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庄,南堡的壁画北堡的碑(走进蔚州54)

宁肃

前面逛了天照疃、永宁寨和庄窠,已是下午两点。平均每村一小时,如此节奏的历史文化探访可称神速。其中,天照疃和庄窠,都是生僻而新奇且富于田园诗意的名字,永宁寨则相对普通却也不乏气场。更普通的是接下来的王家庄和西高庄,村名简单而直接,甚至有些俗气。不过,一个有真武庙,一个有玉皇庙,都是大帝级别的所在,可要好生地敬着哟。<br><br><b>1、摇摇欲坠的残殿及其看点</b><br> 我们的第四站是王家庄,从庄窠前往,并没多远,但为节省时间,领队安排我们乘车。<br> 王家庄位于蔚县柏树乡政府西北约5公里处,明隆庆年间(1567-1572)建村,已有450年的历史;因王姓主居,故取名“王家庄”。这里已是丘陵区,路边的台地被流水切割得七零八落、沟沟壑壑,于逆光里极具层次与错落感。人未进村,便有了几分恍惚。<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 流水切割的台地(南向)</h3> 王家庄分南堡与北堡,其中南堡在台地上,地势稍高,这正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未见堡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毛石砌筑的墙基承托着一座老屋的骨架。第一眼的感觉,那屋架既高高在上又摇摇欲坠。已近两点半,老夫不免小有急躁,率先从西侧的土坡直接上台,抓紧观摩与记录。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 高高在上的老房(东南向)</h3> 这是一座正脊、两坡、硬山、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五檩四挂的老房,显然为残庙的正殿。其部分立柱倾斜、屋顶腐烂。说不定一场暴雨,或者来一阵大风,就将彻底摧毁,轰然坍塌。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 摇摇欲坠的老房(东北向)</h3> 眼前,地面残砖烂瓦,屋架摇摇欲坠。不用说,这绝对是座濒危建筑。其前檐椽虽未脱落,但呈腐烂状态,长短不一。尚能称得上看点的,一是五架梁坚挺,梁檀用料够足,梁下椽木也够粗,但后檐椽一端脱落而倒置低垂,不小心便撞头;二是枋间荷花墩,木雕工艺够水准;三是门口的檐柱够直够匀,还贴着大红的对联“年年好运迎吉祥”呢;四是几近散架的格扇窗,那棂条做工细腻,相当平直、整齐,不知是否四百年前的原物?另,前檐廊的两端均有廊心墙,绘有黑色线条的门神画,但破损严重,已看不出是哪位英雄。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 正殿前檐(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 正殿明间残椽(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 正殿五架梁(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 正殿荷叶墩(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 正殿门前立柱(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 正殿前檐廊心墙壁画(东向)</h3> 此房东侧,尚有一卷棚顶、硬山墙耳房,立柱明显歪斜,带得木架梁前倾,错开了不小的夹角。仿佛一推,它就会趴在地上。其东山墙上可见圆形透气窗,券砖部分脱落,近崩解状态。用那谁的话说,“这个古戏楼再不维修,恐怕以后就只能看看图片了。”老夫一向反对滥修古物,也不得不说,“眼前这座正殿实在太该修了”。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0 耳房东立面(西向)</h3> <b>2、真武大帝与真武庙</b><br> 与张老师探讨,认定为真武庙。后向前来看热闹的当地老乡核实,说“就是!”<br> 真武庙,真武大帝的香火地。真武大帝,乃“披发跣足”却“金甲玉带”的神将形象。真武,即“北方之神”玄武。历史上,唐太宗赐“佑圣玄武灵应真君”,予玄武人格化,开官方倡导之始;宋真宗则为避名讳,将玄武改真武;明成祖更大力推崇真武神,于堡垒、城池广建真武庙,以鼓励士兵奋勇杀敌。所以,一向作为战争前线的蔚州大地,真武庙相当普遍。经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蔚县建有真武庙的村庄181个,现遗存63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1 玉皇大帝(绘画),源于网络</h3> 几番游历蔚州,观过不少真武庙,知道古堡北墙中间居高临下的小屋及券门,便是真武庙。没错!蔚县真武庙多建于村堡北部,位于北墙庙台的居多,多达100余座,很多成就了摄影家的大作。