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赖才炎

<p class="ql-block">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是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留下的名言,也成为了当地旅游宣传口号。来成都的游客必然要拜会都江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膏流千古的最伟大工程,它让四川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都江堰建好后,古书有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盆地是从海底升起的,是世界上最近圆形的盆地。也正是因为太呈圆形,所以有人曾猜测它可能是个标准的大火山口,或者是巨大的陨石坑。成都平原(也称为川西平原)虽然广大,但盆地中心最好的地带,原来是旱涝无常沼泽地,人烟稀少,农业尚需大力开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国兼并巴蜀之地后,李冰太守于公元前269年动工建设,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公元前256年完成都江堰工程。相比于公元前246年开工的郑国渠发挥了更大的效应。使短时间内,秦国获得了足以改变国运的两大灌区,是“虎狼之国”的经济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堰的修筑,不像吴王夫差开邗沟那样,也不像隋朝开修的南北大运河,它们单纯为了军事上或生活中的交通运输。春秋战国时代,水运交通为军事服务,是挖渠最充足的理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江堰一词,源出成都江,简称都江,故名,这是宋以后才有的名字。在一般的语境中,都江堰,仅指离堆公园进去参观的都江堰“渠首枢纽”,它由一系列的建筑物组成,诸如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实际上应还包括灌区的渠系系统,至少包括“穿二江成都之中”的那两条江。现在的都江堰市旧称灌县,在都江堰景区傍还有一段灌县的城门和城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汶川大地震重建中,由于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所以凭上海身份证可以购半票入离堆公园参观。加上当时正值优惠活动,60元的门票,我们只花了15元。</p><p class="ql-block">离堆公园建于民国年间,有“川西第一名园”雅称。傍边有一座桥,名叫“南桥”,称为成都第一桥。进公园后,能看到一些楠木,它们高大、挺拔、健美、壮硕,很有苍桑感。主道两边立着历代治水有建树官员的塑像(第一个是文翁,文翁是文景之际的蜀守)。大道尽头是“伏龙观”,里面供奉着李冰父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伏龙观名称缘于李冰父子伏恶龙的神话故事。“伏龙观”建于离堆之上,其有指示“航标”之实效。旧时漂木放排——岷江漂木量很大,须对准“伏龙观”航行,方可无虞,安全地驶过离堆。“伏龙观”后侧有“怀古亭”与“观澜亭”,置于最高处。这里的事迹足够多、足够老、足够神奇,骚人至此,尽可发思古之幽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且持续发挥效益时间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取水口凿取于石头山中,此山叫玉垒山,被切开一条口子,从岷江引水——是谓“凿离堆”,这避免了被水冲毁的问题,因而就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宝瓶口,被称为“内江咽喉,离堆锁峡”,实现了自流灌溉,整个川西平原就有了永远不会枯竭的乳汁。更难能可贵的是江堰能够自动调节、引到适量的水,而且只引清水,不引含沙量大的浑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江堰这神奇的功能,一方面要归功于分流堤,也称为金刚堤,取其金刚不坏之身之意,静卧于江中。岷江出山,迅比烈马,奔腾咆哮,不可一世,但碰到势若砥柱的金刚堤,驯服地一分为二,实现了内江与外江的四六分水。另一方面得益于有岁修制保证,如岁修制的建立,则成为都江堰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关于岁修,李冰太守曾留下了六字真言,即“深淘滩、低作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8-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