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卧薪尝胆的主人公勾践,一直被视为在逆境中反败为胜、隐忍而后发的英雄(我认为称勾践枭雄比较恰当,他算不上英雄),几乎所有的评论均是对他的赞美之词,而他的另一面却很少提及。</p><p class="ql-block"> 勾践之所以在被虏吴国三年回国后能带领越人击败吴王夫差,一方面取决于个人坚忍和不屈的性格,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的两位大臣——范蠡和文种的秉力辅助。</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越国和吴国的战争自两个诸侯国成立就没有消停过,一直持续了三十五年(公元前506—471年),最终以越国消灭了吴国而告终。</p><p class="ql-block"> 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在越王功德圆满之后的故事却鲜少提及。</p><p class="ql-block"> 越王勾践赴吴做阶下囚的时候,范蠡一直是跟随的,陪着越王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在这期间,文种留在越国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把一个弱小的越国打理成兵强马壮、民众同仇敌忾的实力型国家。</p><p class="ql-block"> 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后,带领着勇猛的越人消灭了吴国。我们看看他取得胜利后是咋样对待他的两个谋臣的:</p><p class="ql-block"> 范蠡一直陪伴着勾践,对勾践的心理把控比文种要深刻地多,你想啊,一个王那么隐忍负重,能把仇人的粪便放进嘴里尝,那啥事还有他做不出来的。他明确知道勾践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一个人,同时也是个唯利是图的君王。勾践遭遇那么多磨难才取得最终胜利,他骨子里早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了,以他的个性也决不允许任何人和他共享劳动成果,即使对他有大恩大德的人。</p><p class="ql-block"> 范蠡劝文种离开勾践,这时候的文种哪里听得进去,好家伙,我现在离开岂不是多少年的努力都白费了?要走你走,我不走,老子还要做越国勾践的CEO,范蠡一声长叹,带着西施(历史上是否真的带着西施有待商榷)从事商业经营,以他的聪明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富可敌国的商人,也成为经商人的祖师爷(商人都会供奉和叩拜范蠡),文种的结局就比较惨了。</p><p class="ql-block"> 勾践完成打败吴国的大业后,看文种没有离开的意思,心情很不爽,这家伙真不识趣!就招文种进宫,送给文种一把宝剑,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当年先生教给我消灭吴国的7种办法,寡人只用了4种,就把夫差给干掉了,现在还剩3种办法没地方使, 要不在你这儿用用?”,这时候文种才如梦初醒,勾践这是要我命啊,临死之前,文种说了一段话,后来被奉为经典:“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大家都以为是韩信遭刘邦所杀前说的话,其实这句话并非出自韩信之口,韩信只是借用文种临死时的话抒发最后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讲卧薪尝胆的励志精神给孩子,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重新站起来的胆识和勇气,但缺失了另一方面的教育,那就是在人生路途中对老板或者合作伙伴选择的重要性,不管是打工或者寻找合作伙伴,首先考量的是这个老板或者合作者的人品是否值得你去付出和参与。如果你遇到的老板是勾践型的人物,那注定以后会很麻烦,因为在勾践的心里没有人性、道德、诚信和良知可言,唯有利益。他就像螳螂一样会啃食同类。你付出的再多,即使你是争取本该属于你的利益,在勾践看来都是不可以的,这是勾践处事的原则。一旦你的要求超出了勾践的心理目标,他可是毫不手软的。勾践这样做,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和刀郎的罗刹海市里“那马户不知自己是头驴,那又鸟不知自己是只鸡”描述的心理反应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普通的大众,没有控制局面的条件和机会,所以,和善良诚信正直的人打交道是一切的首选。不是所有人都像魏征一样有好运气遇到开明的李世民,也不像郭子仪对待李豫做缩头乌龟那样能沉住气,甚至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累的吐血能被刘备看到并善待,如果你自觉能力和手腕如同曹操一样卓绝,那汉献帝在你面前只能算个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