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月五日,朋友告诉我有一个专题摄影展,在下午三点开幕,地点在哈尔滨美术馆,下午正好没事,乘上公交车前往目的地,下车后走了近八百米来到了美术馆,虽然住在哈尔滨,可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哈药集团公司所在地,整个大楼建筑尤为壮观,整体呈灰色调,显得高雅大气,大楼的右边三个之一处为哈尔滨美术馆(哈药当代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今天除专题摄影展外,我还有兴观看了俄罗期油画展,眼界大开。</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欣慰的是看完摄影展后,在同一楼层偶遇上李老十纪念馆,牌匾不大,但很别至,门半开着,我带着简单去看一眼的心理走进纪念馆,李老十是谁,我不知道,对美术小白的我很自然,来都来了,都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看了简介,没什么不同,只是介绍什么院校毕业,什么书法协会,什么书画会员等等……</p><p class="ql-block">简单扫了一眼后,刚要移步,眼晴又看到了他的出生1957年,后面又有1996?啊?他才活了39岁,这么年轻,有这样一个纪念馆,当然非是一般人物,这时的我开始锁定脚步,准备看个仔细。</p> <p class="ql-block">锁定了脚步的我又仔细看了看他的简历,啊,原来是哈尔滨人,家乡人,这时激动又急促的心情让我执着地往下一幅幅观看下来。</p><p class="ql-block">李老十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老十为人清澈淳朴,与生活与人与友甚可掏心窝相处,老十治学,书画功夫全以诗文金石为骨,老十做人,朝向内圣外王,承儒道文脉,体天地人和,形成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人格力量。此时,老十已人画合一,忧患造物,草法造化,意写境遇,其画品画意与人格肝胆相照,创造了雄浑苍茫,疏野高寒,简深清逸的独特画风,于当代画坛自成一家。</p><p class="ql-block">——李老十艺术研究</p> <p class="ql-block">读老十小品画,最见平常心,细细品之,其心性常融于忧患,笔墨涵义若人饮水,冷暖自知。老十小品,无论画何物,都归向时代所赋予的人文精神。李渔有“清勤自处,不屑媚人者,远身之道”,此为老十性情写照。老十为人清澈淳朴,与生活与人与友甚可掏心窝相处,老十治学,书画功夫全以诗文金石为骨,老十做人,朝向内圣外王,承儒道文脉,体天地人和,形成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人格力量。此时,老十已人画合一,忧患造物,草法造化,意写境遇,其画品画意与人格肝胆相照,创造了雄浑苍茫,疏野高寒,简深清逸的独特画风,于当代画坛自成一家。</p><p class="ql-block">——田黎明</p> <p class="ql-block">李老十,是一位以笔墨语言和传统风格表达现代感受,赋予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模式以新生命的艺术家。他的悟性极高,诗、书、画、印样样出色,堪称通才,被认为是新文人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黄宾虹 </p> <p class="ql-block">他画《残荷》系列,表达秋风萧瑟的感叹。凋零的荷塘,只有枯败的荷叶与莲蓬,一种忧伤涌上心头。他的斋号取名“破荷堂”。世间万物,独怜残荷,不得不使人感到悲痛。李老十就是如此多愁善感,因此感动了周围的朋友,感动了读他作品的人们。</p><p class="ql-block">——王和平</p> <p class="ql-block">名称:鱼石图</p><p class="ql-block">释文:</p><p class="ql-block">吞吐秋风骨气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潇湘暮雨洒前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嘎然一石自天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幻作苍龙仔细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代:1993</p><p class="ql-block">读大学时期,李老十就构想着“毕业后我可以专攻花鸟大写意画法,或画点肖像写生,闲暇了就读书。”可见花鸟画创作曾经是他的首选志向。只是当他真正涉入其中,并将花鸟画完全进入到主观情感的宣泄层面,那花鸟就显得相当另类了。在忧郁的内心驱使下,他笔下的花鸟大多是池鱼笼鸟,呈现出孤独和身陷图的困境。这幅作品结合释文更直抒作者内心怀才不遇之心。</p> <p class="ql-block">1987年,他的插图作品又在第七届“诺玛”插图比赛中获奖。当时,许多年轻艺术家以追逐现代主义、高标“反传统”为时髦,李老十却坚持练书法,刻印章,画水墨。他曾在一幅画上题道:“今人论画,开口毕加索,闭口马蒂斯,何不谈梁风子,何不说徐青藤?见了洋祖宗,便忘了老祖宗,如此恩忘,当掌嘴。”这句话不免情绪化,但清楚地表达了他的主见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名称:回顾有峰图</p><p class="ql-block">释文:</p><p class="ql-block">破荷堂主李老石记。句芒神名,海外东经载:鸟身人面,乘两龙。《吕氏春秋》记: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另有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墨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腹中有米不须填,消受清风石上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料尔应无寒饥苦,缘何白眼向青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庚午老石画并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代:1995</p> <p class="ql-block">1957年出生于一个普通木工家庭的李老十,因为年龄小,家人没有“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未被卷入“文革”政治旋涡,没有被关、被管、被派往农村“战天斗地”,因此在他的头脑里,也没有肉体折磨、人格污辱和精神幻灭等等的“文革创伤记忆”。