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抢时

金 叶

<p class="ql-block">  双抢是盛夏季节抢收粮食、抢种粮食的简称。具体地说,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双抢,北方地区则有抢收麦子、抢种水稻的双抢活动。民以食为天,农民靠天吃饭,农事季节不能耽误。抢收抢种就是要赶上农时,误了农时,庄稼就会歉收甚至毫无收成。</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自十一岁起,我就见证并参加双抢劳动,感受双抢的氛围与艰辛。那种长时间的超强度劳动,只有经历过双抢的人才有难忘的记忆。每当盛夏季节,人们总会想起双抢,想起双抢的劳动场景,以至于现在有的老人还会把工作繁忙劳累比喻为“忙得像双抢一样”。</p><p class="ql-block"> 在生产队时期,每日的劳动开工和收工都由队长调令。为了获得更多的工分,家里的劳力都得去参加劳动,连上街购买日常用品的时间都没有。于是,在双抢时节,公社的食品和供销部门就派人将日常生活必需品如油盐、酱醋、肥皂、香皂、牙膏、牙刷等送到田间地头供农民购买。这些吃公粮的人以这种方式来帮助农民搞好双抢活动。</p><p class="ql-block"> 由于家里吃口多,为了尽快度过青黄不接的难关,我的父母不得不动员未成年的我和兄姐参加生产队的双抢劳动,为抢收抢种助一臂之力。尽管参加劳动一天的工分只有区区2到3分,但也能多分得一点粮食,度过粮荒。因此,小小年纪的我就有了这种超强度的劳动体验和“粒粒皆辛苦”的人生感受。</p><p class="ql-block"> 1978年,随着生产队的解散,生产队退出了集体经营的舞台,转而执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走向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民的双抢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了,放学之后我可以随时到田里去参加双抢劳动,减轻父母的劳动负担。</p><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之前,我与兄弟们都会利用暑假去参加双抢劳动。放暑假时间一到,我们就立马卷起包袱往家里赶,一到家就投入高强度、艰苦的双抢劳动。</p><p class="ql-block"> 1987年参加工作以后,在尚未结婚成家之前,每逢双抢时节,我想到在烈日下劳作的父母和兄嫂,我无心呆在屋檐下享受清闲的时光,更没有心思到各旅游胜地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我都会毅然决然返乡参加双抢。</p><p class="ql-block"> 有了小孩之后,我参加双抢劳动的热情依然未减,都会力所能及参与其中,甚至动员妻儿去协助二嫂完成双抢活动。每次回乡返城,二嫂都送一大袋大米,我们不去帮忙就厚颜无耻地拿米,岂能心安理得?</p><p class="ql-block"> 儿子参加高考后,我特地带在城里生长的他回老家参加双抢劳动,让他亲身体验“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让他知道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道理。令我倍感欣慰的是,儿子毫无逆反的言行,反而主动请缨,穿着长袖衣服,戴着草帽,拿着镰刀,到田里有模有样地割起稻谷。即使汗流浃背,他也绝不言弃,不退缩,更不叫苦,体现出一个男子汉的勇气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双抢中,第一项劳动就是“抢收”,抢收早稻和玉米,其中,最辛苦的就是收割早稻。</p><p class="ql-block"> 盛夏七月,水稻飘香。眼下正是早稻成熟的时节,金黄的稻田翻滚着层层稻浪,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杆。成片的金灿灿的早稻与民房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p><p class="ql-block"> 农户纷纷抢抓晴好的天气,收割成熟早稻,确保颗粒归仓。整个收割区域,机声隆隆,人声鼎沸,田间地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盛夏农忙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平地上的稻田有联合收割机机械化“加持”,收割很快就完成,即使付钱,农民们也心甘情愿,因为有了机械化收割机,就不用弯下身去割稻杆,就不用脱粒,更不用去装袋,省心又省力。</p><p class="ql-block"> 可是,地处山区的梯田,收割机就进不去,即便有收割机,也不缺钱,但也派不上用场,无可奈何,只能靠人工收割。</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稻田只有一块能通过收割机收割,其他稻田不是在河边,就是远离公路,或者田坎过高,收割机无法开进去,抬也抬不了,只能靠手工去收割。每年开镰收割,我们手执镰刀一把一把地割断稻杆放在身旁或者转身整齐码放在身后,出汗、辛苦不消说,稻谷、稻草与身体接触,常常会出现不适症状,浑身上下痒痒的,加上汗水一泡,周身不爽。</p><p class="ql-block"> 整块田的稻子割完后,就将割好零散的稻子统一搬到打谷机旁,整齐码放,以方便拿到打谷机上脱粒。</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稻谷的脱粒所用的农具也在不断地变化。</p><p class="ql-block"> 原始的脱粒农具是打谷桶,也是我最初参加双抢劳动所用的谷物收获农具。打谷桶是一个梯形体,下小上大,底部密封,上部开口。口边长约3尺,底边长和高各约2尺,能同时供4个人打谷。打谷桶用于脱粒时,双手紧捏稻谷的稻杆后部,先向右上扬,然后往打谷桶的左侧用力拍打,拍打完成瞬间双手还需稍作抖动,以让脱粒的稻谷全部撒落于谷桶内。</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稻谷收割时节,在山坡的梯田上,多个打谷桶同时使用,打谷声“乒乓乓乓”,声势颇为壮观。这种传统人工脱粒方式,既费时又费力,效率低下。