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诗和远方—-难忘的甘南川西之旅(2023.6.5–6.17)(二)

稳如泰山

<p class="ql-block">从尕海湖出来继续沿着213国道一路向东,中午时分来到郎木寺</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交界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寺其实是个小镇的名字,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小镇,因为两座相距三百米的藏传佛教的寺院中间夹着一座清真寺而享誉国内。</p> <p class="ql-block">这条不足两米的小溪称之为“白龙江”,把一座小镇分为四川和甘肃</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铺方块地砖的是四川,水泥地则属甘肃</p> <p class="ql-block">夹在两座藏传佛教寺院中间的清真寺,郎木寺清真寺原称河北清真寺,可能是清末来此地做生意的河北籍回民所修,</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气势恢宏的寺院与峻峭飘逸的清真寺并坐于小镇,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着。清真寺就在格尔底寺旁建筑样式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拥有月牙尖塔,但细节处仍带有一些藏式特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格尔底寺是四川阿坝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古迹文物馆,原名活佛大院,始建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馆内建筑精美,殿中珍宝荟萃,大雄宝殿主供为释伽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佛陀根本传记《如意树》以唐卡的形式环绕殿内;第五世格尔底仁波切真身舍利供奉于殿中,为安多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法体,历经两百多年岁月,依然面容如昔,栩栩如生;供奉着从第六世到第十世格尔底仁波切的舍利宝塔以及五十五尊转世造像。历经数百年的岁月,这里不仅是广大信众祈愿增福的礼佛圣地,也体现了藏传佛教建筑与绘画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信仰的力量让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溪流穿过寺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格瓦底寺有一个希望学校,大小不一的僧人在这里学习。在路上遇到一个高大、俊朗的小师傅(没好意思拍照)他向我们介绍了希望学校学生的生活:八个人一套僧舍,自己做饭,每人每月400元的生活费,不够的家庭条件好的家里补贴,没条件的只能节省着用。太小的孩子有师傅带。僧人要恪守规矩,如果一旦犯了戒律将会永远逐出师门,永世不得回寺。</p> <p class="ql-block">隔江相望的是甘肃的赛赤寺,这边是通往唯一一个开放的天葬台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远远就能看到金碧辉煌的是位于甘肃一侧的赛赤寺,是西藏哲蚌寺的子寺之一,属于格鲁派。</p> <p class="ql-block">位于寺院西北山上的郎木寺天葬台是安多地区最大的天葬台之一,有400多年的历史。 天葬是藏族的丧葬风俗,起源于公元7世纪左右。藏传佛教认为,人的身体由水、火、土、风四种元素组成,在灵魂离开以后,遗体应该以合适的形式归还给自然,故而藏区常见的丧葬形式有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和土葬五种,并按贵贱顺序排列,其中天葬最为直接环保!作为汉族的我们,对这种丧葬习俗还是有点不好接受,所以这个离得不太远的天葬台就没有去。</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镇虽然很小,却很繁华</p> <p class="ql-block">晚饭是在镇上评价最好的歺厅吃了歺正宗的藏歺</p> <p class="ql-block">因为天冷,牦牛火锅是最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晨起,同伴们放起了无人机,无人机镜头下的郎木寺薄雾氤氲,美的不可方物,“东方的小瑞士”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地处空灵、山水相依,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是灵魂深处纯净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郎木寺镇后方有一座神秘的红色砂岩——红石崖。高大巍峨的红石崖就像一道屏障,守护着山下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早8点从郎木寺出来,汽车行驶在316国道上</p> <p class="ql-block">养眼,深绿、浅绿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风景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这种颜色的塔,像极了蒙古族的帽子,也没搞懂是什么塔,很漂亮,看着有藏民在转塔,我们也跟着顺时针转了三圈。</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人间秘境——100年前,美藉旅行家约瑟夫•洛克来到迭部,穿过崇山竣岭,看到一处名叫扎尕那的人间秘境。来自西方世界的他被美景所震撼,认为这才应该是亚当、夏娃生活的地方。扎尕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海拔3000-3300米,周围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扎尕那是由四个村寨组成,按山势从低到高依次为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代巴村,村子的房屋大部分还保持着原生态的木板楼。这里的居民以藏族为主,据称是吐蕃第三十二朝顺赞干布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约瑟夫. 洛克,一个值得纪念的美籍奥地利探险家,1922年发现的扎尕那,“这里的峡谷由千百条重重叠叠的山谷组成,这些横向的山谷像旺藏寺沟、麻牙沟、阿夏沟、多儿沟以及几条需要几天路程的山谷孕育着无人知晓的广袤森林,就像伊甸园一样,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绚丽的美丽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看到迭部的美景,就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约瑟夫·洛克。他还潜心研究纳西史,他所著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把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理风貌、人文风情和历史文化介绍给了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周围有十余座四千米以上的高山围绕着古老的四村一寺,这里的人们延续着古老的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岁月里演绎着不为人知的桃花源记。扎尕那被群山隐藏,又有云雾阻隔。突破400米的云层唯有山巅,神秘的扎尕那隐于云雾之中不肯示人,沉入云层之后,天际的云和人间的雾融合缭绕,变幻莫测。山林村落皆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如仙境一般浩渺。</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山”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其实扎尕那更多时候指的是藏寨、寺庙,是由四村一寺组成:达日、代巴、业日、东哇村和拉桑寺。这里是众神的居所,“迭部”在藏语中指“神摁出来的地方”,而扎尕那便是山神涅甘达娃的行宫,这里的风景也是“仙气十足”,山峰、峡谷、河流、原始森林和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等,相与为伴、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沿着盘山道来到扎朶那最高、最经典的达日观景台,遗憾整个观景台都被围栏围着正在修,还好村民让我们从边上上观景台,可惜我恐高不敢上,只能站在边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站在村边的路上,居高临下看着一幢幢藏式小木屋,房顶是一片片石头铺就很别致</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本来要在路边的歺厅吃饭,结果一路的歺厅都不营业,问了才知道是藏族的一个什么节,要一周的时间,最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歺厅吃饭,因为当地的方言有点听不懂,回家后查了白度才知道这是扎朶那藏族特有的浪山节。</p> <p class="ql-block">从停车场上了景区大巴,汽车在山谷中穿行,约十公里,来到了徒步三小时的入口,来回需要六小时,只好作罢,回头就看到了另一地质奇观,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站在如茵的草地上,仿佛来到北疆的大草原,虽然是六月但高寒地区花还少,辛苦摄影师了,爬在地上为我们照出遍地开花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那蓝天、雪山、湖泊、草地,还有那小木房、草地上的牦牛绵羊、傍晚时山谷间缭绕的炊烟……这一切无不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