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颐和园四季美如画

快乐小崔

<p class="ql-block">喜欢风景的我们,特别是退休后,有时间了,一年四季都要来,赏不同的风景,看不烦拍不够,可能是喜欢皇家原林颐和园——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如果仅仅是人文景观,难免感到局促;如果仅仅是自然风光,可能又缺少些文化的底蕴,而颐和园恰恰把这两者结合的非常好——以昆明湖、万寿山的自然山水为基础,以杭州西湖、江南园林为蓝本,建成了一座皇家行宫御苑。用小学课文《颐和园》里的那句开篇语说最为直截了当、简单粗暴、一语中的——“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哈哈。</p> <p class="ql-block">其实,颐和园最初叫清漪园,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为了给他妈妈崇庆皇太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甄嬛”)祝贺六十大寿而特意修建的。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时,才改称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本来1894年的十月初十,慈禧的六十大寿也要在这里举行,但因为这一年的七月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而没有礼成,这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讲的“慈禧为了修园子、挪用海军军费,致使甲午惨败”的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既然是因祝寿而起,所以在园林布局和命名上,都突出了一个寿字。俯瞰颐和园,就会发现:整个昆明湖就像一个大寿桃,而万寿山呢,像一只张开了翅膀的蝙蝠,合在一起:取“福山寿海”之意。这样的形状可不是自然界的成人之美,而是乾隆建园之初,挖湖造山的有意为之——现在的昆明湖是将原来天然湖瓮山泊的面积扩大两倍,加深两倍而来的。挖出的土堆积在瓮山之上,成就了现在的万寿山。</p> <p class="ql-block">整个昆明湖“一池三山”的布局也同样是中国园林设计的传统手法——昆明湖即为一池,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昆明湖上的南湖岛、藻鉴堂岛、治镜阁岛则分别代表着传说中东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李白有诗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自有“求仙得道”之意。类似的“一池三山”的布局还有很多,如杭州西湖、苏州拙政园等等。</p> <p class="ql-block">长廊向西的尽头就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打卡地——石舫。石舫又叫“清晏舫”,是慈禧起的名字,取自成语“河清海晏”,意思就是黄河变得清澈,大海变得安定,喻意太平盛世。现在我们一提石舫,好象指的就是颐和园的清晏舫。其实石舫不只颐和园一处,仅北京保留下来的石舫,就有三处,另外两条石舫在北大未名湖畔和圆明园遗址中,但这两处早已被兵火毁坏,仅存船身,只有颐和园的石舫保留了完整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在水中建一只石船呢?——那是因为咱们中国有句老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石舫的喻意就是“江山永固”——任凭风大浪急,谁也掀不翻一艘石船,哈哈,古人的智慧,实在是高。</p> <p class="ql-block">景色宜人,漫步在此,仿佛走进了舒心的乐园,绿树成荫,到处都是风景,去过不数的景区,最好最棒的还是颐和园,皇家风范当之无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