如今,这种古老的农具已退出历史舞台,只留在人们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进入本世纪初,稻谷的脱粒就从传统的打谷桶过渡到半自动打谷机,工作效率比打谷桶高了许多。这种半机械化打谷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力(脚踏)滚动上面装满了铁齿的轴轮使其高速运转,使谷粒从稻穗上脱落。这种脚踏式脱粒机,脱粒效率相对高,但只能供一两人操作,脚踩也费力。</p><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研制出各种先进的打谷机,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全自动打谷机。村民劳动致富了,各家各户都想办法减轻劳动负担,买不起收割机,就买自己能搬得动的小型新型打谷机。于是,村上各家各户就买了带有汽油发动机带动的打谷机,一瓶3公斤的汽油就够一天的打谷所用,节约又节能。这种打谷机在山区最实用,也是最先进的收割脱粒农具,使用时省时又省力,效率亦高。</p><p class="ql-block"> 给稻谷脱粒时,至少要有两个人来完成,这样效率才高,一人负责从堆放的稻谷中递送稻杆,另一个人负责脱粒,把递送过来的稻杆将稻穗送到打谷机上完成稻谷的脱粒,再将稻杆甩到旁边,装稻子的袋子装满后就换袋子,直到把所有的稻谷脱粒完为止。</p><p class="ql-block"> 稻子脱粒装袋后便是搬运,稻田靠近公路的就背扛或者肩挑到公路,再用交通工具,有的用四轮车,有的用三轮车,有的用两轮摩托车运到家;无公路的山区则一袋袋地硬扛到家,其艰辛固然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收稻谷的过程中,各道工序人员轮番上阵,轮流作业,没有一个不是汗水湿透衣裤,没有一个不是满脸汗水污泥。尽管如此,每个人脸上依然露出灿烂的笑容,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劳动虽然辛苦,但收获是令人笑逐颜开的。</p><p class="ql-block"> 双抢的另一项劳动是“抢种”。“抢种”根据各自所需进行,有的种晚稻,有的种晚玉米,有的种黄豆等。无论种哪种农作物,都必须在规定的时令前完成,如黄豆必须在农历六月初六前种下,秧苗必须在立秋节气之前插种,因为只有在节气之前插种,才能保证有充足的光照时间,充分扬花、灌浆,颗粒饱满,从而获得丰收。</p><p class="ql-block"> “抢种”一段时间之后,田野由一片金黄色又变成了一片绿油油,农民们期盼着秋收又有好的收成。</p><p class="ql-block"> 双抢的记忆是艰苦的,但更是锻炼人。不是吗?参加双抢者顶着烈日,收割时全身湿透,插秧时脚下的水发烫,有时为了赶季节,防烤晒,在火把、松明子的照明下晚上插秧,那可是一把蚊子,一把秧。那种艰辛程度,只有参加双抢的人方能体会到。</p><p class="ql-block"> 我庆幸自己能在双抢中得到锻炼,从犁耙田、插秧、耘田、割稻谷、踩打谷机到搬运等所有的环节,我都亲身体验过,掌握了农事技术,更是磨炼自己的意志,从小就学会劳动、独立和坚强。</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五弟和五弟媳更是以劳动为荣。在乡下工作时,在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利用闲置的田地种水稻和玉米,在工作之余对农作物进行护理。每年暑假一到,他们就忙于收割、脱粒、晒干、收藏,他们不用买米,还圈养一些鸡,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五弟调到县城、五弟媳退休后,他们就不再自种稻米,但是,他们每年双抢 季节都坚持回老家帮二嫂完成稻谷和玉米收割任务。作为国家干部的他们不忘自己是劳动人民的子弟,永葆劳动本色,值得称道。</p><p class="ql-block"> 我也目睹我二嫂及其孙女阿莲的不易。2015年二哥不幸去世后,家里所有的农活都压在二嫂身上,由于劳力不足,阿莲作为单亲家庭的女儿,十一岁开始不得不随祖母下地干活,每年暑假都得参加双抢劳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在她的身上得以体现。不过,对她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会对她的成长有利。</p><p class="ql-block"> 双抢劳动是艰辛的,但更是快乐的。于我而言,平时在单位上班,缺乏足够的体力锻炼,返乡参加双抢,多流汗,有利于减肥,这是体力劳动带来的心理快乐。参加双抢耗掉大量的能量,自然吃得更多,也吃得更香,晚餐总少不了自家放养的本地鸡,大快朵颐,这是吃的快乐。此外,还有劳动带来的快乐。参加双抢高强度的劳动,学会了割稻谷、插秧等基本农活,懂得了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序,尤其是大伙一起劳动的快乐,割完一块块稻田,种下一把把秧苗,成就感和快乐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只有种植过粮食的人,经历过双抢艰辛劳动的人,才知道粮食就是农民的血汗,来之不易,定当倍加珍惜。</p><p class="ql-block"> 双抢,人生之初的劳动体验,它使我过早地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也让我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正是盛夏季节的高强度体力劳动,给我人生之初上了宝贵的吃苦一课,也成了我人生路上不竭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我真诚希望中小学校能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到乡村去参加劳动实践研学活动,下到田间地头,体验农事的艰辛,让“粒粒皆辛苦”的感悟印入他们的心间。</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也殷切希望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子女当皇帝来宠养,要让他们去参加双抢,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成长成为能吃苦耐劳、有责任、能担当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