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公元782年,安史之乱后的第19个年头,41岁的大唐天子李适(唐德宗)在位。作为唐玄宗的曾孙,李适文武双全,也是典型的多血质性格,这一年,整个大唐帝国正陷于因天子感情用事而引发的削藩之战难以自拔。就在帝国政府军与叛军在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上反复厮杀之际,太行山之西的五台山脚下落成了一座佛殿,它就是由法显禅师主持修建的南禅寺大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名不见经传的法显禅师肯定不会想到,由他主持修建的这座佛殿居然能够穿越1200余年的时光,成为华夏大地上年代最为久远的木构建筑遗存。</p> <p class="ql-block">1999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三名歹徒闯进南禅寺,将保管人员打伤捆绑起来,割断电话线,砸开佛坛的钢网门锁。大殿里的唐代佛像被当胸挖开,腹内宝物被偷走,文殊菩萨的后背也被掏开,其余几尊塑像同样受到破坏。唐代特有的两尊最美丽的“似宫娃”供养菩萨被锯断劫走,狮童塑像也从脚跟处被掰断劫走。</p><p class="ql-block">警方赶到时现场一片狼藉。歹徒将大殿佛堂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当胸剖开一个大洞,佛腹中所藏宝物被全数掏出,洗劫一空。不仅主佛释迦牟尼像遭毁灭性洗劫,释迦像右侧,端坐在青狮像背上的文殊菩萨后背也被挖开,其余几尊塑像后背,也因歹徒盗宝,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无论是建筑,还是塑像、砖雕,都是稀世国宝。</p> <p class="ql-block">如今大殿的门口装上了铁栏杆,游人只能隔着栏杆远望。见神坛上一尊唐代大金刚,虎背熊腰,怒目圆睁,大脸憋成了红枣一样的深褐。大概因为双臂折断兵器丢失,才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那天的犯罪。被盗的文物如今杳无音信,令人不由扼腕叹息。</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较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是五台山古建筑中较为古老的建筑。根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以确定,大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大殿结构方正,单檐歇山殿顶,一对鸱吻高高翘起,形象虽然简单,气势却一点不差。标准九脊的殿脊上没有脊兽,这个符合南禅寺乡村小寺的身份,一切从简。</p> <p class="ql-block">屋顶,是全国古建中最平缓的屋顶,展现了唐建特色。</p> <p class="ql-block">共用十二根檐柱支撑着庞大的殿顶,大殿的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大殿既稳固又俏丽,结构简练,具有典型的中唐时期大型木结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的建筑风格,有几个特点。普拍枋,是宋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相当于清式建筑中的平板枋,它主要是用来承托斗拱。普拍枋的位置在阑额上,柱头之间,柱头斗拱置于普拍枋之上加固了柱子与阑额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南禅寺上,是没有普拍枋的。说明建造时间,就应该是宋朝之前。</p> <p class="ql-block">早期木建筑之中,柱头之间只用阑额穿连柱头,没有普柏枋,要把柱头垫平,况且各柱头做券刹,断面特别小,栌斗坐于其上不稳定,所以加一块木板,增加柱头的面积,并使栌斗牢固,这块木板就叫皿板。</p><p class="ql-block">皿板这一构件从汉代开始,一直流传到唐初,实践中运用甚多。宋代在《营造法式》中有皿板,但是从辽、金、元时代基本上绝迹了。到明清时代木构建筑中又出现皿板。</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的皿板,也是其几大建筑特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此大殿斗栱分为前后檐柱头斗栱、山面柱头斗栱及转角斗栱三种,均为五铺作双杪偷心造,无昂,不设补间铺作。特点是,各朵斗栱中的泥道栱、华栱、令栱的栱头卷杀,都砍成五瓣。每瓣均向内约0.3厘米。据说,栱瓣内的做法,在天龙山、响堂山等南北朝时期的石刻窟檐中尚有例证,山西寿阳北齐墓木椁中残留的个别斗栱上也可见到。</p><p class="ql-block">在现存的木构建筑中,南禅寺大殿栱瓣均为五瓣的做法已经成为孤例。各朵柱头斗拱的第二层柱头枋上,施一小驼峰、皿板、散斗承托压槽枋。此种形式在后代极为罕见,皿板的使用,后来更少见,是唐代早期木构建筑的明显特征。</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曾于1999年和2012年发生两次被盗案件。</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盗窃,三个佛像。</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馆收藏照片</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盗窃,是个石塔。</p> <p class="ql-block">原来,在大殿内保存有一尊小石塔,无创建年号,根据外观所表现出的建筑形式分析为唐或北魏时期作品,然而2012年这尊小石塔却离奇丢失了。</p><p class="ql-block">石塔通高51厘米,方形五层,逐层上收,每层均有仿木结构的塔檐,檐下刻出双抄无令拱科,第一层四角各有一座圆形小塔,总体表现为金刚宝座塔的形式,塔身上各层各面均雕刻有大量佛教造像。1953年发现南禅寺时这座小塔就在寺内,后来一直存放于南禅寺大殿内的西南角处,2012年被盗,至今未能找回。</p> <p class="ql-block">在佛坛的四周嵌有唐代砖雕几十幅,都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南禅寺内还有两块石雕狮子和石塔,也是唐代的遗物。一块是卧狮,另一块是“二狮相对”的形态;石塔高约半米,共分五层,一层四周刻满佛教故事,四角各有一座小塔,其余各层都雕有佛像。</p> <p class="ql-block">在大殿内还可以欣赏到唐代的塑像。大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无论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或乘大象的普贤菩萨,还是肃立的阿难和迦叶,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塑像的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由于不能照相,下面是网上寻找到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你看,释迦佛祖端坐莲台之上,形象饱满,神态慈祥,背光红底金边,彩绘加上浮雕,相当别致。佛祖身旁的是迦叶阿难两弟子,协侍菩萨立于弟子两边,文殊普贤菩萨各骑狮象分列两侧,再两边还有协侍菩萨与金刚。另有狮童象童以及从人随侍在菩萨跟前。</p> <p class="ql-block">我国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唐代彩塑:61尊,保存于五台南禅寺、佛光寺和晋城古青莲寺。</p><p class="ql-block">这里占了快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殿内无论是菩萨金刚,甚至是坐下的狮象,皆都形象丰满,人物慈容恬静,冠带衣饰无不细致精巧,色彩丰富。唐代彩塑的神采风华展现无遗。不愧是除敦煌莫高窟外,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的唐代彩塑的精品之作。</p> <p class="ql-block">风中摇曳着的风铃,见证了悠悠往事</p> <p class="ql-block">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灭法”席卷全国,大部分寺庙被焚毁,南禅寺却幸免于难。</p><p class="ql-block">千余年中,当地有记载可考的五级以上地震有8次,但大佛殿竟未从根本上损毁。</p><p class="ql-block">最近的二次盗窃,还没有破案寻回失物。</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南禅寺,正以一种从容的姿态缓缓老去。饱经风霜的颜面依旧眉目清冽。这位朔风里两鬓苍苍的老者,历经坎坷。或许终究有一日,繁华会凋零成荒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