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中读书时的那些人和事(1963.9一1968.3)1

谷远

<p class="ql-block"> 一.校 园 巡 礼 </p><p class="ql-block"> 1963年8月下旬的一天夜里,下了一场秋雨,树木花草和庄稼饱饮了一通甘露, 抖擞着枝叶儿昂起身子骨迎来了一个高爽宜人的晨曦,一群朝气蓬勃十三四岁的初中新生,怀揣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宏愿,三三二二进了常州二中履行注册报到手续,我就是那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男生。</p><p class="ql-block"> 常州二中座落在西横街北侧,校门面临大道朝南,东面有西横街小学,西面是护城河,河上建起文在桥,文在桥横跨护城河将西横街与怀德路相连,文在门老城墙在解放初期因城建需要拆除了,自那以后常州二中也就少了一道可以炫酷陪衬的历史景观。</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跨进校园,我约略浏览了一下,校门是两扇合屏式的黑漆大门,分别倚靠在两根混凝土的立柱旁,柱墩左右各有一扇小门,进出高峰时敞开大门,一到规定时间就关大门开侧门了。进得校门来东边的耳房是里外两间的套房,外间是门卫传达室,里间是卧室。传达室门卫姓杨,四十几岁光景,秃脑门,镶金牙,操无锡口音,是个人皆尽知的人物,几十年后我这样戏谑地描述他:</p><p class="ql-block">脑门锃亮种不发,</p><p class="ql-block">常州二中独老大,</p><p class="ql-block">开门放得千头来,</p><p class="ql-block">不养牲灵只糊家。</p><p class="ql-block"> 入校后一条通道约有20米直达教工大楼,(即常州府学大成殿原址)通道两旁分别对衬设置数拾块黑板组成的阅览长廊,在校时期我一直是黑板报的忠实读者,我欣赏黑板报登载的汪履平的散文诗,李平秋的漫画,孙立人的数学演绎,卜振扬的编辑,羊巧娣的缮写,在我的印象里,那是一块红色宣传舆论阵地,也是展示学生风采的精神花园。直至文革开始,那里被辟为大字报专栏,“批判”“打倒”“油煎”“刀剐”之类惊骇之词赫然附墙,标题党文字夺人眼球,当然也不乏欣赏到优秀书法作品面世示众。</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呈东西状走向,楼顶前有青石皮条石绕墙砌成的台阶,衬托主楼地势高峻和庄严,大成殿当年作为学校教工主楼,楼上是校长主任等行政办公系统,那些办公室的主人是我们这些刚入中学的小人物仰之肃然起敬的权威,楼下被中间过道分隔成东西两大间,东边是数学教研室,西边是语文教研室,各办公室都有将近20张老师的办公桌。</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居校园之中,与东西两侧的辅房馆舍和傲居北首的明伦堂构成四合大院之势,四合院中用绿篱和月季分隔成几何状图形的花园,大成殿东侧边厢有一内园,园内分别有物理实验室,图书馆,教工女宿舍等舍馆,园外有一条风雨长廊沿墙壁可向北进深,依次分别有动植物标本室及任科老师办公室、阶梯教室、教职工食堂,并且延伸向北直到男教工宿舍和寄宿生宿舍。大成殿西侧风雨走廊一边办公室依次是外、史、地、政办公室,团委、学生会办公室,老虎灶水房,此处也可向北通行从侧门进入内操场。老虎灶与食堂之间是飞檐翘角的古建筑明伦堂,明伦堂里设有一个讲坛和大厅,讲坛上方梁上悬挂有宋朝理学大师朱熹题写的黑底金字的明伦堂匾额,讲坛也可兼作舞台演出场所,学校的广播室设在讲坛一侧,依稀记得广播室是由学生会操控运作的,每天定时播放一些校内新闻和革命歌曲。明伦堂当年也作大会堂使用,我班同学还清楚地记得入学典礼即在此举行,羊淇校长作了“牢固树立为革命而学习的思想,努力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入学训导,老班长孙泰民还特地印证了这次开学典礼活动后,班主任张荷霞老师认真强调今后每个同学逢会都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西侧风雨长廊构联的办公室建筑物大致与东侧房舍成对衬, 长廊中段有一间通道,依墙设置了阅览橱窗 ,每天都有负责报刋发行的蒋鉴澍.老师更新橱窗里的报纸,我国第一颗核弹爆炸成功,肯尼迪遇刺,赵朴初的某公三哭以及乒乓球队又获世界冠军等热点新闻,以及华君武、方成、苗地等著名漫画家幽默、辛辣、直击灵魂的优秀作品就是从这个窗口获得的。 出通道向西是主要教学区,由南向北依次为一幢八个教室组成的二层高中部教学楼,呈东西走向,该楼的北边分别有两组东西方向的平房,一组是化学教研办公室和实验室,另一组是2个独立的平房教室,即1963年秋季入学的初一(5)(6)两个班。</p><p class="ql-block"> 再向北通过一片开阔地,就又有两幢东西走向,相同形制的教学楼,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都在这两幢楼里,继续往北就是内操场和外操场,学生出操都在内操场,排篮球活动场地也在此举行,内外操场以一堵土墙分隔,外操场有一片300米跑道的田径场,可以满足踢足球和进行田径项目的各类比赛。