也有位于北门外瓮城内或高台上的,比如柏林乡王家庄南堡的这座,就属后者。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2 水涧子真武庙,2013-10-3</h3> 考虑到城堡安全与防御需要,城堡一般不开北门。现将真武庙置于城外,遂以为城堡北墙所开之门为真武庙专用,那真武庙只是北墙中部北向的近距外凸,其平面形状为大号马面,战时可作军事指挥及防御作战的平台。<br>  按说,真武庙的标配包括山门、前殿、配殿、踏步、庙台、二道门、钟亭、鼓亭与正殿,对面有戏楼。但这座真武庙,只剩了作为正殿的北极宫及部分踏步。眼前的这座北极宫,并无多少京城的宫式作派,而是明清时期的本地民居风格,除了起脊更显高大外,其梁、檀、椽、挑檐木、梁托等木构及其应用都与当地民居相似。<br><br><b>3、北极宫的壁画及碑座</b><br> 不同于民居的,主要是北极宫的壁画。在一定程度上,泥墙壁画是蔚县真武庙的标配。据有关统计,蔚县现存的60来座真武庙留存壁画的有30座。有专家讲,“蔚县现存老寺庙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当是壁画。”这些壁画,既是环境艺术,又是时代文化,有着生命力顽强的文化营养。其中,王家庄南堡的真武庙正殿明间东墙的壁画甚好,经几百年时光不褪色,虽表面多有泥水流痕遮掩,但大部画面清晰、字迹清楚,笔触生动,故事分明。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3 北极宫东墙壁画</h3> 这里的壁画主要是道教题材,吸引着陆续赶来的队友们认真观摩。大家发现,东墙壁画分四排八列,共32幅。由北往南,第一排:左×降生、金盆沐浴、引见君王、国母养育、太子游园、太子习文、太子习武、三清点化;第二排:毛山打坐、二虎引路、远离皇宫、出宫商×、送出皇宫、辞别国母、辞别君王、太子骂妃;第三排:白鹤同伴、仙人献果、麋鹿来参、比丘××、神人说法、摩王奉送、桥夫问信、国舅参见;第四排:比丘说法、猿猴献宝、割肉×鹰、舍身×虎、麋鹿送路、仙人指路、上清显化、国舅同朝。这些壁画可谓细致精妙,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据说,这是明天启四年(1624)的作品, 也有四百年的历史。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4 北极宫东墙壁画,队友提供</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5 壁画观摩研讨</h3> 大家拥在东墙边聚精会神,老夫便闪身退出,另寻目标。来到西墙前,发现也有壁画。因北部坍塌,现存靠南部的几列,但泥水痕迹较东壁严重,只看清“君民瞻养”、“魔王×降”的字样。另,后墙大部坍塌,只西部残存,壁画缺损严重。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6 北极宫西墙壁画(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7 北极宫西墙壁画(西向)</h3> 从北极宫退出,发现南侧空地上有一相当规整的长方雕花石块,中央有长方凹槽,疑为碑座。但是,“什么碑呢?”据说,有关部门在蔚县发现了12通真武庙重修碑记及1处壁画题记,故可认为此碑座应为这座真武庙的重修碑记的配套设施。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8 北极宫门前碑座(北向)</h3> <b>4、南堡的北门与戏台</b><br> 过碑座,即沿砖阶踏步南向下行,迎面是高大厚实的堡墙。黑黢黢的堡墙,显然夯土而成,顶部有高低不一的灌木及杂草支楞着,诉说着古堡的沧桑岁月。堡墙上的门楼几乎同高,但有违一般营造规律,“门楼总要高过两侧的墙嘛”。这说明,门楼顶部曾经修改,被人为降低了。另外,这一带的堡门一般是砖砌筒拱门洞,但眼前这座不是。这是一座相对现代、疑为后改的门楼,左右的壁柱下石上砖、成色古朴,但过木及门楣部分应为后期。楣额青砖作框,顶有带菱角的四层砖拔檐,枋子内乃当地常见的“泥墼子”,想必不同的年代会变换不同的匾额内容。作为真武庙的配套设施,此门匾额上应为道教用语。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9 南堡北墙(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0 南堡北门(南向)</h3> 按说,真武庙多为二进院,其中的一进该在堡墙内侧。进来一看,门口内侧真有一定的空间,现在看只是格外宽大的街道罢了。蔚县一带,古堡多是南北向的主街,北端真武庙,南端戏台,王家庄南堡正是如此格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1 回望真武庙(北向)</h3> <p class="ql-block">  主街南端的戏台,与北端的真武庙遥相对应,这也是蔚县古堡标配。