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午,导航应县木塔停车场,一个小时车程后到达。</p> <p class="ql-block">从停车场出来,怎么也找不到入口。</p> <p class="ql-block">顶着太阳,几乎绕场一周,才走到了售票处。</p> <p class="ql-block">等晚上看到景区图,才发现,我们从北边找入口根本是大错特错。</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应县木塔从外观看,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全塔采用榫卯(sǔn mǎo)结构,就是这样的建筑结构方式保证了木塔经受了千百次地震和雷击,历经风吹雨打近千年,依然屹立不倒。它是榫卯结构的代表性建筑,除第一层台基为石材,其余均为木头,而木头架构均由榫卯咬合而成,没用一颗钉。应县木塔的部分榫卯还完全隐藏在暗处,完全看不出用了榫卯,这也就是明榫与暗榫之分。</p> <p class="ql-block">听说,每根柱子都会有机会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塔身已向东北方向倾斜,二层尤甚</p><p class="ql-block">木塔的第二层,实际有1.5层的高度</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一共包含5个明层和4个暗层。外观看起来是5层,内部加上暗层实际共有9层,用现代的术语来说,暗层其实就像“圈梁”一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近千年的岁月中,木塔遭受了多次强地震,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高达十几次之多!另外大风、雷击、战火、炮轰等各种自然灾害及战火破坏都像一个顶天地立的汉子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而导致它出现严重倾斜的是除了自然老化的原因,还有一次人为的“错误决定”!三十年代的一次修缮中,有自以为是的所谓砖家觉得木塔内的“夹泥墙”没什么用,影响美观破坏风水,便给拆除换成了木格子!此后倾斜的速度逐年加快,这是造成木塔倾斜的罪魁祸首!</p><p class="ql-block">这是梁思成测绘时的木塔原样,夹泥墙还在。当时梁思成已经拿出修缮方案,但因时局动荡就暂时搁浅了。</p> <p class="ql-block">等到梁先生再次关注应县木塔的时候,就已经被破坏了。梁先生心痛的说“现在不惟壁画失亡,且因改换格子门,拆去斜戗,危及塔身的结构,比民国十九年战争中弹时损害尤烈,可谓为木塔八百余年以来最大的厄运。”梁先生疾呼“在最近的将来,必须恢复原状,否则适足以促短塔的寿命而已”。但梁先生当年的“疾呼”没有得到重视!如果当时再把“夹泥墙”重新补回去,如果……可惜没有如果。</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匾额记载共有54面,现存53面,现悬挂48面,其中明代7面、清代38面、民国1面、年代不详的有2面。下落不明的1面明代、2面宣统年间、清代1面、民国毁掉1面。</p> <p class="ql-block">木塔最顶层还有一面「峻极神工」匾额,是明成祖朱棣所题。永乐二十一年,朱棣挥师宣化,迎击南侵的鞑靼、瓦剌部。回师时驻跸应州,在此写下了「峻极神工」四个字,既是对木塔鬼斧神工的赞扬,也有对自己文治武功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在第四层,还有一面匾额,上书「天下奇观」。这四个大字则是由朱棣的后人,明武宗朱厚照题写。这位有点玩世不恭的皇帝,给明史留下了不一样的色彩。正德十二年,鞑靼小王子南侵应州,朱厚照领兵解围。为了纪念这件事,第二年朱厚照又来到了应州,登塔宴赏功臣,并留下了这幅牌匾。</p> <p class="ql-block">“释迦塔”三个字是金代昭信校尉、大书家王瓛(huan)所题。制匾时间为金明昌五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标准的颜体,为书法精品。也道出木塔的本质属性。释迦塔三字两边,还有236字题记,分6次做成,记述了历次修塔的历史,是珍贵的史料。</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的大多数扁额还是关涉中国传统文化的。比如:明弘治三年(1490),时任应州知州的薛敬之观塔触景生情,欣然命笔,写下“玩海”、“望嵩”、“挂月”、“拱辰”八个字,制成4匾,分别悬挂在木塔第五层明檐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现存3块,“挂月”匾已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代制有38块:其中“万古观瞻”、“慈光远照”、“万象逢春”“天华云锦”等20块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所建。</p> <p class="ql-block">现存塔上和大寺门牌楼的54面珍贵牌匾,基本是历代维修时安立的。它以浓烈厚重的佛教文化为主调,将唐末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乃至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组成一幅波澜壮活的历史画卷,直观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讲,木塔又是一座佛教文化内涵深邃的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远处,有一群游学的人群,朗朗书声。</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好奇,木塔里面是什么样子。游客们只能在塔下,张望到一层内部。</p> <p class="ql-block">网上,找到了很多内部图片。</p> <p class="ql-block">记载,在释迦塔五个实层中,都有精美的彩塑佛像。彩塑风格与建于辽重煕七年(公元1038年)的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彩塑极为相似,其主要特点为造型生动、体态健硕、面目端庄。塔内彩塑虽经历过千年风化、人为破坏和历代修补重妆,但仍不失辽代雕像原貌。</p><p class="ql-block">释迦塔现存彩塑共计34尊。