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雾里看花</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 网上盛传“崖山之後无中国,明亡之後无华夏”,但现今中华文明却没有明显的断层,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何也?因为中华文明能够薪火相传关键是在于有文字和语言这两个载体,而李元昊建立西夏,发明西夏文,但随着西夏的灭亡,文字和语言的遗失,西夏文明当今何人能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文的交流,狭义上的地域空间距离的概念愈发模糊,普通话逐步走向大统,地方方言生存空间日渐萎缩,假以时日将会被同化或走向没落。</p><p class="ql-block"> 方言就其本质而言应为市井俚语,乡村乡音。池州相比较其他的区域在地域略显狭小,但语言丰富性和鲜明的地域特点较其他方言并不逊色,其特点有三:其一地域性非常明显,即使在村头和村尾都有很大的差异,里山马牙地域相隔很近的两地人都各说各的话。其二尾音较重,说出来的话有韵味,令人回味。其三语速较快,好像皖南这边都是较快的。大学时有一陕西宝鸡的同学,初始交流起来颇费力气,其语速慢的犹如一字一字的从嘴中蹦出一样。在池州街头偶遇妇女骂街,感觉就像从嘴里喷出来一样,其杀伤力可以想象。方言的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好和外乡人骂架时,你可以骂的吐沫飞溅,捶胸顿足,人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说云,而且能够引起当地人的共鸣,达到帮亲不帮理的目的! 其实保护贵池话的最好方式就是说贵池话。方言保存最好应该是上海话和广东话,因为两地民众都以方言交流。外来人员如不说当地语言将会被隔离和孤立。好像余秋雨在《上海人》一文中就说到上海话的由来和发展历程。书中写到:“上海人口语中有一句至高无上的反法语,曰“关侬啥事体?”。想来贵池话与之对应的便是“关你吊事!”,语中透露出的嚣张无以言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一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80多岁的贺知章应该为坚持说家乡话的楷模。当毛泽东在天安门上操一口湖南腔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湖南人民神气了,当邓小平操一口四川话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四川人民笑了!古人和伟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乎?说说贵池话,侃侃大山,聊聊家长里短。</p><p class="ql-block"> 当今的贵池方言,有网友质疑其血统的纯正性。就方言而言,它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语言。现今由于人口流动加剧,城市化的扩张,城乡差别的日益缩小,其另一鲜明的特点包容与开放就尤为凸显。纵观街头,南来北往操一口正宗贵池话确实不多,更多的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出现诸如“枞阳”、“桐城”,甚而“东北”腔的贵池话!这就是包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贵池话的传承也不是一朝一夕,通过潜移默化才逐渐形成今天的贵池话。人在他乡时,想念并不是贵池话如何说?而是在记忆的碎片中寻找贵池腔的韵味,回味之,思索之,以解思乡之情。</p><p class="ql-block"> 贵池方言同文字不一样,两者虽同为交流的工具。然方方正正的汉字是通过仔细推敲,揣摩才见诸于文,而贵池方言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交流沟通工具存在。只听说有文盲,还没有听说过话盲。大嘴一张,可以随心所欲的混侃乱聊。方言都是植根于群众土壤的,在传承的过程中又通过群众的创新赋予贵池方言新意。子子孙孙无穷尽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