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张洁的这本《沉重的翅膀》断断续续读了很久,很庆幸自己没有因为人物众多,细节琐碎而半途而废,终于耐心读到了最后。小说最后几章节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平复。之前那些繁杂的铺设和丰富的人物就像一块块拼图,成为了完美图画中不可缺少的每一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作家网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个民族历史前行中的每一次阵痛,每一根神经的战栗,每一声饱含深情的呐喊,甚至她所有隐秘的心灵史,都可以通过研读这个民族的优秀小说触摸到。是的,我对长篇小说的痴迷正是在于它们可以把大时代背景下,有代表性的小人物艺术地表现出来。呈现出时代和民族的真正的全貌。《沉重的翅膀》就是这样一本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面对经济建设积重难返的局面,国家利用三年时间以调整为中心,直到1981年改革开放开放才迈开步伐。小说与生活同步,完稿于1980年。讲述了这段时间里,重工业部和所属汽车制造厂两个单里,从正副部长、司局长、部工作人员到企业厂长、记者、工人、家属等人,对经济改革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生存状态,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初期的生活画卷。两位重要正面主人公,一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务院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一位是曙光汽车制造厂的新任厂长陈咏明。他们心怀对经济改革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以难能可贵的超前见解,上下求索却举步维艰。小说以丰富的而又饱含激情的人物内心独白,时而反思问题,时而探索出路,时而犹豫泄气,时而自我激励……不仅诉说出那个时代经济改革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更诉说出了改革先行者们的孤独与悲壮,展现了历史蜕变时期的时代精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这本小说篇幅不长,只有25万字,但人物几十位,有正部级的高级干部,也有普通百姓,每个人物都性格刻画饱满,言语思维带着鲜明的阶层特征,文笔如行云流水般让人心灵激荡。小说除了重点刻画了郑子云和陈咏明两个改革派正面人物外,还非常细腻地刻画了保守派的田守诚,一个擅长见风使舵混迹于官场的投机家;激灵圆滑支持改革的汪方亮;朝气蓬勃,忘我工作的杨小东;面对爱情,在胆怯和勇气之间徘徊的莫征……同时,小说又刻画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率直豪爽,敢讲真话的记者叶知秋;麻木官太太的做派的郑子云的妻子等等。小说最高潮部分是在一次重工业部的党委会上,讨论肯定还是批评陈咏明的事情,作者对会上几个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描写,让我觉得会场如同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改革两派短兵相接。而小说的结尾,郑子云当选人大代表,但因为罹患癌症而死去,这让我有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同情与悲悯。同时,郑子云的当选也给人们带来希望,虽有沉重的翅膀,但终能鹰击长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8px;">小说的作者张洁,也是唯一一位两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让人十分钦佩的是,这本书并不是后来人对历史的沉思和感叹,而是身处当时对困局的大胆思考和记录。这本书成稿于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仅三年,人们对于改革开放并没有特别全面和深刻的认知,这种情况下写改革,特别是部委层面的故事,也需要很大勇气。如今,在改革开放40年之后再回看此书,不仅感叹那些为了改革而先知先觉,披荆斩棘的人们,也感叹敢于记录现实,用文字针砭时弊的作者的勇气。然而,40年之后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读其对于改革开放的态度,对于人物的刻画剖析,更是能激发领导干部勇于创新,担当作为的精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