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8月2日同样的随心,除了已定晚上入住延平(原南平),一如8月1日没有预定行进路线。</p><p class="ql-block"> 最终,8月2日完成了从江山耕读度假村→凤林镇南坞村杨氏→武夷山→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原南平市)的行程,入住闽北大饭店。</p> <p class="ql-block"> 听闻凤林南坞村有一八百多年的祠堂,临时起意,慕名前去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村口新建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好事多磨,导航引领我们避开大路从一田间小路进入杨氏宗祠附近。</p><p class="ql-block"> 凤林镇南坞杨氏高祖杨震,字伯起。他通晓经文、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20岁开始就一心一意自费设塾授徒,从事教育事业达30年之久。经他教授的学生中英贤甚众。大将军邓鹭十分敬重杨震的为人和学识,多次派人征召他到自己幕府出仕任职。已50多岁的杨震只好到邓府上任。</p><p class="ql-block"> 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经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平时没有报答杨震举荐、提拔之恩的机会,这次他特备一大包黄金白银,在夜静无人的时候把黄金送到杨震下榻的地方。看到王密做出这种事情,杨震狠狠地批评了王密:“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了解你的为人,而你还不了解我的为人。”王密说:“深夜无人知晓。”杨震说:“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杨震深夜却金,因而后人称其为“四知先生”。</p> <p class="ql-block"> 南坞村,已有近八百年历史。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2处,文物点22处,古民居96幢。"三月三"传统庙会列入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凤林唐、宋时称凤里,明代改今名。凤林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全镇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市级文保单位10个,文物保护点150多处;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其中南坞村为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杨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杨元通老宅:南坞72号民居,始建于清代后期(1644~1911),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做工精细。</p><p class="ql-block"> 坐东朝西,面阔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布局为前后二进一天井,五开间,左右为厢房,阁楼式,双层檐瓦面,对称二组马头墙,菱形壁地面。一进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明间为抬梁式梁架,三柱七標,后带单步。次间为穿斗式梁架用五柱。天井内、外围用条状青石铺设。左右为厢房,设回字纹花窗。上方设半封闭护栏阁楼。二进为穿斗式梁架前带单步用五柱。明间设花格窗。用材粗大,做工精细。天井中存有黄杨木和实心竹,据说有2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园内天井中种植的竹木富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南坞八角井建于宋代,井壁用河卵石堆砌,井面用条石铺设,井台用细条条石砌筑,井栏为八角形,现保存完好。井水甘冽,长年不竭。</p><p class="ql-block"> 1986年6月公布为江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神奇的八角井,水不断上涌,在井的一角开了一口,水从口水源源不断溢出,当地百姓利用溢出的水在井沿边洗涤衣物。</p> <p class="ql-block"> 除此还有杨氏外祠等</p> <p class="ql-block"> 王氏节孝坊也是特色建筑之一。王氏节孝坊始建于清嘉庆三年戊午八月,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复建于公元二零一七年。</p><p class="ql-block"> 王氏绸姑,生于清乾隆七年壬戌正月初一,三卿口王芝勉长女,南坞杨文在之妻,年十七归杨门,婚十月夫故无子,王氏誓死守节,以伯仲之子树本为嗣,才七岁,王氏尽力抚育,姑病五载,王氏侍养顺谨,守节三十八年,奉旨建坊旌表,王氏卒于道光五年乙酉九月廿一日,享年八十四岁。世代敬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点赶到武夷山,一路上感受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承蒙涧中真味岩茶厂刘红梅女士盛情,除了吃饭还让我们品了多种岩茶,也为我们讲解不少茶知识、茶文化,让我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原想九曲溪漂流,因人多无票,只好改变行程,不了托美女之福,有了意外之喜。