内操场西侧是室内运动场和体育教研室,每逢雨天体育课就会改在进行室内项目,如跳山羊、鞍马和垫床运动。但室外的篮排球场地总归永远是帅哥靓女们展示飒爽英姿、高昂青春风貌的战场。外操场主要用作田径运动和足球训练场地,也是召开一年春秋两季校运会的主场地。</p> <p class="ql-block"> 二. 难 忘 师 尊</p><p class="ql-block"> 清代诗人赵翼曾有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常州二中如今将百年,人才辈出,灿若辰星,我们六十年代入学的那批学生,见证了母校1965届以73.%的高考录取率抜得常州高考头筹的辉煌,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事业成断崖式跌入低谷的悲剧,那些引领我们成长的老师们的形像,虽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磨蚀和洗礼,如今回忆仍熠熠生辉,音容如昨。</p><p class="ql-block"> 羊淇老先生是60年代任职常州二中的老校长,他貌不惊人,说话操常州官腔,慢条斯理,字斟句酌,曾经兼任过我班的政治课,(我班是教改中学的试点班),他在讲授九评苏共修正主义的历史教训中如何培养革命接班人问题的时候,曾经拿红萝卜作形象比喻一个人表里不一的本质,表皮是红的,内心是白的,对这样的人需要更多的警惕,我就觉得很深刻。羊淇先生喜欢写诗词,自是高雅一族,我也是他的粉丝,故用一首顺口溜描述一下他:</p><p class="ql-block">伲侬吴语圆口鞋,</p><p class="ql-block">睿思踱步校园察。</p><p class="ql-block">讷言慎行语谆谆,</p><p class="ql-block">书法圆润诗笔花。 </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就将记忆中的列位尊师一一写像,以表达我的敬意。李清是从军队政宣岗位上转业到我校当党支部书记的,大约是65年来校的,他作报告口若悬河,风趣生动,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犹如醍醐灌顶,醒脑入心。我形容他是:</p><p class="ql-block">麦霸一拎静无鸦,</p><p class="ql-block">口吐莲花宣传家。</p><p class="ql-block">军呢大衣显身价,</p><p class="ql-block">党种何处不开花?</p><p class="ql-block"> 二中六十年代的学生都不会忘记那位操宜兴口音,满场大嗓门操练学生的体育教研组长蒋绍华先生和他的络腮胡子。</p><p class="ql-block">丁蜀口音络腮胡,</p><p class="ql-block">体教杠杠是鼻祖。</p><p class="ql-block">优衣裤是运动服,</p><p class="ql-block">嘻哈一乐精神舒。</p><p class="ql-block"> 教导主任汤念亮先生,剃个寸头,春秋季常穿一身洗得褪色的卡其布中山装,语带武进南乡口音,经常在校园里转悠。有次我在校园里不知犯了那条规矩,就给他逮住辣面火烧凶了一顿,过了好久还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乡音浓重寸发立,</p><p class="ql-block">厉言察色语亦诚。</p><p class="ql-block">肃纪整劣乃本份,</p><p class="ql-block">惊堂一拍涕泪滚。</p><p class="ql-block"> 我们刚入学上地理课,一位深沉严峻大名叫奚仲衡的老师讲授地理,他把秦淮一线的地理位置,气侯特色,植被分布强调得特别重要,他在讲到中国西部近邻巴基斯坦的时候,一些同学对外国国名表示难记忆,他就用“扒一一鸡屎摊”的谐音作了注脚,学生们都在哄笑声中牢牢记了几十年。他的板书劲挺硬朗,文化大革命时見过他写的大字报,那书法也是值得一赞的。他大体是这样的形象:</p><p class="ql-block">玳瑁眼镜鼻梁戴,</p><p class="ql-block">开言倘使是标配。</p><p class="ql-block">地理天文授精髓,</p><p class="ql-block">硬朗板书显山水。</p><p class="ql-block"> “当我跨进学校的门槛,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从一个爱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知的青年……还会回到老师的身边。"当今天我已届七旬,仍会想起郑宁老师教的第一首中学校园歌曲,她虽然被调皮鬼戏谑不雅绰号,但她的歌声和手风琴的旋律却经久回荡。</p><p class="ql-block">调皮谑称猫头鹰,</p><p class="ql-block">哆唻咪发侬门精。