在他的记忆中,最痛苦的是家境的贫困。他兄弟姐妹十一人,只靠父亲的一份微薄工资维持。他四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时,经常舍不得吃学校食堂的饭菜,总是把它们带回家给弟弟妹妹“改善伙食”。⑨ 老十有《题大饼子图》曰:“大饼子,杂合面,榆树叶,菜团子,豆腐渣,儿时赖此以活小命。母曾语吾:尔小时最馋,常拽母衣襟,一脸浮肿,哭唧唧曰:妈,我不吃菜团子,我想要大饼子。每闻此语,老十落泪。”对经历了无数天灾人祸的20世纪中国人来说,这只能算平常事。但在李老十的心里却是一段痛楚的记忆。贫寒的家境没有影响他读书,从哈尔滨到了北京,他一帆风顺地学成了大学学业,并成长为一个艺术家。与上山下乡的哥哥姐姐们相比,他是幸运的,但没有“战天斗地”的艰苦经历,也就没有知青一代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对世事人情懂得不多,心理承受力相对脆弱。李老十作品中的孤独、抑郁、痛苦、自嘲、反讽,不是出于对知青式“文革”创伤记忆的追怀与反省,而是出于对当下世界感受的反应和诘问。曾经崇拜的英雄偶像和美好憧憬破灭了,曾经尊奉的道德体系崩塌了,人的欲望之门打开了,正剧变成了喜剧,崇高变成了滑稽,没有了神与神圣,人与鬼、人与兽、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也难以区别了。荒诞,无聊,痞子主义,唯我主义,享乐主义,毫无原则等等,遂成为一种精神时髦。李老十不赶这些时髦,但他感到苦闷、孤独,失去了方向感。他选择了以传统的方式表达这种痛感。</p> <p class="ql-block">那么,李老十“人生太苦”的感受何以如此之深,以至决然做出了弃世的选择?他个人遭遇到的一些事,如兄长的病故,夫妻间的争吵,工作的不顺心等等,不足以使他走上这条路。应当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很困难,但还是有线索可寻。</p> <p class="ql-block">对于“文革后”时代的李老十来说,其生存两难的痛苦感,主要是源于独立个体的内在感受,与国家、民族、党派、团体不大相关,即它是发自“个人”的而非“类”的声音。“五四”时代曾经发出过强烈的“个人”声音,并成为中国启蒙思想与运动的标志。但“个人”声音不久就被“类”的声音—国家、民族、阶级、党派、团体的声音所淹没和代替。随着社会革命的成功,“救亡”的声音转化为“甘心做工具”的声音。在“文革”中,有人把碗口大的像章别在胸口肌肉上跳“忠”字舞,是以肉体的痛换得精神上的“喜”和“类”的认同,也许是表达这种“甘心做工具”声音的极致。也有人试图寻求两种声音的和谐,发出对单一声音表示不满的“我爱咱们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的声音(老舍:《荼馆》)。⑩ 作为新时期的艺术家,李老十回到了“五四”的起点上,他感受到的,已不是抽象的“类”的苦难,而是觉醒、独立或正在觉醒、独立的个体生命的真实苦难意识。在现代中国,这是否定与反思“文革”、否定与反思个人崇拜和超验信仰,重新认知个体生命价值的结果,具有再一次启蒙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名称:笼中鸟</p><p class="ql-block">释文:</p><p class="ql-block">想往青天日日鸣,奈何细竹困飞莺。</p><p class="ql-block">游人误解啼中意,多把愁声作笑声。</p><p class="ql-block">庚午年岁尾破荷堂主老十画并题。</p><p class="ql-block">年代:1990</p><p class="ql-block">画面上只有一只被困在笼中失去自由的鸟,伸长脖颈翻着白眼向天鸣叫。那精疲力竭中又带有不甘的神态,令人不由得在忧虑中又会思索些什么。题画诗“游人误解啼中意,多把愁声作笑声”,婉转地暗指人的麻木自私,也对鸟失去自由难以高飞的悲境予以同情。用一种逆向思维所悟出的常常是因果颠倒、世事无常、人生受困的一面。《笼中鸟》何尝不是写出了人渴望理解,摆脱東缚,向往自由的心境呢?</p> <p class="ql-block">197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校美术专业,并留校任教;1990年,参加六人水墨艺术展,此后参加历届新文人画展,成为新文人画的几位领军人物之一;1996年从北京国际饭店第二十二层跳楼自杀,享年39岁。曾获得“峨眉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绘画作品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颁发的“野间奖”,[2]主要作品有《文章何处哭秋风》《钟进士把读图》《钟馗》等,作品风格被评价为“深情冷眼,老气横秋”。</p> <p class="ql-block">名称:墨鹭秋荷</p><p class="ql-block">年代:1990</p><p class="ql-block">李老十是以笔墨言心事的画家,他作品中流露出的“苦”,有对外部环境的无奈,还有来自于因自身健康影响实现艺术抱负所产生的孤独和自卑。他作品中的孤鸟、独鱼危石,都有着八大式的孤寂和悲凉,也写出了与八大同样的内心独白独自伤悲。</p> <p class="ql-block">释文:本是龙种,幻作鱼游。时隐时现,闲煞钓钩。甲戌秋,李老十,墨人。</p><p class="ql-block">年代:1995</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画面采用左诗右图的方式,字与画浑然一气,诗文里仿佛写的是右侧鱼儿的内心独白,实际借鱼喻人,抒发自己内心的独白。</p> <p class="ql-block">名称:独立枝头</p><p class="ql-block">年代:1987</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李老十初期创作的残荷系列作品,画面中一只小鸟兀自独立于残荷间,孤冷凄清,仿若感叹生命的凋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