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着兵马俑发现者杨志发的签名邮折

何新华

<p class="ql-block">  1997年11月我在西安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时,面对恢宏壮观的兵马俑场面,感受着最震撼的力与美的视觉体验。对这个沉睡在地下两千多年的遗迹是如何苏醒的故事产生了兴趣。</p><p class="ql-block"> 那是在1974年3月29日,作为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的农民杨志发,为了抗旱解决吃水问题和几位村民被派到村南的砂石滩上打井,结果意外挖出了“瓦人头”。当时遭到村里老人的指责,认为惊扰了神,破坏村里的风水。但杨志发及时报告了当地文物部门,很快引起文物部门的重视,经考古鉴定为秦俑。这一举动竟是当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  此为网图</p> <p class="ql-block">  令我惊喜不已的是,有幸见到了杨志发先生。他当时在秦俑博物馆劳动服务公司的友谊商店务工,专职为游客在纪念品上签名。作为一名集邮爱好者,我选购了两枚《秦始皇陵铜车马》(T-151)邮折,请杨志发签名并合影留念。他是一位脸上留下岁月沧桑的慈祥老人(1938年出生,时年59岁)。仅管他未得到政府官方颁发的文物发现者认证书,但社会和民间都对杨志发给予认同。</p> <p class="ql-block">  1995年元旦,杨志发被上海电视台确定为“上海人最想见到的10个人”;1997年应日本NHK电视台邀请东渡日本讲述兵马俑的故事;1998年他和老伴应邀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欢聚一堂”节目。</p> <p class="ql-block">  1998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参观了兵马俑博物馆后指名道姓要会见杨志发,请他签名留念,他平时只签自己的名字,这次给克林顿签的据说是:兵马俑发现人杨志发。</p><p class="ql-block"> 随着杨志发知名度的提升,遭到不少媒体无稽报道,说杨志发在为克林顿总统签名时,因没念过书不会签字,哆哆嗦嗦在签字本上画了3个小圆圈。又大肆渲染3个小圆圈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杨志发当了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月薪高达8000元。</p><p class="ql-block"> 杨志发拿起法律武器,打了三场名誉侵权案官司,全都胜诉。所谓画圈和名誉馆长的事系子虚乌有,他1995年开始的签名工作月薪才300元,一拿竟拿了七、八年,后来工资涨到五百多,一直到了2010年才上1000元。</p> <p class="ql-block">  我至少可以驳斥其中的捏造之处是,杨志发老人1997年11月10日在我的邮折上签名,怎么时过半年后为克林顿总统签名时,竟成了大字不识一个只会画圈的文盲了?!</p><p class="ql-block"> 近日网络上又出现了不良媒体为博眼球、赚流量而散布中伤杨志发的贴子。想起了自己的二十多年前的亲身经历特写此文,以正视听。</p> <p class="ql-block">  签名桌后面墙上悬挂着一个大镜框,里面贴满了参观秦俑博物馆的国内外政要和名人与他的合影以及相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b>T-151《秦始皇陵铜车马》邮折</b></p> <p class="ql-block">  邮折是为一定主题特制的,贴插相关主题邮品,印有相关文字和(或)图案的折叠式硬纸卡。其样式一般多为两折,但也有三折或四折者。《秦始皇陵铜车马》邮折为三折,正反有六页。内贴T-151全套邮票。</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陵铜车马,1980年12月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西侧。一号车古名叫“立车”,二号车古名叫“安车”,是陵园从葬品。其造型逼真,工艺精湛,堪称稀世之宝。</p><p class="ql-block"> 铜马造型准确,马的头部刻画的最为精细:眼眶四滿,上弓下直;晴如悬铃,灼然有神;鼻广而方,纹理明显;鼻孔开张,口裂深长,说明马的力大而耐久。双耳前倾而坚厚,有如削竹,显得机警神骏。</p><p class="ql-block"> 铜缷官头戴切云之冠,身穿袍,足登履,腰佩剑,面庞丰滿,眉清目秀,造型生动,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邮电部定于一九九0年六月二十日发行《秦始皇陵铜车马》邮套一套,小型张一枚。为此,陕西省邮票公司和临潼县邮票公司联合发行邮折一枚。</p> <p class="ql-block">  1997年11月10日在兵马俑博物馆前的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