</p><p class="ql-block">蓬嚓嚓声手风琴,</p><p class="ql-block">校园活动独只鼎。</p><p class="ql-block"> 语文教研室一位资深人士还村老师,是从苏北解放区跟着革命队伍渡江来常的知识分子,他对学生常常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学生背后称他还啰嗦,但我却很仰慕他的诗词和书法。“人说啰嗦村不还,唱过长江跟党干。羡伊诗书接地气,粗粮疙瘩解饥馋。”我在同学群里推送了一些为尊师写的画像,引起学兄李平秋兴趣颇浓,他也跟了两帖。他在二中得到美术老师吴润安青睐和鼓励,后来把美术作为发展方向,终于术业有成,他深情地回忆启蒙老师偏隅一角,潜心美术,发现苗子,极力提携。吴老师是苏州人,毕业于苏州美专。他写道:</p><p class="ql-block">说师绰号岂敢胡,</p><p class="ql-block">当年启蒙功不孤。</p><p class="ql-block">苏音苏画犹眼前,</p><p class="ql-block">晚生评说流泪珠。</p><p class="ql-block">另一则是写他们班主任王甦老师,教化学的。最有趣的是学校举行文艺会演,他们班文娱是弱项,作为班主任老师也不愿示弱,就赶鸭子上架,亲自教他们一首地方小调扁豆花,又唱又舞,几十年后同学们为此还忍俊不禁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满口盐淮苏北话,</p><p class="ql-block">初识化学全靠他。</p><p class="ql-block">门捷列夫元素表,</p><p class="ql-block">兼教歌舞扁豆花。</p><p class="ql-block"> 数学教研室一位权威老师金春生,儒雅斯文,吴侬软语,爱好数学的学生崇拜他,简直到了五体投地,说只要有他大脑中指甲大一块脑髓就走遍天下都不怕了。金老师是这样的“身长腿短大脑瓜,软语轻声有躬架。得伊脑髓指甲大,走遍天下都不怕。”</p><p class="ql-block"> 平秋同学写道:有一位要大加赞一赞的是李扬老师,他不仅学术水平高,更是因为一次偶发事件展现了他不顾安危勇于救人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身瘦肤黑烟瘾大,</p><p class="ql-block">物理经纶就数他;</p><p class="ql-block">新华观影突惊魂,</p><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人落下,</p><p class="ql-block">伤者坠地脑开瓢,</p><p class="ql-block">李师扑救迅无暇。</p><p class="ql-block">惊悚电影假作真,</p><p class="ql-block">忘我救人赞李侠。</p><p class="ql-block"> 某次学校组织看电影《飞刀华》,开演期间有一位维修电工抢修线路故障,不慎从天花板顶棚上跌落坠地,正在放映的现场顿时炸棚,引起一片惊吓,只见李扬老师奋身上前,抱起伤者头颅,鲜血滴洒在他人字呢新大衣上,给不到15岁的平秋学兄留下抹不去的记忆,自忖难道这就是一个“右派”的作为?!心中留下了无数的问号,久久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 当年高中语文老师中有一位叫应光猷的浙江籍老先生,学问很好,诗书皆精,常常在教工园地板报上看到他的古体诗词,他也是那种夹紧尾巴,诚惶诚恐度日子的知识分子。</p><p class="ql-block">浙南山水育灵秀,</p><p class="ql-block">国学诗书堪称优。</p><p class="ql-block">带帽忍作孺子牛,</p><p class="ql-block">教工板报诗悠悠。</p><p class="ql-block"> 1963年入学后,我们班先后配备了张荷霞正班主任,吴永铭副班主任,相处到1968年上山下乡时期,整整五年,受教良多,为我们传知识,立三观,走正路起到了良师益友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忆师恩</p><p class="ql-block">文在府学小升初,</p><p class="ql-block">班序排幺师优秀。</p><p class="ql-block">张正芙蓉婷婷立,</p><p class="ql-block">吴副箐竹直直谋。</p><p class="ql-block">师生研学图破壁,</p><p class="ql-block">同志劳作历练磨。</p><p class="ql-block">五年师恩铭脑海,</p><p class="ql-block">沧桑岁月思未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岁月易逝,师恩难忘。在纪念跨入中学校门六十周年之际,谨作小诗文献给那些我所敬仰的老师,向他们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