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行记:湖光山色中的文化印记

一路上

<p class="ql-block">著名话剧剧作家曹禺先生在《雷雨》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无锡是个好地方”,后来引得无数人纷至沓来无锡。</p> <p class="ql-block">从陈家溪驱车到凤滩水库,朔酉水而上船行水道去芙蓉镇,大家都说:“水是湘西的灵魂”。想起1934年年初,沈从文得知母亲生病的消息,从北京冒着严寒赶回故乡,他乘车从湖南常德到桃源,转为包船溯沅江而上。船沿水路,且行且泊,历时12天,才到水路终点浦市上岸,沿途写下著名的《湘行散记》十一篇。</p><p class="ql-block">酉水和沅江呈丫型,今天的酉水就是沈从文当年笔下的白水,曾经的激流险滩,因为大坝的原因,平静如镜。</p> <p class="ql-block">酉水两岸青山耸立,一汪碧水浩浩荡荡,虽然说和当年沈从文行船不是走的一条水道,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沈从文笔下湖光山色中蕴含的文化印记。《湘行散记》并非一般的描绘风光、记叙民俗的游记,在自然的美之外,它的重心更在于写人,写20世纪30年代湘西社会中的人。</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推崇的、尊重的是自然人性的美,而非权势、财富或学识等通常的“社会”标准。</p><p class="ql-block">他的《湘行散记》中这样描述:“我卧在船舱中,就只听到水面人语声,以及橹桨激水声,与橹桨本身被扳动时咿咿哑哑声。河岸吊脚楼上妇人在晓气迷蒙中锐声的喊人,正同音乐中的笙管一样,超越众声而上。河面杂声的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一切真是一个圣境。”</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行文中,重温那已消逝的童年梦境,沈从文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的感情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一切光景声色里了。”</p><p class="ql-block">沈从文笔下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石,今天都唤起了我们对于湘西的文化印记。</p> <p class="ql-block">永顺王村本来天生丽质,飞流直下的瀑布,唐寅题写的摩崖石刻,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气息,偏偏又有一部电影来为她梳妆打扮。</p><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由姜文、刘晓庆主演的《芙蓉镇》让大众初次认识到这个湘西的小镇。姜文”扫大街和刘晓庆卖“米豆腐”就是在 芙蓉镇 石板街演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从默默无闻的王村到炙手可热的芙蓉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电影艺术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人生命的哲学高度:天人合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庄子·齐物论》中说:“</span>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