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进崇福古镇

璞玉·Marsha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没有桐乡市作协的邀请,我想,我是不会这么早来到崇福古镇的,而它带给我的惊喜,是一次不经意的美丽邂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样一个盛夏的八月天里,“艺术乡建•大运河之韵”文学采风活动在桐乡市崇福古镇和石门古镇召开,我们一行七人,从台州出发,乘坐了三个小时的动车后,在崇福镇与桐乡以及其他地区前来报到的作家团胜利会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崇福镇,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因境内崇福禅寺而得名,春秋时为吴越边界之地,称御儿,亦称语儿、语溪。是一座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1100多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也是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古镇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午饭后,我们前往徐自华故居颐志堂召开会议,第一次坐在这样古朴典雅的会议室里开会,内心升腾起对女主人的好奇。翻阅资料得知:徐自华(1873—1935),号忏慧,南社女诗人,著有《忏慧词》。曾任南浔浔溪女学校长,与同时在此校任职的秋瑾义结金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地人提起徐自华,都会谈起她与秋瑾结拜的故事,这成了她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段佳话。据悉,光绪三十三年(1907),鉴湖女侠秋瑾策划浙江起义前夕,来崇福与徐自华相叙,自华得知起义经费短缺,当即倾囊相助三十两黄金,秋瑾感动不已,遂取下头上的双翠钏相赠,并嘱托如若自己遭遇不测,需将其埋骨西泠。秋瑾遇难后,徐自华不畏艰险葬其于西子湖畔。并结秋社,建秋祠,声誉播海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会议间隙,参观徐自华故居,一股敬佩之心油然而生,这真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这位被柳亚子称为“近代李清照”的徐自华,才华横溢是她,仁侠尚义是她,在秋瑾就义后冒死葬秋的还是她,在那样动乱的年代,生生的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今日得幸在这样一位传奇女子的故居里参观拜访,作为出生在新时代的我们,是何等荣耀,同样身为女子,我为身边有这样的女性楷模而感到自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会议结束后,我们前往横街老街。也曾去过很多地方的老街,但是从未有一条老街,能够像横街这样名人辈出。整条老街长度不过千米,却被当地人视为风水宝地,因此仕宦、富户的豪门大宅毗连,建筑考究,装饰精美,风格迥异,故有“登仙坊”之雅称。迄今,尚存20余处,如徐氏颐志堂、蔡氏待雪楼、戴氏敦厚堂、吴氏来鹭草堂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当走在这种青石铺就的古街小巷里,我都会有一种宛如穿越的感觉扑面而来,如果真有前世今生的话,或许我都曾来过这里吧?推开一扇吱吱呀呀的木门,置身于明清时期的宅院里,想象着自己的前世,是某一个宅院里的小姐或丫鬟,与转角的某一时刻,逢着一位相貌儒雅的书生,四目相对的刹那,魂魄便被他摄了去,于是,随了他远嫁他乡,从此别过横街,别过崇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早在来之前,桐乡市作协主席陆岸先生就已经重点介绍过待雪楼,是崇福横街现存的清代古宅。待雪楼的主人蔡载樾,号砚香,是崇福的大户人家,崇福街上人人知晓。清朝曾任安吉、余杭训导。淹雅好古,博学多识。道光年间,蔡砚香在此造了一座待雪楼,雪,是指方雪斋,他当时在海宁做教官。这两个人情同手足,情比金坚。待雪楼造好以后,蔡砚香请孙元培写了一篇《待雪楼记》,时为公元1838年。孙元培是临平街上人,其父亲就是赫赫有名的孙士毅,清朝浙江省官做得最大,阁老级人物,位极人臣,且封一等公。蔡家请孙元培写《待雪楼记》,可见孙家当时的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前面的颐志堂,待雪楼外,还有戴氏敦厚堂、吴氏来鹭草堂等,每个故居在横街都颇有名气。此地乡贤群居,望族集聚,名人辈出,代有俊彦。每一座古宅的背后都有一个个传奇的故事,但因时间仓促,此次存个念想,留待下次再来,我想,到了那时,定又是另外一种心境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穿过横街,书本上的大运河就豁然流淌过眼前,它悄无声息的穿越整个崇福镇,仿佛带着远古的浪花而来,滋养着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民。站在运河岸边远眺,河两岸的崇福人家白墙黛瓦,绿意盎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岁月静好。这是一座被古运河见证过的古镇,那些历史的兴衰巨变,以及一代代崇福人的悲欢离合,都在这条古运河上演绎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罢运河,我们前往中山公园 ,说到“中山公园”这个名字,恐怕这是国内最多有相同名字的公园吧 ?仅仅浙江省内就有五处,初听名字不见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里边的文壁巽古塔,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一进公园大门,右侧便是文壁巽塔,此塔明嘉靖通政使吕希周始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修时仅存巽塔。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巽塔因长期风化倾坍。清咸丰三年(1853年)宋成勋等募资重建。塔底花岗岩须弥座。塔身六面七层,仿木实心楼阁式。每层有仿木砖雕塔檐,檐下有仿木浮雕斗拱和立柱,三面棂窗,窗门相间。壶门上部阳文砖铭,从残存题刻分析,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单字题记。塔顶由相轮和复钵组成的生铁塔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文壁巽前面,有一方池塘,红白相间的荷花正在盛夏中怒放,一座洁白的石拱桥,矗立在荷塘边,站在桥上看中山公园,江南园林的气息便渐渐的凸显出来,一条长长的廊坊依水而建,吕园与孔庙尽收眼底,这里是当地人最常来的公园之一,她们坐在不远的长亭里,纳凉闲谈,含饴弄孙,好不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文壁巽塔的后面,便是孔庙了,作为一介书生,我们笑谈都是他的弟子,有人亲切的称他为孔校长,我和几位同来的文友一起走进孔庙殿里,参拜了孔圣人,在每一个读书人的心里,或许都会把孔子尊为先生吧?所以,来了孔庙,怎能不与他合影留念呢?我们也自然不能落俗,在孔子的雕像前留下了来过的印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饭后,似乎还意犹未尽,我们几人便想着要去运河边走走。此时已华灯初上,走在运河岸边,时不时遇到出来跑步和散步的人,对于本地人来讲,运河就是他们的母亲河,他们生生世世在运河岸边长大,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走过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们是运河的见证者,运河也是他们的承载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夜幕下的古运河穿城而过,默默的诉说着历史的变迁,我仿佛又做起了长长的梦,似乎我的前世今生也与这运河息息相关。我仿佛听见了锣鼓敲打的声音,在某一个世道的轮回里,我定是这运河岸边吴国的一位女子,在一阵吹吹打打中嫁入越国做了人妇,繁衍生息,留下子孙后代在运河岸边,他们开枝散叶,有考取功名步入仕途的,有四海经商富庶一方的,有播种两亩薄田打渔为生的,他们依河而居,默默做了这一方水土的子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爱上崇福古镇,爱上这里的一切,爱它的人文底蕴,爱它的民风淳朴,爱它短短的一条横街演绎出的传奇故事,爱它长长的古运河缓缓流古至今,不信?那就请你来崇福古镇吧,你一定会找到一个爱上它的理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