于是,戏台便是坐南朝北了,其后檐墙靠西山开后门。从朝北的檐口可以看出,戏台为硬山、卷棚顶,两山前出腿子,桃檐木上是常见的四层盘头,但戗檐砖素面,兽面瓦头与花纹滴水多残缺不齐,望板下的檐檀规整、厚实,枋间荷叶墩有三,檐柱在上下枋处均有雀替。东西山和后檐里墙上均有壁画,只是破损严重,大多模糊。相对清晰的是六扇屏风画,似为山石花卉组图。两侧山墙上的象眼绘的山水人物,不知如何故事?相比北边的真武庙,此戏台壁画工艺性偏低,檩、枋、雀替的彩绘也相对粗糙,且剥落严重。不过,总比新修的要原汁原味,值得一观。戏台旁边,还有几块滴水瓦,估计是檐口掉下来的,竟然完好无缺。于是,兔哥召唤尚在真武庙留恋的队友们快来戏台参观。</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2 南堡戏台(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3 戏台的檐柱与檐檩、檐枋、雀替(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4 戏台枋间荷叶墩(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5 发现戏台壁画(东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6 戏台东墙壁画(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7 戏台西墙象眼壁画(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8 观摩戏台边滴水(西北向)</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29 戏台在召唤(南向)</p> <b>5、南堡主街及两侧门楼</b><br> 从真武庙到戏台,该为古堡主街。主街两侧穿插着几条东西向的胡同,形成“丰”字格局。胡同里的民居大多上锁,但门楼可观。尽管大多相同的制式与材料,甚至工艺也都差不多,早已眼熟了,但老夫还是喜欢。那盘头的半混与枭砖打磨得那么精细,都想上手摸一摸。那挑檐木到底何种木材,能挑得起多层的砖块乃至整个外伸的檐头?那门头绘画多已模糊不清,但残存的每点画痕及残墨也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岁月,看着自个院里的人长大了多少娃又走了多少的老人们。想想,人都熬不住一滴墨,是不是很可怜?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0 南堡主街东侧胡同(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1 南堡门楼一(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2 南堡门楼二(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3 南堡门楼三(西向)</h3> 胡思乱想着,胡同里走出人一个。他手里拎着个塑料袋子,有点烧纸及供食。不用问,也知是上坟。他说,忘了昨天是清明,赶紧补一下。老夫心想,“这事儿还有补的呀?”看着胡同里半人来高的枯草,老夫真担心他嘴上叼的烟。据说,柏树乡环境整治工作颇有成果,其中王家庄得到上级表扬。估计说的是北堡,这南堡也该整理一下嘛。否则,不仅是卫生,安全都成问题。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4 偶遇王家庄南堡村民(东向)</h3> 这是个半废弃的古堡,原住民已很少。不过,这是南堡,北面还有北堡。据说,过去的堡子有墙圈着,人多了住不下,就要建新堡。于是,这一带就有了东堡与西堡、南堡与北堡,有的子母堡、兄弟堡,有的靠背堡、牵手堡,甚至多个相依的集群堡,比如水涧子三堡、苏家疃四堡、白家庄连环六堡等。从地形条件看,老夫以为这王家庄先有台地上的南堡,后有台地下的北堡。据说,南堡有对上马石很漂亮,但见队友已往北堡走了,便没顾得上去找。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5 南堡农家院墙(东北向)</h3> <b>6、北堡的石碑及其碑文</b><br> 北堡也有堡墙的,但现在的两堡之间也有部分民居,以至于南北堡有点连为一体的意思。其中的一个小卖部很有年代感,估计是上世纪的遗存,遂有队友在此小作流连。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6 南堡小卖部(东向)</h3> 去往西高庄的路穿北堡而过,但穿的不是古堡主街,而在堡墙东侧。这样,可以通过胡同东望雪山,有了居民门楼作前景,便有了多重映衬的画面。如此自得其乐,耽误了些时间,不见了廉哥,有点小忐忑。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7 北堡门楼(东向)</h3> 北堡同样寂静,难得见到村民。于是,问路都成了问题,好在到西高庄不远,手一指就成。