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日在河北省博物院南区二楼西侧的《战国雄风--古中山国》陈列展厅,面对繁多精美的出土文物,震惊不已。</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战国之世,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中山国是由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千乘之国。战国中山与齐、魏、燕、赵等强国相抗衡,耀兵称王于太行山麓。但由于中山国为游牧民族所建,历史短暂,史载缺略,遗迹湮没于地下,两千多年来鲜为人知,故称"神秘王国"。</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勘探了中山国都灵寿古城,发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和百余座平民墓,共出土文物两万余件,战国雄风再现于世。</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中山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堪称“中华辉煌”的灿烂文化。奇想巧变、设幻诡异的“虎噬鹿屏风座”、“双翼神兽”等闪烁着铸造工艺的炫目华美。</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惊喜的是“中山王三器”--大铜鼎、方壶、圆壶,上面刻满了长篇铭文,让今人看到了严整规矩、悠长秀丽、刀法洗炼的战国文字,其中铁足大铜鼎上刻铭469字,是国内已发现的战国时期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反映了中山文化的华丽风韵。</p> <p class="ql-block">古中山国,春秋战国时白狄的一支,鲜虞仿照东周各诸侯国在公元前507年建立的国家。今在河北省太行山东麓一带,中山国当时在赵国和燕国之间,都城在顾(今河北定州)后迁都古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因城中有山得国名!</p><p class="ql-block">山字形器是专属于国王的仪仗礼器,国王出巡或打仗时放在战车上,既表明了国王身份,又显示出了国王不可侵犯的气势,似汉字“山”,为中山国特有器物。展厅内部有机灯光弥补自然光的不足,展柜设置通过独立了灯光设施代替自然的光照,尝试营造厚重古拙的历史氛围;争取将每个文物凸显出来,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文化单位。</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506年,在燕南赵北之间,今河北省中南部,由白狄部落鲜虞氏建立中山国。后国都为晋国所破。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公元前381年前后,励精图治的中山桓公率鲜虞余众驱逐魏国统治者,中山复国,迁都在灵寿。此后,其国力很快达到了鼎盛时期,公元前323年,与赵、韩、魏、燕同时称王,留下五国抗衡的历史经典。到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p> <p class="ql-block">两千余年来,由于史载缺略,文物遗迹湮没地下,谜一般的中山国,鲜为人知。1974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发掘了中山王墓,勘探了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揭开了中山古国之谜。</p> <p class="ql-block">在两座中山王墓及城址内外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其中尤以各种错金银铜器、磨光压划纹黑陶盖豆、铜“山”字形礼器、 陶人俑拜山等精品为最。</p> <p class="ql-block">这些出土文物精品如今大多陈列在河北博物院“古中山国”专题展区,展区入口处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山国的铜山形器。</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周威公又见(晋太史)屠黍而问焉,曰:(晋先亡)"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其故,对曰:"天生民而令有别,有别,人之义也,所异于禽兽麋鹿也,君臣上下之所以立也。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康乐歌谣好悲,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臣故曰中山次之。"居二年,中山果亡。</p><p class="ql-block">--《吕氏春秋·先识篇》</p><p class="ql-block">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齐皆当此。"</p><p class="ql-block">--《吕氏春秋.先识篇》</p><p class="ql-block">赵主父使李疵视中山可攻不也?还报曰:"中山可伐也,君不急伐,将后齐、燕。"主父曰"何故可攻?"李疵对曰:"其君见好岩穴之士,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间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布衣之士以百数矣。"君曰:"以子言论,是贤君也,安可攻?"疵曰:"不然,夫好显岩穴之士而朝之,则战士惰于行阵;上尊学者,下士居朝,则农夫惰于田。战士怠于行者则兵弱也,农夫惰于田者则国贫也。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伐之不亦可乎?"主父曰:"善"。举兵而伐中山,遂灭也。</p><p class="ql-block">--《韩非子·外储说左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