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残址

朱会君(蓝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在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圆明园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胤祯登位为雍正皇帝后,扩建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乾隆时期再度扩建,乾隆九年(1744)竣工。乾隆朝时,正值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乾隆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空前规模扩建和修造圆明园,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改建并完善了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之外,还在东邻新建了长春等园。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圆明、长春和绮春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园东西宽2620米,南北长1880米,周边外围总长约11000米,共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约140公顷。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是当时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文化艺术宝库,展示了我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同时收藏了各种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和艺术珍品。清咸丰十年(1860年),文源阁及其庋藏图书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浩劫中被焚殆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