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一兵的探亲变旅游 作者 毛 运生

毛运生

<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兵种,服役的第四个年头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当兵的前三年,连队大部分时间在黑龙江下城子,地处偏远地区。有一段时间我在辽宁鞍山团部体育集训队准备参加师里的运功会。鞍山距离北京就近了许多。我母亲在北京铁路部门工作,每年都可以享受铁路免票,她知道我的情况后,执意要来鞍山看我,我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同时自己可以专心训练争取好成绩,好歹成功劝说了母亲不要来部队探望我。</p><p class="ql-block"> 我的亲庭情况比较特殊,生母的家庭在北京。生父和继母生活在山西运城的夏县。两位老人都是我的至亲,探亲都是必须探望的。这两个地方都是我的探亲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我第二次享受探亲假,部队已从下城子回到了鞍山市。我决定利用这次探亲假的机会实现一次旅游的梦想。为此,我也是做了功课,在计算往返里程公里数,又估算车票费用之后,认为计划可以施行。当然,一切计划都埋藏在心里,不能吐露。</p><p class="ql-block"> 我正常的探亲路线应该是从鞍山北上沈阳经北京到山西。但是,我却从鞍山南下到大连,这也是我行程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啊!大连!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方的不冻港,我们部队多次在大连的金州湾打靶,都是军事行动,根本不可能去逛大连。这次放了单飞,个人行动,终于可以和大连亲密接触了。我游览了市容,逛了老虎滩公园。傍晚时分登上从大连开往青岛的客船,轮船将横渡渤海海峡。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在船上有两件事留在我的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事:船航行不久,海上就起了风浪,风浪虽然不大,但船体还是明显晃动,有人晕船,呕吐。我不晕船,在甲板走动似闲庭信步,我来到船边凭栏远眺天水一色,心旷神怡,忘乎所以随口向海中吐了一口口水,没留神当时正有海风吹来,海风将口水吹落在旁边一位男乘客的脸上,我赶忙上前擦拭,并连连赔不是,心里不断埋怨自已为何不小心做出有损他人的蠢事。令我没想到的是那位男乘客的态度十分大度,根本不在乎,连说没关系。事情的发生不是我的本意,是海风作祟,但那位乘客的宽容和友好(细想,也可能和我当时身穿那身军装有关系,人民群众对军人都是尊重仰慕的,他可能实在不好意思对穿军装的我发火)使我记忆至今难忘。人啊!多想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可以避免和化解多少矛盾和冲突!</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那就是我在船上邂逅一位北京美女知青,最初我是被她的歌声所吸引,记得她是北京林学院的子女,从黑龙江建设兵团回北京探亲休假,和我一样兼顾旅游,所以才经沈阳大连计划绕道青岛而后返京。因为年令相仿,都是文革过来的学生,经历相似,我那时又是一身戎装,操一口冒牌京腔,貌似文艺青年,多少有些文学素养(不像我连有个福建兵,和驻地女青年搭讪道:你看过红石这本书吗?那年代红岩一书很流行)。因此在船航行的一路上,我们谈得很投缘,她讲兵团的艰辛和趣闻,我讲部队的严酷和逸事。多年部队生活,哪能遇到这样的机会,这样的美女,我已经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现在回想,我们如果能够像泰坦尼克号的男女主角继续发展多好。只不过是别撞冰山。船到青岛,我俩在码头分手,心中未免有些惆怅,靠着顽强的自制力才使自己表现正常。没想到,第二天,在青岛的大街上我们又相遇了,只不过是几句寒喧之后匆忙分手。想起那时真是单纯,连人家的姓名地址也沒有留下,确实遗憾。</p><p class="ql-block"> 在青岛,我下塌的是北海舰队招待所。至于我为什么、如何找到那里,就记不得了。记得招待所管理人员也是当兵的,看过我的探亲证明之后,给我安排了房间,又告诉我食堂有饭。现在想想:我是空军,这里是海军,我是鞍山的,这里是青岛,解放军一家人,吃住免费!现在可能不一定行的通。</p><p class="ql-block"> 在食堂吃饭时,有一个转业干部或复员兵类型的人,手拿一卷写好的大字报侃侃而谈,说是要打倒北海舰队某司令员,当时已经是1974年了,怎么还有人在部队首脑机关搞四大?