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摸顶

上岛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新手死于追高,老手死于抄底,高手死于杠杆。”盲目的抄底摸顶风险极高。例如,抄底最怕抄在半山腰,重仓下可以让人血本无归。技术分析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一定的辨别能力,并应用在交易中获利。</p><p class="ql-block"> 一、怎样判断一个阶段性底部</p><p class="ql-block"> 1. 跌不下去了。跌不下去的形态特征:①走势出现了反转;②下跌趋势中,价格不再创出新低,或者新的谷底抬高了。这是最重要的底部形态特征!其技术意义是说明市场的买卖力量已经发生了逆转。③中长期底部的均线系统往往趋于平缓,有时出现粘合现象,价格在围绕均线的震荡中呈现止跌企稳迹象。④行情早期,均线呈现黄金交叉以及多头排列。</p><p class="ql-block"> 2. 技术面转强。在下跌过程的后期,通常会出现正背离现象,表明技术面状态正在转好,正背离现象通常是跌势将近末期的预警信号。一般来说,跌势中如果技术面状态仍未好转,则续跌的可能性较大,但是跌势中技术面好转并不一定意味着跌势将近末期,有时这种背离现象可能是低位指标钝化产生的暂时滞后现象,因此背离现象一定要结合价格形态和其他指标变化来研判。</p><p class="ql-block"> 3. 中长期跌势过程中的量价关系:从早期的“放量下跌”,到后期的“缩量下跌”,直到末期的“地价见地量”。其中,“放量下跌”主要是因为主力出货所致;缩量下跌是在跌势后期由于股民惜售,导致抛压逐渐减小;而“地价见地量”则是卖盘枯竭,做空动能已经释放完毕,股价跌无可跌,通常是大势见底的特征。</p><p class="ql-block"> 4. 一个大行情的出现取决于主力能否吸取足够的低价股票从而达到一定的控盘能力,而底部盘整区可以给主力提供足够的吸筹时间和空间,在K线图上也体现出典型的主力行为。以中长期底部为例,市场经过很长时间的下跌过程之后,处于“地价见地量”状态,对资金的进出非常敏感。当主力资金进场开始吸筹后,必然会引起价格的上升。为了达到吸筹目的,一方面,主力资金通常会悄悄进入,表现为连续温和的放量过程!另一方面,主力通常要用洗盘、挖坑手段严厉地打击並清除早期的投机跟风盘,同时阻吓其他股民跟风进场。这种行为在K线图上表现为:涨也坚定,跌也毫不犹豫,主力的操作手段往往使得整体局势很难判断。另外,说明筑底时的涨跌幅度会稍大。在筹码分布上,因为有主力资金的进入,底部盘整和主力洗盘操作的结果还会导致底部筹码峰密集,以及上面的筹码峰的下移现象。</p><p class="ql-block"> 5. 此外,还要研究中长期价格波动的周期性规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怎样判断一个盘整区是山底还是半山腰?</p><p class="ql-block"> 前面介绍了一个阶段性底部的主要特征,主要原因是空方力量的衰竭。反之,如果市场经过前期下跌(主力出货)过程之后,出现了明显的买进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主力继续强行出货必然会承担较大的风险,必须通过盘整来消除市场中的买力,下跌中继盘整便应运而生,其目的是为了后面的深跌,便于主力继续出货。因此在下跌中继盘整区(半山腰),主力的操作策略是营造底部的气氛,引导中小户和散户踊跃买入,然后一举击溃。由于缺乏主力的实质性买入,一般来说,在K线图上,主要表现为小幅涨跌,並且涨不坚定(如虎头蛇尾,虚涨实跌),通常也不会出现对重要均线有力的突破与穿越现象。这也说明下跌中继盘整区的幅度不会太大,通常会小于底部的涨跌幅度。在量价关系上,一般会持续之前的量能关系,重心继续下移,也不会出现连续温和的放量过程!筹码分布上,因为没有主力资金的进入,盘整区的筹码峰不会出现明显的密集和转移。(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