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时间来到了老师们在成长营学习的第二日,第十七小组老师们的前进步伐和学习热情丝毫没有减退,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学校的老师们继续共同学习,共话成长。</p> <p class="ql-block"> 8月8日上午的讲座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姑苏教育领军人才胡修喜老师为大家做题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践要义》的专题讲座。讲座伊始,胡老师围绕“学习任务群”向现场的各位老师提出四个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接着,胡老师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解读、内容安排和教学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胡老师提到,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原来的“写话”“习作” “写作”“口语交际” 等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并对表达和交流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基于真实的生活需求,有效传递信息,清楚的表达,实现有效的人际关系与沟通,学有用的语文,更好地生活。</p><p class="ql-block"> 同时,胡老师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路径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提出了从主题统整、明确归属、情境设置、整合交融、多元评价五个方面的转变。强调要注重“长程设计”“依群而教”“阅读经验”和“任务驱动”。要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化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深入浅出的讲解使老师们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有了更加深度的了解,只有学会用语文做事,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关注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最终导向真实的语文生活。我们教师也要积极发掘与整合统编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接课标理念,做好课程的转化和再造,进行整体化教学,突出学生的经历和经验,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校心素养。遵循“通过生活、基于生活、回到生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增强文本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与社会接轨。</p> <p class="ql-block"> 8日下午,江苏省特级教师沈玉芬老师作题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专题报告。沈老师通过三张学习地图、三个学习维度,用丰富的课例展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设计思路与教学路径。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沈玉芬老师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解读与实践。对于如何进行故事教学,沈老师提出了故事里的三个思维地图,即故事的情节地图、人物的思维地图、学习的认知地图。她指出,在教学相关文本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内在逻辑结构,探索故事背后不同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从他人的故事关联到自己的人生故事,从而获取自己的成长营养和能量。身为语文老师,我们深知语文学科的广博,会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跟随各位老师的指引,努力在课堂中实践,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 这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但教育方式要慎重,不能脱离现实,更不能一味追求新颖。语文教学基本面的“听、说、读、写”不能变,基本的教学模式不能变。要因材施教,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认真解读课标,学习"各单元任务群和大概念"。沈玉芬老师的“讲、议、用"值得学习,在教学中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以语文的方式学语文,以语文的方式教语文。</p> <p class="ql-block"> 专家们高屋建瓴的讲授,使我们懂得语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弘扬时代精神,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纳人类一切进步文化的营养,及时更新、调整、补充、重组有关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服务生活,学以致用,学而能用。</p> <p class="ql-block">第17小组:一起组</p><p class="ql-block">文字整理:彭榕</p><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胡薇</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张远</p><p class="ql-block">班级后勤:彭榕</p><p class="ql-block">审 核:杨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