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昨天是立秋。说是立秋,但天气还是炎热的,似乎和夏天没什么不同,但仔细品品,也应该还是有些迹象的。</p><p class="ql-block"> 他们说有个风俗,立秋的当天一定要吃西瓜。细想想大概是秋后天气凉了,像西瓜一类的解暑物品就不好卖了,抓紧时间利用最后一天,多销售一些。如果说立秋有什么迹象,如在乡下,大概应该从菜园子里面开始。我可以想象,有些枯黄的西瓜的叶子,豆角架上的藤也虬劲起来,再加上几片被虫吃的大洞小口的黄叶,佐以旁边怎么也长不大的茄子和掐了一茬又一茬的老苋菜,就可以大抵把握住秋的踪迹了。</p><p class="ql-block"> 但城里是感觉不到的,菜市场里面的茄子依旧鲜嫩,丝毫体现不出俗语“老得跟秋茄子似的”的意境,该开的花还是在开,天空也不见高远,空气也还是水润润的,街面上车水马龙,人声喧嚣。仿佛一切如同昨天,如同前天,没有什么变化。</p><p class="ql-block"> 可是秋天就是这么来了。世间的事物都是以这种渐进的方式,让人忽略细微的变化,让人平淡安闲地做自己。然后日复一日,季节就变了,不知不觉会脱去短袖穿上长袖,不知不觉冬雪飘零,不知不觉一年又一年容颜老去,让人想起一句俗语:温水煮青蛙。我们大抵就是那只青蛙,而时光就成了不断升温的水。</p><p class="ql-block"> 都说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林语堂的《秋的况味》写得好,但我感觉,清静悲凉也好,人到中年的旷达也好,都是时光流逝中无可奈何的叹息,就像评价杜牧一样: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这些被人称颂的文章也好,人物也好,诗词也好。都是敏感的人写的,他们能够把握住人世间微小细致的变化。像我等这样粗枝大叶的小百姓,只能通过时间的标记“节气”来联想联想,然后也会忘却。</p><p class="ql-block"> 是的,秋天来了。我不知道天文学家们是如何准确计算立秋时间的,居然能精确到每一分每一秒。我只知道,树上的蝉还在歌唱,尽管可能叫做秋蝉了;荷塘里的荷花还在开放,街上已经开始叫卖新嫩的莲子了;家乡的水田里,辛苦劳作的人应该已经把晚稻的秧苗插好了吧。不管怎么样吧,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地过。</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等待日光与黑夜的长短更替,等待生命的消逝与诞生,我们不做跳跃,不剪辑时光,不比较青春时的靓丽和年老时的沧桑,我们就像这日子缓缓地过着,在不知不觉中缓缓的老去,体味人间冷暖,康泰安然,或者更高一层超然。就像古人说的一样“超以象外,得其环中”。</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能看到秋天的第一片落叶,请告诉我它的形状和飘落时优雅的弧线。</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