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词稿暮拾集》

旱鸭

<p class="ql-block">按:凌至诚,生于一九三四年(民国十四年),逝于二O二O年,享年八十七岁。严州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源塘、白马、大墅等小学中学任教,中学高级教师。</p> <p class="ql-block">我在白马公社上初中,有廿来里路,是住校生。蒸饭就咸菜,一个被絮一根草席,垫稻草,上下铺。白马的冬天北风呼啸,衣裤单薄,确实寒冷,有时候右手指僵到握不好笔,写作业不听使唤,难受的。凌老师教语文课,是班主任,批改作业详尽,自修课也常来看看。老师常组织一些活动,如种菜、弄柴、军训等。</p><p class="ql-block">印象较深的是老师刻的钢板(腊纸),字迹如铅印,美观工整。测试题考试题油印,习惯了淡淡的油香。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到公社的溪滩对面的斜坡上,劈柴整地老大一块,还到溪边捧石头到山上,老师砌来搭去,最后用石灰伴水洒上去,也不知是做什么。离开后,远远望去,是“遇公移山”四个大字,清晰遒劲。途经白马村,路傍一户人家的大门上沿,“艰苦奋斗”的美术体,墨迹未干,方建基老师带几个学生正在收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读初中也有糗事,有一次轮到我管时钟,是敲铁条“铛~铛铛”声音上下课的那种。同桌的同学不好好听课,想早点吃中饭,竟然偷偷将时钟拨快了一刻钟,结果这节课初中班高中班只上了半小时。这个恶作剧的同学后来未曾见过,叫什么也很模糊。</span></p> <p class="ql-block">初中毕业,到大墅读高中两年半,两个礼拜才回家一次,要走四十多里路。姜家畈村离学校不太远,有个亲戚,有时去炒点干菜。老师就在这个村,曾去看过,是那种有天井的屋,整洁有序,老师也在家。</p> <p class="ql-block">七五年夏天高中毕业,在家务农一年,后村里派我到公社造纸厂做事,在生产队记工分,厂里补贴两角一天。七七年秋天恢复高考,临时抱佛脚,经初试、复考两阶段,全公社考上大学中专的有6人,其中知青3人,民办教师2人,加上本尊。中专毕业,我在银行工作。</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老师到县里开会,傍晚到单位上看我。我讲在食堂一起吃饭吧,老师说不,他到店里买了些熟的猪肝猪耳朵等,一瓶五加皮,到寝室品酒聊天。</p><p class="ql-block">下乡期间,我也顺道去大墅中学去看过老师。</p> <p class="ql-block">时光如梭,我自己都快退休了。偶闻老师身体有恙,经打听是住在千岛花园。一天上午,我约上同学一起去看望,师娘也在,几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妥妥的。老师生活简朴低调,教学认真尽责,桃李芬芳,人缘好。但眼前的老师,老了,瘦了,有些踉跄。耳还灵,精神也好,常到街上买报纸看看时事新闻,还有就是看看千岛湖地图,这里那里都很清楚。</p><p class="ql-block">欲离开时,老师讲要吃饭的,还喊师娘拿根绳子来给我等绑住,真是情何以堪。中餐,我们师生眯酒谭天。还赠送一本《词稿暮拾集》给我。</p> <p class="ql-block">这本词稿,当时读过,不甚理解。</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我初涉古诗词,且加入诗词楹联协会,偶有拙作见诸微刊,亦有多期个人专辑。</p><p class="ql-block">最近再读这本词稿,好像看懂了。</p><p class="ql-block">这是词,而非诗。从严州师范读书尤其是工作以来到退休之前的四十年时间,填词创造百首,退休后整理成册,有前言心境,有后语祝福,“愿词花开遍海内,香遍世界”。涉及词牌四十几个,每首词牌的格式、平仄、工仗、押韵是不一样的,我感觉很头疼。每首词的背后,是阅读大量的名著经文,结合工作生活阅历的沉淀,厚积而薄发。创造的数量,一辈子,上百首,并不算多,但每首词,都有创造过程和当时环境交代,有感悟,有注释,有讲解,有词谱,有时间会反复阅读,几经修改,这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对美好的向往跟追求。老师的《词稿暮拾集》有二百多页,约十万字,可谓精益求精,倾注毕生精力,这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也是初涉词坛的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这本词稿,老师在前言中提示,是采用“今声韵”填的。即新韵也,也称今韵,新声韵。</p><p class="ql-block">现今写诗,默认平水韵,新韵、通韵等需标注。填词默认词林正韵,通韵需标注。</p><p class="ql-block">所以,不同时期,填词的韵律要求是不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例如,1959年填的第十四首【忆江南·柱石桥】,单调27字,共五句,“桥、娇、霄”三平韵,是押当时的今声韵六萧。依现在的词林正韵,这三平韵在第八部萧肴,通。然句中的“石”,今声韵中为平声,但在词林正韵中是入声,入声当仄。不能同日而语了。</p><p class="ql-block">因为语速短暂轻快的平声字,如七八歇白滴等有几百上千个,在新韵中仍作平声,但在平水韵、词林正韵已划归入声字,入声当仄处理。</p> <p class="ql-block">再一个是自己拟写的诗,或词或曲,现在都可循入系统自己的检测,平仄是否合律。不过,在对仗工整方面,还是要人工检测才行。</p><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是否有依今声韵的填词检测工具或手段,老师的词是否经过检测,无需考证。既便按当时的今声韵检测,或按现今的词林正韵检测,或许有些瑕疵,但瑕不掩瑜。</p> <p class="ql-block">鹊桥仙·读凌先生《词稿暮拾集》</p><p class="ql-block">余华金</p><p class="ql-block">洞溪源口,姜家畈上,天井旧房曾住。讲台三尺露峥嵘,著书对联犹建树。</p><p class="ql-block">填词百首,翻经一片,铅印简装无数。毕生感悟聚毫端,弘扬国粹情如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仅以此文,纪念尊敬的凌老师!</p><p class="ql-block">如有下辈子,我还当您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旱鸭于千岛湖</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10日</p> <p class="ql-block">大墅中学校舍变化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