把写有父母故事的书捧在手上,与我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47.院子里与德华弟弟、弟媳拉家常。被他们的勤劳、纯朴、真诚、关爱、团结所感动。感慨我们在沙湾乡有了一家亲戚。</p> <p class="ql-block">48.再见,德华弟弟!再见徐家五位妹妹。感谢你们的热情款待,感谢你们的深情厚谊。</p> <p class="ql-block">49.依依惜别德华一家,我们来到位于瓦尔寨不远的“公安英烈纪念碑”。我们此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到这里祭奠张文奎、皈登志叔叔等英烈,寄托我们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50.座落在木里县沙湾乡扎延村的“公安英烈纪念碑”是为了纪念66年前在扎延村为木里民主改革事业光荣牺牲的公安局长张文奎和他的通讯员皈登志,以及王南卡、彭启文、谢衍等公安英烈而建。</p><p class="ql-block">木里公安英烈纪念碑不仅是木里公安机关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教育基地,也是全县政法系统和全县各级干部、各族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51.我们采来青松枝条,排成整齐的队形,从园地大门开始,庄严、肃穆、缓步地走向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52.我们面向英烈,行礼祭拜,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默哀3分钟;我们围着纪念碑塔和烈士墓地绕行三卷,献上青松树枝,献上我们的哀悼和敬意。</p> <p class="ql-block">53.站在纪念碑前,我们集体跪拜,哽咽哭泣,“张叔叔,皈叔叔,我们看你们来了。”大地轰鸣,青松摇动,似乎在说“孩子们,谢谢……”</p> <p class="ql-block">54.张文奎和皈登志等公安干警和英烈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气动山河的壮丽诗篇,换来了木里藏区今天的稳定和繁荣。任何一个享受时代红利的木里人都不会忘记你们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55.木里县三区(茶布朗)。地处木里县中部,东望沙湾,南连固增,西接麦日,北靠唐央。海拔最高4563米,最低仅1500米。自然资源丰富,松茸、虫草、贝母、茯苓样样有。</p> <p class="ql-block">56.查布朗的街道只有一条,但宽敞了不少。两边有不少商铺,看起来生意不错。</p> <p class="ql-block">57.区委院子里新修的办公楼和住宅楼,掩盖了过去所有的痕迹。张家姐妹在这个院子里出生、长大。心心念念想来找自已出生之地的她们,在失望中又有欣慰。时代在前进,旧景已消退,心中记住比什么都重要!</p> <p class="ql-block">58.巧遇正要外出开会的茶布朗区区委杨书记。得知我们的到来,他十分热情地给我们讲解查布朗的建设规划,兴致勃勃地描绘查布朗的美好前景,邀请我们再来。</p> <p class="ql-block">59.看到这位年轻有为的基层领导干部,我们情不自禁地把《木里不会忘记》赠送给他。他高兴地说,“他对这段历史不太了解,这本书会帮助他更好地了解木里的历史。他表示,认真拜读和学习老前辈们优秀品质和精神,把工作做好,让老前辈放心。</p> <p class="ql-block">60.站在茶布朗镇政府大门口,我们一起合影留念。看到茶布朗区的变化,我们由衷地高兴。</p> <p class="ql-block">61.离开昔日的三区,冒着大雨来到一区(瓦厂)。住宿在色拉灵布大酒店,这里是原县邮电局的院子。瓦厂是我们大多数二代人的出生地,到出生地是我们此行必须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62.瓦厂的街道焕然一新,柏油路上的交通标志清晰可见。下着大雨,街上空无一人,雨声更显寂静空寥,心情随之更安祥宁静。</p> <p class="ql-block">63.瓦厂医院修葺一新,藏式特色的艳丽色彩下依然保留着最初的结构。望着众多二代人的出生之地,油然感慨,生生不息,人人有根。</p> <p class="ql-block">64.在一家小饭馆,当听到我们的父辈是建瓦厂就来的老前辈时,她们打破8点才营业的时间,答应明早6:30给我们蒸好馒头,让我们赶到木里大寺早拜。感谢一路上遇到的好人!</p> <p class="ql-block">65.瓦厂镇标志性建筑。木里建县后瓦厂确定为木里县城所在地,我们的父辈便开始县城的各项建设,留下了这座永久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66.《木里不会忘记》故事的原发地,我们来了。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用我们的行动告慰父辈!</p><p class="ql-block">在父辈建立和工作的地方,在我们出生的地方,留下永久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67.从瓦厂我们来到木里大寺进寺大门,用功德山泉的水洗去凡间的尘埃,以虔诚而洁净的身心进入木里大寺。</p> <p class="ql-block">68.木里大寺位于木里县桃坝乡达尼牙布山麓。占地约8万余平方米。寺院规模日趋隆盛,佛殿林立,僧舍栉比。宝相庄严、僧人云集、名僧辈出、佛事兴隆,名闻遐迩。</p> <p class="ql-block">69.从寺内向外望去,既有“天上天下,独我为尊”的威严,又有“大慈大悲,无所不容”的慈祥圣气。</p> <p class="ql-block">70.强巴康(弥勒殿)位于大殿北下侧,是一座三楼一底的宏伟建筑。这尊高26.73米的铜质镀金弥勒佛坐式巨像,顶天立地。大佛庄重自然,布局合理,结构准确,形象丰满圆润,面目清秀恬淡,双耳垂肩。宝座造工精细,装饰华丽。嵌有无数珠宝,富丽堂皇,光彩夺目。慈祥的慧眼注视着芸芸众生,庄严肃穆、慈悲博爱。</p> <p class="ql-block">71.