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意存高古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入秋前,《唐诗三百首》上卷已读完。算是聊以安慰未曾虚度的时光。目录显示:上卷五言古诗33首,五言乐府7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乐府14首。共计82首。长诗比重较大。下卷尚余228首。以律绝为主,乐府仅18首。</p><p class="ql-block"> 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唐代以前就已存在而无定称。按字数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形式上具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不拘篇幅长短。不似近体诗或四句或八句,皆有分定。二是句数可奇可偶。不必非偶数句。三是齐言与杂言兼用。每句可长可短。四是韵律较为宽松。韵脚可平可仄;邻韵可通押;不避重韵。可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五是对仗比较自由。除尾联尽可能不用对偶之外,诗中任何位置均可用对仗,也可全用对仗,全篇不用对仗。联内可以同字相对,且不要求平仄互对。六是为了突出古体诗的特点,有意采用散文化的句式。如使用兮、而、已、也、忽如、一何、何其等词汇。</p><p class="ql-block"> 一,篇幅长短随意。短则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P:12页。短短四句22字,登高怀古,时空寂寞,天地苍茫,万古寥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遗世独立跃然纸上。意尽而言止,不浪费一个字。读之则心随之于幽州台上久久徘徊,不知所往。痛彻心扉却无处著力。长则如:白居易的《长恨歌》。P:28页。840字。长如一篇高考作文。作为长篇叙事诗,完整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相识相恋,宠冠后宫,避乱丧命,香陨马嵬,生死两隔,相思无寄,遥念蓬莱,此恨绵绵的一段悲喜人生。</p><p class="ql-block"> 二,句数可奇可偶。奇数句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P:16页。而且三句一换韵,层层递进,步步紧逼。西行之荒凉,战场之冷冽,征战之壮烈,凯旋之笃定。一幕平虏西征的宏大场景蓦然呈现,撕杀火拼之声犹在耳畔。偶数句如:王维的《送别》。P:3页。无奈惜别,佛性远离。白云悠悠,相顾无言。去,却不忍去;留,亦无可留。</p><p class="ql-block"> 三,齐言杂言兼用。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P:15页。起首便是五言连七言,标新立意。六句七言之后,又是两句五言。复又间或七言,间或五言。完全随心所欲发其所感,却并不逾矩,更不觉其杂乱,反倒有种抑扬顿挫路跌宕起伏的节奏美。犹如梦幻般的灵魂音乐,时而低徊时而高昂的旋律,让人随之喜随之悲,任它肆意拨动心弦。</p><p class="ql-block"> 四,韵律宽松不拘。押仄声韵的如:杜甫的《望岳》。P:2页。了、晓、鸟、小,和格律诗的平声韵一样朗朗上口。中途换韵如: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P:19页。从十三元到十二文,再到十七霰、一东、廿三漾,最后十一真。押了六个韵,却换得一气呵成自然妥贴,不别扭不做作。师出名门的曹将军画人画马栩栩如生,画肉又画骨。曾经何等荣耀,赢得至尊含笑催赐金,到了却落得途穷反遭俗眼白。然而盛名之下又能如何?那也不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无非终日坎壈缠其身。</p><p class="ql-block"> 五,对仗自由随性。如李商隐的《韩碑》。P:34页。几乎全篇无对仗。完美体现古风的不重格律之天然古拙雄浑敦厚之美。“文成破体书在纸”,是说韩愈行文不拘泥于体裁格式别具新意。“句奇语重喻者少”,句法奇特意韵深重,能读懂的能有几人?这两句虽是说韩碑之“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的高妙典雅曲高和寡,却也因李商隐在模仿韩愈风格的同时,透露出两人诗作艰涩费解的特点。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以为此诗“意则正正堂堂,辞则鹰扬凤翔,在尔时如景星庆云,偶然一见。”</p><p class="ql-block"> 六,句式具散文化。如:韩愈的《石鼓歌》。P:19页。“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李白的《蜀道难》。P:39页。“噫吁嚱,危乎高哉!”“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再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P:16页。“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P:8页。“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岂止散文化,简直就是大白话。但其字面背后暗含的温柔体贴并不会因此减损半分。</p><p class="ql-block"> 古诗之外,乐府单列。上卷共21首。乐府,诗体名,即乐府诗。本是汉代和魏晋南北朝主管音乐的机关,负责采集民间歌谣、乐曲和文人诗歌,或编词配曲。最初的含义是入乐的歌诗,包括古代乐歌和宋词元曲。后来外延扩展,汉魏六朝的古乐府和后世模仿这种风格、形式的带有深厚民间诗歌的叙事抒情特性、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诗歌也称之为乐府。如魏晋文人拟乐府、唐代新乐府都能称为乐府。上卷的乐府都属于唐代新乐府。如:王昌龄的《塞下曲》。P:10页。除了未严格按照五律的声律格式粘对和对仗,四豪的韵脚倒是押得严丝合缝。</p><p class="ql-block"> 古体和乐府之中,还有一种诗体,歌行。是汉魏乐府诗产生之后,文人受乐府诗的影响而创作的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偶间杂言的诗歌作品,题名歌、行或者歌行。原为乐曲名,后人拟乐府诗兴起,不是为了入乐,只是借用这一形式表达心中的感受。如:《大风歌》、《长歌行》、《东门行》等。最具特征的是高适的《燕歌行》。P:35页。此诗音节和谐,八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平仄韵错落,骈散兼行,除最后一联出句为八言外,其余均为七言。以律句居多,注重对仗,富有音乐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秋既至,夜渐凉薄。若能借半句诗意暖心,何惧凛冽?</p><p class="ql-block"> 周 霞</p><p class="ql-block"> 2023.8.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