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东北大学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远方</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168563883</p> <p class="ql-block"> 恰同学少年。这是向往的地方,年轻的学子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他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充满活力。 </p><p class="ql-block"> 东北大学位于沈阳南湖之滨,绿地面积多达1.6万平方米,成立于1923年。校园宽敞明亮 ,清香四溢 ,景色迷人。建筑威严大气,文化氛围浓厚,艺术气息十足。历史悠久,人才济济,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海外院士6人。舒适宜人的学子环境,东大的厚重质朴被完美体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大学馆为中心的建筑群,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走近东北大学校门口,映入眼帘庄重的碑柱上“东北大学”,为大学老校长张学良题写的校名。1993年3月8日。张学良接受东北大学的聘请,出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神秘大学,座落在一个风景秀丽,迷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步入校园,周围是那么宁静,薄薄的晨雾,如轻纱笼罩着校园,雄伟壮观。道路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为路过的学子投下团团绿荫,“花枝招展,樱花挨挨挤挤、争妍夺艳,走在红砖铺就绿荫小道上,感到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花海,沉醉于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抬眼可见抽芽的嫩柳,莹白的玉兰;碧霄清露,庭前细菊,雅致非凡。</p> <p class="ql-block"> 前方大花坛是中心花园,池中波光粼粼,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鲜花,樱花、杜鹃花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无论是花朵还是叶子,都显得很有生气,抬头仰望,仿佛置身花海一般。让人心驰神往。校园不止有景,还有人文风情,两者交织,犹如红花配绿叶完美的无瑕,美轮美奂,更具无声胜有声的魅力。为校园带来一丝清爽慰藉心旷神怡。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漫步林荫小道,高大的芭蕉树扑入眼帘,整棵树上一片碧绿,苍翠欲滴,芭蕉树旺盛,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人们看,树木茂盛,使人眼前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操场旁,一行行翠绿的干年矮站立在道路两旁,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千年矮叶发出嫩绿的新芽,那是种说不出的绿意,绿得直通你的眼睛,操场中央,草地一片翠绿,草长莺飞,真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呀!在平静的氛围中始终能听到朗朗读书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置身知识的海洋中,神采飞扬。</p> <p class="ql-block"> 不难发现校园内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这里不仅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而且有着丰富的师资力量和出色的科研成果,各类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东北大学也是艺术气息十足的校园。</p><p class="ql-block"> 校园内布满了许多雕塑和壁画,以它们独特的形式和艺术语言,表达着人们对知识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艺术不仅体现在校园建筑和影响文化上,还体现在师生们的自身修养和创作上。校园内的建筑物大多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贯穿有现代建筑气派。</p> <p class="ql-block"> 东北大学校园之美不仅表现在建筑上,更体现在文化和艺术上。它的美丽之处来自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美好价值观。人文环境丰厚。东北大学占地总面积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校内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图书馆、学生中心综合楼、健身房、武术房、标准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教学场馆多座。</p> <p class="ql-block"> 就拿图书馆来说,东北大学的图书馆气势恢宏,明光烁亮。藏书丰富、环境舒适,历史渊源深厚,现有纸本藏书361万册。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阅读环境,设有东大文库、国学馆、阅读体验馆,配套沙发区、茶水间、咖啡书吧区域。图书馆内采光自然,隔音效果好,构造简约,设施陈列时尚、学习氛围非常浓厚。</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脑累燥热,可以去游泳馆戏水,休闲纳凉。基础设施完善,为诸多学子创造了一个优美宁静、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东北大学历史悠久。始自1918年的时候,张作霖就办过奉天高等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是当时东北规模最大的高校。张作霖规定,上这个学校的学生,学费全免,而且食宿也免费,标准还相当高,但张作霖心心念的,还是想办一所正规的大学。</p><p class="ql-block"> 张作霖土匪出身,少年时只跟人读过三个月的私塾一但有时候一个人越是缺一样东西,就越是敬重有这样东西的人。张作霖就特别敬重知识分子。别看张作霖戎马起家,身边有一帮过命的兄弟如张景惠、汤玉麟等,但他深知这些大字不认识几个的人可以帮他“得天下”,却不能帮他“治天下”。</p><p class="ql-block"> 张作霖掌权之后真正倚重的人,文靠读书人出身的财政厅长王永江,武靠日本留学归来的参谋长杨宇霆。在办学遭受倍般阻挠中,张作霖闻言,火冒三丈说道:“他们越反,戊没有读过书,知道肚子里面没有墨水的害处,所以可不能让咱东北人没有上大学深造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当时东北大学的新校址占地300多亩,已经相当壮观,但这还不算,张作霖后来又从德国订购了一批机械仪器,在另一块地方又批出了200亩地,拨款280万元,修建了东北大学附属工厂。