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寻访线路:栅栏门-江东门-驯象门-小安德门</p> <p class="ql-block">从上次寻访结束的栅栏门(石城关)开始。沿江东北路、江东中路南行,很快到达此次寻访的第一站——江东门。</p><p class="ql-block">江东门位于三山门西侧,是皇室迎送重要宾客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朝南京重要的行旅聚居和商品交易场所</span>。南京城墙博物馆的模拟动画《城墙的一天》,使臣进献长颈鹿的路线就是从江东门到三山门,一路上酒楼、商铺林立,江东门当年有高大的城楼,门外还有江东门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明朝《洪武京城图志》和《金陵梵刹志》记载,在江东门外长江边上设有著名的水驿——江东驿,用来安置、接送官员和运送物资。1398年,朱元璋敕建中等规模的寺庙——接待寺,专门接待各地来的僧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东门外还设有济州卫,</span>史书记载,明洪熙元年(1425),朝廷设留守前卫4000余官兵,管辖包括以江东门为主的八个外郭城门,可见在外郭中江东门的地位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当年江东门的位置,依据朱明娥所著《南京明外郭》认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北面,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的西侧。</p><p class="ql-block">石城关离江东门很近,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石城关因与京城的石城门遥相呼应,又因其为水关,故而得名,别称为栅栏门。</p><p class="ql-block">从位置形势来看,孤悬于外郭城之外的江东门和石城关两侧虽没有城墙,但与内城之间形成了互为犄角之势,应该是对京城防卫的重要补充。</p> <p class="ql-block">江东门附近曾经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遇难同胞的丛葬地,如今在遗址上建起了颇有规模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血债都记录在案,值得后人永远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门前雕塑《家破人亡》。一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绝望而愤怒地向苍天呼号。</p><p class="ql-block">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p><p class="ql-block">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p><p class="ql-block">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的妻</p><p class="ql-block">苍天啊……</p> <p class="ql-block">和平公园内的主题雕塑《和平女神》,年轻的母亲怀抱幸福的婴儿,手托展翅欲飞的和平鸽,汉白玉的雕塑在阳光下更显得纯洁、美好,艺术的表达了中国人民痛恨战争与屠杀、追求和平与发展、期盼人类美好未来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从纪念馆旁的茶亭东街出发。</p> <p class="ql-block">心里一直感觉闷闷的透不过气,特地绕到茶南大街吃了一碗汤圆。</p> <p class="ql-block">吃完后,继续沿着茶南大街-福园路-湖西街-集庆门大街-西城路-应天大街-长虹路,到达赛虹桥。</p> <p class="ql-block">湖西路和集庆门大街交叉路口。</p> <p class="ql-block">西城路东侧的这一溜高地不知道和外郭有没有关系?</p> <p class="ql-block">赛虹桥。</p><p class="ql-block">传说,明朝建都南京,工部与应天府筑城比赛,分段包工。应天府(传说以沈万三财力为主) 提前竣工,并有余力建成此桥,名其“赛工桥”。后吏官为避讳上之嫌,以“工”、“虹”音近,取“长虹卧波”之意,改名为“赛虹桥”,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另传说,此桥为沈万三与其儿媳比赛建成,故亦称“赛公桥”。</p><p class="ql-block">无论哪种传说是真实的,最早的赛虹桥都有可能是用明城砖砌筑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赛虹桥,重走长虹路和应天大街,来到拖板桥。</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南河是南京城的主要交通运输河道,船只来往,十分繁忙。官方在此地设有向来往船只征收实物税和船料钞的驯象门水关。船只经过这里,为桥所阻,须照章纳税后,税官才将桥板拖走,放船通行,所以,俗称为拖板桥。当然,原来的拖板桥已经变成了如今的钢筋混凝土桥。</p> <p class="ql-block">南河拖板桥广场。</p> <p class="ql-block">沿河边继续向南走,来到兴隆大街上的毛公渡桥,历史上这里叫“麾扇渡”,是纪念西晋名将顾荣在这里打败叛将陈敏的。后来民间传说,有毛姓老人在此摆渡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经考察,小驯象门和驯象门的位置可能就在拖板桥和毛公渡桥附近。</p><p class="ql-block">据《康熙江宁县志》记载:因明代牧象于沙洲乡,入城要经过此地,故名驯象门。当时驯象场规模很大,在这里形成一条驯象街,从江东门到驯象门之间还开了一个门叫小驯象门。</p><p class="ql-block">遥想600多年前南河是南京城西南的主要“交通线”,河面上船只穿梭来往,岸边码头装卸货物一片繁忙。周围还有大片草场湿地,明代皇家在此驯养大象,一幅南都繁会图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离开毛公渡桥(驯象门附近),走回到整个寻访的起点龙福花园南门(小安德门附近),此次对明外郭120里的寻访终于画了一个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