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解开的结,作者/星辰

霞光万丈

<p class="ql-block">  正值暑假大好时光,我们一家三口又乐融融的驱车回乡下老家探望亲人。一路上,雨时儿淅淅沥沥,时儿倾如漂泼。这雨又牵动了我儿时刻骨铭心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那原本光秃秃的山,如今竟然草木郁郁葱葱;孩童时的山地禾苗,如今长成了绿草大树,真所谓“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当年通往山村的羊肠行道,变成了宽广平坦的水泥路。</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车子已驶入久别的小村。只见连接村子上下屯的马路两边,香樟树高大茂盛,三角梅如霞点缀;原先低矮的木房子也变成了一栋栋漂亮的楼房,而我们家的老木屋居然魔幻成了小洋楼,门前还摆上了几盆漂亮的盆景。眼前的一切,让我再也找不到儿时的一丁点儿印迹了。</p> <p class="ql-block">  进屋与久别的亲人唠嗑儿,言语间秋雨竟助兴纳凉,雨沙沙狠劲儿淋打着屋后那棵高大健硕的老木棉树。我一个人悄悄跑上三楼,打开后门,与烟雨迷蒙的后山来个久别重逢的相拥,我们那么陌生,却又如此亲切。站在阳台上,我独自享受着山与我的独白。顿感这雨仿佛与我十岁时的那场雨有几分相似。滴滴答答的雨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座后山震撼人心的伟力。</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石山区,乡亲都是靠这七分石头三分土过日子的。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人们不得不利用山上仅有的三分土来种植玉米。由于常年的耕作,加上年复一年的雨水冲刷,山石已无所依附,随时都会坍落。记得也是这雨季,只听到山上如滚雷隆隆声伴着地动山摇,那时我正在家做饭等地里辛劳的爸妈。一个闪念:不好了,后山被村民惹怒的石头要滚下来了。怎么办,瘫痪在床的奶奶在隔壁伯父家呢,不行,我一定要保护好奶奶!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冲出前门,正想往连接两家的天桥跑去看护奶奶,可是巨石已如猛兽抢先一步,劈天而下。我紧紧的抱住前门的大柱子,从天桥飞奔过来找我们的伯父却被大石头撞飞十几米远。幼小的我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迷迷糊糊晕了过去,我奋力挣扎,醒来时,只见眼前一片废墟,伯父家房子的三分之一、天桥和我们家的阳台全被巨石砸得面目全非,唯我和柱子毫发无损。那一刻,我已顾不上一切,边擦着眼泪边呼唤着伯父,后来在一堆乱石下我找到了伯父,我用幼小的双手,拼命地扒开石头,抱着伯父的头轻轻拍打,大声呼喊,可任我如何叫唤,伯父就是没有一丝动弹没有反应,鲜血从伯父的额头和嘴角直趟下来。幸得闻讯赶来的乡亲帮助,给伯父止血、包扎,再用自制的担架把伯父护送到了乡卫生院。由于乡亲护送得及时,经过医生的抢救、缝针和家人的精心护理,伯父在卫生院治疗半个月后奇迹般康复出院了。看到伯父回来,我们一家人心里比吃蜜还要甜,爸爸妈妈、堂哥堂姐更是高兴,特意宰了一只羊庆祝。那天,村子里的老老少少全聚在伯父家,高兴的样儿不减逢年过节。</p> <p class="ql-block">  休养一阵后,伯父又为重建房子忙开了。大家都劝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先养好身子吧。可他总挥挥手:“别担心,我身子骨比石头还硬朗呢!”伯父一生为人直善勤快有担当,作为一名老村干,他工作尽职尽责,是整个村子名副其实的父母官。张家孩子要外出读书,李家要嫁女取媳妇,刘家有白事,王家和韦家有纠纷,村民粮食不足需要申请救济……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好像都离不开伯父,而那些事到伯父那里就都不是事,他总能妥妥当当地处理好,总能让大家安放心。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伯父已成为整个村子老老少少的靠山,成为我们永远仰望的高山。</p> <p class="ql-block">  后来,伯父一家搬进了远离山脚的新木屋,我也离开村子外出求学。但从此,我再也不钟情雨天的嬉戏了,每遇下雨天,我就变得焦虑、变得思绪万千忧心忡忡,甚至晚上无法入睡。下雨了,我的家人可好?乡亲们都安全吗?什么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可以远离山底?祈祷老天保佑我们全村人平安健康。带着无穷的疑虑,我更加坚定了努力读书,改变山村命运的信念!学习中,我像伯父一样勤奋刻苦,圆了自己的教师梦。工作中,我像伯父一样迎难而上,兢兢业业,用一颗纯粹的爱心浸染一群群心怀梦想、学会感恩、阳光上进的学生。生活中,我宽容待人,纾困解难,也收获了无数真挚的友谊。伯父大山般深沉的爱就这样无声的延续着。</p> <p class="ql-block">  一声轻雷打断了我的思绪,眼前的家乡今非昔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推动,远离山脚的座座新居稳固洋气,乡亲们奔富裕创家业各有千秋。大堂哥变成了养鸡专业户,当上了小老板;五堂哥也得到乡村振兴项目的扶持,建起了漂亮的养猪场,第一批肉猪已出栏,半年时间就增收两万多块钱。堂哥乐呵呵的对我说:“共产党的政策好哇,感谢习主席,感恩党!”三表哥就更牛了,建起了几百平米的蚕房,租下村里闲置的土地,种植一大片桑叶,开起了家庭养蚕业,表嫂边领着我参观他们蚕房桑地,边笑着说:“虽然养蚕很辛苦,但是每半个月,我们就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了,真的得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乡村振兴啊!”像这样让人欣喜的乡村振兴产业在村子里还有很多。和乡亲们边漫步雨中,边听着乡村振兴广播,我雨中的愁结得到了消解。</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场家乡的雨与我再次如约而至,但是它不再让我担惊受怕,而是送给我一场久违的与乡村幸福相遇的盛会。我好想放歌一曲,就几句诗也好,赞一下时雨润民的功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