这个工厂除了接纳东北大学学生的实习。</p><p class="ql-block"> 1921年春,面对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意图,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的张作霖,采纳了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等人的建议,决定创办大学以培养人才、富强东北、抵御侵略。张作霖的识见格局俱不愧为一代枭雄。东北大学一成立,即是具有文、法、理、工四科的综合型大学。</p> <p class="ql-block"> 1923年4月26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并即日启用,标志着东北大学正式成立。当然无人知道,这所命运多舛的名校,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在战火中流亡18年,从东北一路流亡到2200公里外的西南。</p><p class="ql-block"> 1928年,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第三任校长。张学良兼任他任职不久就着手于大学的改革与扩充,不但新增医学院、育学院与农学院,更计划成立商学院以造就八大学院齐备的标准综合型大学。张学良用自己的私款为东北大学修建教学楼、宿舍、图书馆,以及中国的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流亡办学,1936年初,已在西安的张学良,深感日寇侵略的压力和形势的严峻,“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于是着手将东北大学的工学院和补习班由北平迁移来陕西。同时开始修建新校舍。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大文化。</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他们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纵观揽胜东北大学寻探过程:追逐历史发展沿革感觉东北大学历经沧桑,坎坷不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几经风雨几度春秋,到今日的辉煌,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 (1894-1961)堪称东北大学存亡继绝的首功之臣。臧启芳深知往青海迁移无异于就地解散,不得已之下当机立断,在不请示教育部的情况下先斩后奏,将西安的东北大学工学院迁往四川三台。</p><p class="ql-block"> 师生们徒步从西安出发翻越秦岭,到汉中时已疲惫不堪难以为继,终于靠九辆载重汽车往返运输两次才来到三台。先到的同学,像疯子一样,跑到街上,招呼大家快回去庆祝,全校一片欢腾……同学纷纷议论的是:如何迁校如何返乡。东北大学原址在沈阳,当然是迁回沈阳,后不管是哪一省人,全随学校迁往沈阳上课。沈阳和三台直线距离二千二百公里,就在这个 时候,‘满洲帝国’依然存在,这对封闭在内陆已久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最大的刺激。这些先驱为东北大学的创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领略到博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光大,100多年的历史文化。蕴含有民族情怀及中华文明史上崇高的地位与尊严。</p> <p class="ql-block"> 东北大学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0000余人。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培养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东北大学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9门,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部。师生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 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257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科研成果显现,建有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白俄罗斯创建全球首个科技孔子学院,设有波兰研究中心和歌德语言中心等跨文化学术交流平台。</p><p class="ql-block"> 持续推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聘请海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展学术交流、参与学科建设,派出师生赴国(境)外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开展海外实习各类交流合作活动。加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学生交换、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学校项目。</p> <p class="ql-block"> 寻探结果令人欣慰,感悟颇深。东北大学历久弥新,还年驻色 ,传承历史文化,生生不息。历经沧桑,更具活力,更显价值,更显本色,恰同学少年,岁月犹存,深深烙着先辈智慧魅力,在岁月中尽情展现那段尘烟往事。以传承历史基因,历史文脉。</p><p class="ql-block"> 如今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依然焕发生机。东北大学的发展,师生们重视学术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研讨,为推动东大校园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赋予东北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p> <p class="ql-block"> 学校面向未来,东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遵循“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围绕办学目标和定位,坚定“创新型、特色化、开放式”发展道路,为建成“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 重视校园文化和艺术建设,加强对文化和艺术创作,培养具有高度艺术素养的人才,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以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东大演绎着科技兴国教育的壮丽篇章,引领着时代发展潮流。恪尽职守技术、敬业奉献的高素质学府,镶嵌在东北的一粒繁星,点燃科技发展之路,照亮学子成长之旅。万古流芳、尽善尽美、前程似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