我仔细观察此人,营养不良,目光游离……是精神病患者,这类人也可怜,文化大革命变幻莫测的政治斗争和无处不在的惨酷整人,造成了更多人的精神出现了问题。</p><p class="ql-block"> 青岛这座山东半岛的明珠,美丽的港口城市曾被德国占领,著名的八大关是外国领事馆聚集地,保留了许多风格迥异的建筑。我还游览了海边,在栈桥留影。那时的青岛比较开放,许多女孩子穿着短裙,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在青岛短暂的逗留之后,我又乘火车来到了泉城济南。</p><p class="ql-block"> 济南火车站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高大而又精致,红色是主色调,能见到的墙面都是石头建造。当时这个济南的老火车尚未被拆除。它建于1904年,那时是亚洲最大火车站,由德国人设计,是一个哥特式建筑群,在建筑史上地位非同一般,曾被写进请华教科书。就这样的建筑,可惜于1992年被拆除了,应该指出,当时的济南火车站非常坚固,质量完好。十八年之后,2010年济南市召开有关会,又有人提出想按照原样重新建造,还有人作过调查,调查对象多数同意重建。细回想,类似的事情多了去,不可理喻。</p><p class="ql-block"> 我在济南游了大名鼎鼎的趵突泉。又来到三面荷花一面柳的大明湖。</p><p class="ql-block"> 在大明湖边,见一游泳之人立于一巨石之上,同浓重的山东方言喊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然后纵身一跳没入水中。搞笑乐观的气氛感染了游人。颇有名气的千佛山在市郊远处,我就没去。</p><p class="ql-block"> 离开济南,我又乘火车赶往泰安,来到泰山脚下,已接近日落。稀里糊涂看见半军事化的华东,或者是山东建设兵团招待所(记不清楚是华东,还是山东了),当我说明了住宿愿望并出示了部队探亲证明后,管理人员爽快答应,没有登记就给我安排了一个客房,同样是免费住宿。并告诉我:你明天一早要登泰山,起床直接走人就行。请看,对当兵的我多么放心,也说明当时的治安环境比较好。</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登泰山之前,在山下我先拜竭了岱庙,然后开始登山,山脚下悬崖峭壁之上留有许多名人石刻。我记得有冯玉祥先生的“那便是我”的诗文。登山途中又结识了两个年轻的登山者,一个农民,一个工人,我是军人。我们欢快地齐声附合:今天是工农兵三人游泰山。</p><p class="ql-block"> 登泰山比起登华山要轻松许多,华山险奇,而泰山因为是平地而起显得雄伟,尊为五岳之首。泰山顶上有气象站,好像还有个部队雷达站,庙宇有栖霞殿。在山顶体会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没走回头路,改道下山。而华山却是上山下山自古华山一条路。</p><p class="ql-block"> 告别泰山,我乘火车继续南下。以现在的眼光看应该去曲阜,拜孔庙。而当时的情况是全国都在批判孔老二。我没在曲阜下车,而是来在京沪线和陇海线的枢纽江苏省徐州市。</p><p class="ql-block"> 在徐州我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瞻仰了烈士纪念碑。而后,我又乘火车由陇海线西行直达西安,西安有我高中同学,还有我舅舅。逗留两日后,我便由西安折返进入山西,回到运城夏县老家。</p><p class="ql-block"> 在老家探望了父亲和继母之后,我又乘车途经上学和入伍所在地太原。之后又来到北京,看望母亲及家人。</p><p class="ql-block"> 最一段行程是从北京直达鞍山,如期归队。</p><p class="ql-block"> 我那一堆车船票怎么报销呢?去大连,青岛,济南,泰安,徐州,西安的车船票肯定不能报销。返程从运城到太原,北京,鞍山的火车票是符合规定的,能报。</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编了谎话,对连队指导员说往程的车票全部丢失,返程的车票全在。又建议将返程车票金额乘以二,就是应该报销总数。后来部队财务部门果然如此办理。公家的便宜一分不沾,自己该报的全报。</p><p class="ql-block"> 其实往程和返程的距离,我在地图上都量过,通过计算得知:往程和返程相比只多一二百公里,当时车票钱也就是十几元钱。多花十几元钱,我玩了好几个地方啊!真合算!这就是一个普通一兵把探亲变旅游的巧妙办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