其中各层佛像12尊、菩萨12尊、力士8尊、菩萨奴2尊。另还有菩萨坐骑狮、象、马、大鹏金翅鸟等各种神兽。</p> <p class="ql-block">古籍上称应县木塔的内部“浮图之丽、甲于宇内”,这就更引人遐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应县木塔管护中心提供珍藏的实拍图片以及从网上找到的内部图片。</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佛像是全塔最大的释迦牟尼佛,高达11米,脸型丰满宽圆,神态亲切安详,美丽端正,高贵温婉。石绿色眉毛犹如新月,双目微启,两眉间有白毫相,鼻梁俊秀,唇边有石绿色卷曲胡须,颜色与眉毛一致,下巴有细月纹。两耳垂肩,而且明显戴着耳环。</p> <p class="ql-block">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上画有6幅如来佛像。南北门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天王、金刚及佛门弟子等壁画。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内槽南面门额壁板上的三位女供养人,她们体态匀称、面容丰满,衣着华丽,气度不凡。</p> <p class="ql-block">稍微留意的话,人们会发现,释迦像当胸处,有着较为明显的的修补痕迹,那是文革时期,佛宫寺旁边的大寺小学红卫兵破四旧毁文物所为,他们从释迦像当胸处抡锤砸开大洞并焚毁佛经无数,好在,从中央到地方有禁止破坏文物的相关规定及时下发,释迦像以及应县木塔才免遭更大劫难。</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实层内槽中,台基上塑有一佛二菩萨趺坐于莲座上,另有二胁侍菩萨立于大佛左右。</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实层内槽中,木质八角台基,台基上塑四方佛四尊,每尊佛高2.8米左右。这四尊佛面部均保存完好,肃穆端庄,外形基本相像。</p> <p class="ql-block">第四层实层内槽中,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奴。</p> <p class="ql-block">第四层是佛陀和两位大弟子、两位菩萨、两头坐骑还有两位小护法,共九尊。二、三、四层的顶部没有装饰,且塑像均无色彩。</p> <p class="ql-block">第五层实层内槽中,有全塔面积最大的台基,上塑佛五尊、菩萨四尊。中间最大的一尊为大日如来佛。</p> <p class="ql-block">最高层,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和八大菩萨,共九尊。庄严慈悲的佛陀坐在正中间,八位手印不同的菩萨分坐在前后左右八个方位,形成一个九宫格的布局。木塔中的圣像体态丰腴,很有唐代遗风。</p> <p class="ql-block">五层的顶就是塔顶了,八角形彩绘穹顶。整座木塔塔心为无暗层,高大空旷的空间正好布置塑像,增强了佛像的庄严感,这是应县木塔在使用功能的合理设计,堪称古建中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释迦像头顶上方的精美藻井,八角形宝伞华盖式样的硕大藻井,其寓意为覆盖世间一切万物而保护众生和解脱贫病,整体布局与构图细腻严谨并有序对称且纷繁复杂而变化丰富,中心为太极图,四周辅以三跳六铺作内槽柱转角斗拱及补间斗拱又施以炫美彩绘图案,尽显皇室与佛家的尊贵和崇高。</p> <p class="ql-block">站在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坐像前面,东西北三面泥墙上有绘制的巨幅佛像和众多飞天。大约三百平方米左右,大部分保存相对完好,既为珍品,实属难得。此外,除了底层的二层以上,多处拱眼壁尚有小幅面壁画。</p> <p class="ql-block">据部份文史记述,应县木塔的起造者应是出生在应州的辽兴宗的皇后萧挞里,年代可能是辽清宁2年(公元1056年),萧挞里笃信佛教,与辽兴宗四处建寺庙佛塔。史书记述指萧挞里实为汉人,是在宋朝为官的山西应州人郭崇的孙女,自幼饱读诗书并好骑马射箭之术。后来被辽朝皇后萧耨斤的弟弟萧孝穆收为养女,进宫成为辽兴宗的皇后。据说萧挞里建高塔是为了能遥望位于宋朝的幼时故乡,以解思乡之情,并为故乡早逝的姐姐焚香诵经。</p><p class="ql-block">由于建塔者笃信佛教,塔内各种雕塑、绘画、造像都有浓厚的佛教气息,也充满辽朝的文化特色,为现存罕有的辽文化宝库。尤其是在1974年整修塔内塑像时发现一批辽代刻经、写经和木板套色绢质佛像画等珍贵文物,木塔底层南门的照壁板上,刻画着3个女供养人,为辽朝的3位皇后萧耨斤、萧挞里与萧观音,经考证为辽代画师之作。千年以来到木塔参观礼拜者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多位辽、元、明朝的皇帝,明成祖朱棣和明英宗朱祁镇亦在此留下墨宝。</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内发现的辽代画作神农炎帝</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古物《妙法莲华经》第四卷卷首佛画</p> <p class="ql-block">十年时期应县木塔被大肆破坏,在砸毁木塔第4层佛祖塑像时发现里面有佛经卷与许多文物,尽数取出焚毁,前后烧了一个多小时。直到 1974年有2个维修木塔的木工听闻佛像中藏有宝物,挖开佛像腹部发现大量未被发现的经卷、画像与水晶玛瑙等文物,另外还有用银盒装着的一颗佛牙舍利,后来部份佛经与佛牙舍利被追回,与另一颗在另一尊佛内发现的佛牙舍利一起供奉在塔内。此后多次对塔内佛像腹中文物进行清理,发现多达158件,被考古研究者赞叹这是佛国奇珍。</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佛像内的2颗佛牙与大量文物被发现后,受到中国考古学界的重视,甚至带动大陆各地一阵佛牙舍利主题旅游热潮。后来陆续在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南京明朝大报恩寺地宫与山东汶上古塔都发现佛骨与佛牙舍利,其中汶上发现的数量甚至高达936颗。</p> <p class="ql-block">如今,木塔还是安静的矗立在那里,等待人们进一步的发现和修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