只是,当地口音太难听懂,连老夫这半个张家口人听着也费劲。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8 北堡胡同(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9 北堡村民(北向)</h3> 期间,街边见到几块石碑。所谓碑,即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竖石,多镌刻文字,意在垂之久远。据说,“蔚县现存的石碑主要有三类,一是村堡落成碑,二是寺庙落成(重修)碑,三是名人墓碑。”眼下的石碑有的残缺,只是碎掉的一块,甚至碎为几块;有的相对完整,也只有碑身,上刻文字。无一例外,残碑都躺在地上,且既无螭首又无龟趺。<br>  可以理解,随着时代变迁、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石碑的断折与分裂在所难免。石碑虽残,但每一通每一块都展示着蔚县昔日的辉煌,以及精美的石雕图案和书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石碑镌刻的碑文,在述说着蔚县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感人故事。有专家讲,“蔚县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但遗留下来的文字很少,很多资料需要在石碑上寻找。”所以,现在躺在地上的这些残碑都很珍贵。<br>  大树下的这通石碑,看字迹应为重修三圣庙记事碑。北边的碾房已经废弃,门前还有一块残碑,有“经领人”及若干名字。这些用来铺路、任人踩踏的石碑,虽字面朝上,却相当清晰,还得感谢人们脚下留情吧。也许,人们对碑有种本能的敬畏,便格外地小心罢了。总之,南堡的壁画,北堡的碑文,大有看头哟!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0 北堡发现石碑(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1 北堡街面石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2 北堡街面石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3 北堡石碾(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4 北堡石碾前石碑</h3> <p class="ql-block">  估计,这几通石碑并非原地。行前功课,知王家庄北堡庙宇几座,虽观音庙不存,只留高台遗址,但现有关帝庙、金台寺残址,再加上碑记上的三圣庙,看来北堡庙宇起码四座。据庙宇数量规模看,北堡或为当年王家庄主体。其实,现在也是,王家庄村委会及小学都在北堡。</p><p class="ql-block"> 王家庄北堡的民居也较南堡规模大,但也是新的少、旧的多,还有些彩钢板的屋顶,破坏了村堡的整体风貌。古堡风貌与乡土人情,是我们走村串堡的主要内容。一路走来,有惊喜,有失望,简直五味杂陈。村中小憩的时候,查到了一篇王家庄孙福先生的作品,名为《想吃什么就吃》,主人公是个身患癌症的孤寡老人,面对乡亲们送来的各种美味佳肴却不能食了。极短的篇幅,读罢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如此唏嘘着出了村,村北的田野开阔,东南向的雪山仿佛近在眼前。于是,心境明朗起来,如云洞开,阳光明媚……</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5 北堡墙外雪山(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6 北堡村外雪山(东南向)</h3> <p class="ql-block"><b>参考资料:</b></p><p class="ql-block"> 《蔚县真武庙调查报告》,程长进、尚珩、关琪,《文武春秋》,2014.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关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u10zcd1" target="_blank">庄窠,杏花开,雪山来(走进蔚州53)</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htsn4h" target="_blank">永宁寨,雕进骨髓的灵魂(走进蔚州52)</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rug582r" target="_blank">天照疃南北堡访记(走进蔚州51)</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