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中国

<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19日,“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明大展,汇聚了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358件,其中,90%以上为珍贵文物,三分之一以上为首次亮相的最新考古成果。</p><p class="ql-block">  特展分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版块来讲述“文明”的故事,让观众领略到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由于展品太多,参观者也不少,摩肩接踵,拍摄不易,只能分享部分展品了。先请各位欣赏展厅中央环形展台上的良渚三大神器:玉琮、玉钺和玉权杖。</p> 1986年在良渚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的玉琮,器型外方内圆,重达6.5公斤,不仅器型有代表性,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量最大、雕琢最精美的玉琮,因此被称为“琮王”。玉琮上有多组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一毫米大小就有数条线条,细密到需要借助放大镜观看,反映出良渚文化微雕技艺之精湛。出土时,该玉琮位于墓主头部左侧。琮的功用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一种通天的法器,也有学者认为是宗教权的象征。 <p class="ql-block">  头戴羽冠,身骑猛兽,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的独特标志,在很多文物上都可找到此纹饰。这是神人兽面纹帽鐓组合玉钺,号称“钺王”。玉钺一般为素面,这件玉钺与“琮”相似,上部饰有神人兽面纹,下部则是鸟造型的纹饰,这是目前出土的唯一 一件琢刻神徽和鸟纹的玉钺,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  这件瑁镦组合玉钺出土于反山遗址20号墓,一套三件,原柄为有机质,已腐朽不存,通体呈南瓜黄色。权杖上端部件为“瑁”,下端配件为“镦”。配有瑁镦的玉钺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较少,都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代表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是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高级随葬品。</p> 中央环形展台区域展出的玉琮、玉钺、玉权杖只展出20天;来自安徽的石猪只展出一个月。所以,关注度格外高。 这就是石猪,出土于安徽凌家滩,重达88公斤,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和最重的猪形石雕。石猪采用圆雕工艺雕琢而成,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獠牙,整体形象逼真传神。 有点萌萌的 良渚文化遗址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钺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不少学者认为良渚文化可以算得上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了,据《韩非子•显学》,虞代延续了一千余年,推测良渚文化便是虞朝的考古学文化,是夏文化的源头。良渚文化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福泉山遗址于1957年被发现,1962年开始发掘,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福泉山遗址是上海早期历史的缩影,也是上海进入早期文明社会的代表,它的发掘对研究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它不但具有考古学上的深远意义,其古文化内涵也是人们建设美丽家乡的精神源泉。2001年6月25日,福泉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彩绘高柄钮陶罐 彩绘陶豆 彩绘陶壶 带盖鸟形陶盉 带盖球腹陶罐 带盖细刻纹双阔把陶匜 带盖竹编纹陶罐 镂空高圈足陶壶、三口陶器 镂空塔式陶盉 人首陶瓶,泥质灰陶,呈人首三节葫芦瓶体。瓶首塑小头人面,两眼内凹,鼻梁隆起,双耳耸立,张口若语,脑后束短辫,长颈粗脖,溜肩,弧胸,圆背,鼓腹,体态肥硕。胸前开一椭圆形大口,口内中空,与瓶体贯通。瓶底作小圆足,略外撇并饰有锯齿状缺口若干。整个器物造型奇特,生动古朴。此器物很可能与当时祭丰收、求甘雨、降生灵等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在国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首见,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三足鸟形陶盉 兽面陶壶 兽纹镂空陶豆 双层镂空花瓣足陶壶 陶龟,这龟背上有疙瘩,貌似鳄龟。