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感

邱邱(只关注作品,不私聊)

<p class="ql-block"> 最近正在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是一位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君子,田园里的隐士,他向来不喜欢委曲求全、放弃傲骨,“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在《归去来兮辞》中,一再表明自己向往山林,不愿久居官场。"田园将芜,胡不归?"试想一下,"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是多么写意的生活啊!虽然回归田园必然意味着衣食短缺,但是他非常享受那种"带月荷锄归"的农家生活。告别官场的相互倾轧,阿谀奉承,不用过那种身不由己的生活,也不用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陶渊明的心里一定是欢欣鼓舞的。所以,他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潇洒挂印而去。"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人间的荣华富贵,即使做到位极人臣,也无法改变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与白云为伴,与山溪为友,朝而出,暮而归,可以读《黄庭》,阅金经,或与三朋四友泛舟江湖,与渔樵耕读共话桑麻,就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他所追求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顺应自然,做好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生活何必蝇营狗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区区百年,倏忽而过。放慢生活的节奏,尽享生活的美好,不香吗?闲暇之余,抬头看看窗外月亮的阴晴圆缺,走进小院在花开花落之际感受岁月的游走,不香吗?春赏花夏纳凉,秋登山冬踏雪,这又何尝不是生活最理想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不断,朝代更跌,瘟疫盛行,但他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心灵净土,回归自然,寄情田园,在乱世中坚守自己的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们作为现代的青年一代,何尝不应该坚守最初的志向?世俗的变化让很多人都蒙蔽了双眼,无法再追随初心,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生活的煎熬。那么,与其如此痛苦难堪,为何不认真反省,找回自己最初的梦想,去尝试,去打拼?失败并不可怕,因为陶渊明已经为我们开辟了前路,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从迷途中走出来。</p><p class="ql-block"> 所以,让我们返璞归真,坚持初心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