从外望去,金碧辉煌的殿堂,错落有致的僧舍,高大坚厚的白色围墙,四面有大门,八方有小巷,常住喇嘛近千人。周围茂密的林木,碧绿的芳草,鸟语花香,环境异常清幽,实为念经学佛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72.为寻找出生之地,我来到大寺旁边学校的遗址。站在杂草丛生的老土房边,迷茫的是无人知哓这座房子的前生今世。只知道它一直在那里,任风吹日晒,任时光荏苒,任岁月流逝。</p> <p class="ql-block">73.木里大寺佛法无边,建筑雄伟,珍宝遍地,非匆匆过客能言之,敬请后来人观瞻评赞。仅留下我们相依相行在这里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74.外面雨很大,临别时我们一行人在大寺大门口留下纪念。</p><p class="ql-block">木里三大寺一览无余,美得惊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敬仰之后更多的是想多宣传。正如木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央宗娜姆所说,宣传木里,让木里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75.翻过崇山峻岭,我们一路向南方向的泸沽湖行进。大山里最早没有路,后来有了人行马走的小路,现在有了公路。因下雨,山坡上不时滚下泥石,担心垮方受阻,我们不敢停留,颠簸前行。</p> <p class="ql-block">76.到了屋脚梁子垭口,海拔四千零三米,风很大,吹得经幡沙沙作响。奇怪的是,这么高海拔,大家都没事,山神在护佑。</p> <p class="ql-block">77.在此行海拔最高点,留下我们的足迹。预示着任何艰难险阻,都将被我们甩在脚下。</p> <p class="ql-block">78.木里县有三大寺十八小寺。(小寺旧称经堂)。我们来到木里县屋脚乡的仁江寺。</p> <p class="ql-block">79.仁江寺虽不大但庙很新。殿内外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应俱全。寺庙的僧人非常热情,拿出寺庙里最好的食物款待我们,吃到了世界上最面最沙最香的洋芋。</p> <p class="ql-block">80.仁江寺带给我们的是幸运。天晴了,远远地看到了最早曾是木里的泸沽湖,来到了“泸沽湖美丽女儿杨仁青”孃孃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81.阡陌客栈。住在广袤田野上,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临近湖边的客栈里,恍惚有“时空”穿越“宇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82.泸沽湖达祖村的德庆林寺,是一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寺庙。文革时被毁。1996年重建寺庙,遗憾的是在2005年正月意外失火被烧毁。直到2016年5月木里香根活佛莅临达祖德庆林寺促成,同年九月木里康坞大寺的格西鲁绒上师亲力亲为,以及信众的善心捐助下,才重新建成。</p> <p class="ql-block">83.新建成的德庆林寺,富丽堂皇、色彩斑斓的大殿堂,谦逊有礼的僧人给我们认真地讲解。</p> <p class="ql-block">84.德庆林寺台阶下,一片黄色,宽敞明亮,引人注目。位于泸沽湖最高处,一览泸沽湖全景。</p> <p class="ql-block">85.泸沽湖像一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翠兰的群山中。与盛夏时节铺满湖面的水性杨花相映成趣。质朴、宁静、素雅的冰清玉洁,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86.泸沽湖走婚桥上。甭管是男还是女,只要敢下挑战书,木里的二代人绝对不会虚。</p> <p class="ql-block">87.泸沽湖边一起欢呼一起跳,快乐生活的样子就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88.吃尽泸沽湖特产,喝完泸沽湖美酒。唱泸沽湖歌,跳泸沽湖舞。玩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89.参加泸沽湖锅庄晚会,歌声、舞声、笑声不绝于耳。摩梭族民族歌舞,已走出泸沽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90.缓缓行走在静谧安祥的泸沽湖边。想到最多的还是“感谢”。感谢父辈生动的故事,感谢二代人的参与,感谢领导的支持,感谢朋友的帮助,感谢木里行最后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91.感谢没有到场的作者扎西旦珠。年富力强、多才多艺的木里县文化馆馆长。写文章幽默风趣,干工作一丝不苟。为人谦逊友好,做事认真踏实。因工作未到现场,自励的照片好感人。</p> <p class="ql-block">92.感谢没有到场的作者张一堂。因为上班没到现场的他,也拍了一张手拿新书的照片做纪念。庄严的环境,庄重的神情,饱含了他对父亲的尊重和认真做事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93.感谢六十年代末分到木里县的四川大学的大学生丁原新、杨朝凤两位老师。他们得知我们在写这本书需要资金时,主动给予我们一千元的资助。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支持我们的“木里外地人”。木里情结盛开友谊花。</p> <p class="ql-block">94.《木里不会忘记》书中的故事永远不会忘记。书外的故事永远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图片:牛牛 苗杰</p><p class="ql-block">撰文:杜建英</p><p class="ql-block">时间:2023年8月10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