鳄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龟之一。 涂朱陶豆 豚形灰陶壶,此器物中间是空的,可以作容器。 鹰头陶壶 竹节彩陶瓶 折角足盆形陶鼎 陶盘,陶簋 嵌玉饰漆阔把壶(复原品),这件文物值得好好说说。为什么叫“复原品”?因为它再见天日时是零零碎碎的,想要修复,没有原图可以参考。态度严谨、技艺高超的工匠们根据史料记载,绘出图纸,把碎片一块块拼起来,珠宝一颗颗镶嵌上去,才将如此完美的一把壶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张照片真实地还原了反山M12嵌玉饰漆阔把壶出土时的状态,满目是碎片和散落的珠宝。可想而知,考古人员当初是多么的崩溃,后续的修复工作是多么的艰难! 分体石犁 巨型石钺 石锛 石戈 石钺 双孔石镰,点种棒 石钺,石锛。说实话,我看到这些石器,有点百思不得其解:无论是犁、镰、钺、锛,还是戈,要么是劳作的利器,要么是作战的兵器,都没有快口,怎么耕作?怎么杀敌?拿着一把飞快的钝刀,砍呀砍呀砍......脑补一下,这场景有点分裂! 接下来看玉器,先看一些玉器的原材料。这是岫玉! 白玉(山料) 青白玉(山料) 青玉(子料) 水晶,当初也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 再来看看玉器的制作过程,这是素面半成品玉琮。 一件玉琮的诞生。当时工具极为原始,开一段石料,取一块玉料,都是耗时、耗人工的活儿。然后,要在玉器上雕琢各种纹饰,更是个技术活儿! 形状、颜色、纹饰各异的玉琮 再看一眼琮王 虎首玉璜 绞丝纹玉镯 鸟纹玉璧 刻符玉璧 再近观一下神人兽面纹帽鐓组合玉钺,上面的神人兽面纹清晰可见。 玉串饰 玉璜串 透雕玉冠状器 玉斧,你确定这是斧子?能干什么?真怕啥也没砍成,自个儿先碎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啊! 玉龟及玉签组合器 玉玦、玉钮形饰、玉璜、玉镯等 玉三叉形器 玉鹰,双面雕刻,玉鹰呈展翅飞翔状,双翼作猪首形,鹰首侧向傲视,似与两侧兽首相呼应。鹰眼、猪眼和猪鼻孔都以穿孔表示。鹰身饰以圆圈间八角星状,中心为一圆孔。此器造型独特,内涵丰富,有学者认为,八角星纹象征着太阳,而这件玉鹰则是当时太阳崇拜、鸟崇拜、猪崇拜三位一体的综合,也可能是三个部落联盟的图徽。 玉钺 <p class="ql-block">  玛瑙钺</p> 玉锥形器、玉柄形器等 骨簪,靴形器 人头骨器,用成人颅骨制成,呈不规则圆底,前后两端各有三个钻孔,可能为穿绳提梁用。相似器物以往在良渚遗址中发现过,但作为随葬品在良渚文化墓葬中被发现尚属首次,它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的最早的头盖骨制品。据说,有人用这器具喝水、喝酒。胆子够肥! 象牙权杖,主体为片状结构,利用整根象牙剖磨制成,器物表面装饰有精美繁缛的细刻纹饰,以转折处为中轴线,用浅浮雕的方式表现出神人兽面纹的主题,共有10组,主题纹饰以细密的云雷纹做地纹。权杖主体上大下小,顶端平直,下端为凸出的榫状结构,插入镦部。镦部呈椭圆形,主题纹饰为两组鸟纹盉兽面纹。<div>  这类象牙器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也曾出土过相似的器物,但都没有得到有效保存和复原。这件象牙权杖是上海地区乃至全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首次完整清理。它的发现,也说明良渚文化礼器系统中,除了以往认为的玉质礼器,还存在以稀有资源为材料的其他质地礼器。</div> 看一下细节部分,非常耐看! 神人兽面纹十分清晰 考古发掘是件非常专业的工作,必须细心、耐心、专心,耐得住寂寞。这是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墓地航拍图。 东山村M90墓葬清理照 凌家滩遗址发掘现场。能欣赏到那么多距今5000多年前的珍贵文物,令我们开眼界、长知识。在这些文物面世的背后,则是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向考古工作者们致敬! 上博文创产品:神人雪糕,极为畅销,但好像有点舍不得下口哦! 5000多年前,神奇的北纬30度线上亮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智慧的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书写辉煌,尼罗河畔吹响了古埃及征战的号角,富饶的印度河哺育着哈拉帕的城邦。彼时,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以长江、黄河为中心,先后崛起了多个区域文明,它们互有联系又各自繁荣,考古学家们将这种图景生动地比喻为“满天星斗”。“繁星”们逐步交融,最终汇聚成一颗璀璨的恒星--中华文明。长江下游是中国早期区域文明发展高度的最典型代表,几代考古人栉风沐雨的探索使我们了解到,早在距今5800年前的崧泽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社会等级分化现象。又历经数百年积淀,良渚文化的先民最终在长江下游地区缔造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良渚文明的发现定位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时间坐标,突破了近代西方学术界建立起来的文明起源理论和发展模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绵延不断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