游览了天心永乐禅寺,领略了佛教禅院的禅茶意味。</p><p class="ql-block"> 此乃碑坊的前后两面。</p> <p class="ql-block"> 天心永乐禅寺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是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有"五象朝圣"、"千叶莲心"胜境,为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因禅寺位居方圆120华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初名"山心庵"。</p><p class="ql-block"> 唐乾符元年(874年)中秋之夜,扣冰古佛在山心庵望月开悟,始有"天心明月"典故。后人为纪念扣冰古佛,把由心庵改名为天心寺。</p><p class="ql-block"> 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五月,朱熹拜访时居天心寺的道谦禅师,并向来访的大慧宗某禅师问禅,焚香论茗,引佛入儒,适然启悟,并从天心禅茶中证得"理而后和"的中庸之道,从"天心明月"中悟出"理一分殊"的理学主张。</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举子丁显赶考路上中暑,为天心寺方丈所救,被以茶入药治愈,后中状元。为报佛恩,状元以红袍披盖茶树,始有"大红袍"茶名。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礼部官员胡潆受命到武夷山找寻建文帝,并把天心禅茶"大红袍"带回进贡皇上,深受皇帝喜爱。永乐帝赐封寺院茶为"大红袍",并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扩充构体,极一方盛概。嗣后"大红袍"渐成为武夷某代名词,名扬天下,天心永乐禅寺也因此被尊为"大红袍祖庭"。</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南明幕僚阮锡逃遁天心,法号超全,亦佛亦茶,与寺僧共同发明了乌龙茶(武夷岩茶)制法。清顺治年间,明觉国师之师弟超位法师住持天心,大振禅风。康熙年间,方丈铁华上人杖锡京师,为皇帝说佛,震动朝野。康熙带赐书"佛"字,皇子诚亲王胤祉题赠"洞天花雨"乾隆年间,果因禅师驻锡,农禅并举。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德容大和尚奉旨重建天心寺,大兴土木,广增庙宇,钟鸣鼎食,僧众二百,跻身佛教"华胄八名山"列。光绪帝御赐五爪龙青花瓷画钵,帝师陈宝琛题写"福德因缘"匾额。道光年间,天心方丈赠予台湾举子林风池青心乌龙茶苗,被推广种植,成为台湾名茶冻顶乌龙。</p><p class="ql-block"> 清末至民国年间,道明、悟提、悟澄、妙常、明参诸法师相继住持,寺院长期繁荣,前后开设七场大戒,普度众生,成为闽北最大的戒场。住持、一代琴僧悟澄法师是武夷派古琴掌门人,其门生管平湖为新中国第一古琴大家。</p><p class="ql-block"> 文革中,寺院遭受严重破坏,文物被洗劫一空,庙宇长期被占为民居,构体多被破坏。</p><p class="ql-block"> 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古刹得以重光,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的泽道法师等僧人入住天心永乐禅寺,并得到了原福建佛教协会会长妙湛大和尚、台湾开证上人、传孝大和尚等高僧大德的鼎力加持,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十方善信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天心永乐禅寺倡导"人间佛教"的弘法理念,践行农禅并举的丛林宗风,弘扬"正、清、和、雅"的禅茶文化,日渐成为参禅悟道的心灵家园。</p> <p class="ql-block"> 大红袍溯源记载。</p> <p class="ql-block"> 天心禅寺与茶的源缘。</p> <p class="ql-block"> 天心永乐祥寺</p> <p class="ql-block"> 迷悟间通道(走廊)</p> <p class="ql-block"> 茶叶烘焙间</p> <p class="ql-block"> 天心寺后山上的千年厥菜</p> <p class="ql-block"> 从天心禅寺后山顺着天心问禅漫游道一路向下,从牛尾、牛肚到牛头,走完牛栏坑。</p><p class="ql-block"> 牛栏坑为武夷山景区传统正岩重要茶产区"三坑两涧"之一,位于山北章堂涧与九龙窠之间,是武夷山景区三条重要沟谷之一,受东西向张性断裂构造影响而形成,牛栏坑两侧岩壁高耸,涧底土质肥沃、日照较短,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因而成为武夷岩茶的重要产区之一,这里的梯式茶园、盆式茶园、钉阶都是独居特色。</p> <p class="ql-block"> 漫游道两边茶树均挂着牌子,有自己的身份证(二维码),可见此地茶叶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 不可思议题刻人为施棱,生平待考,其于民国时期镌于牛栏坑岩石之上。该石刻幅面95x290cm,距地高度540cm,属赞景题刻,意谓此处风景绝佳,产茶绝妙,不可思议!民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传说曾有一株"吊金龟"因暴雨从岩上滑落至此地,后被称为"水金龟"。先后两位主人为争夺茶树所属权将对方告至官府,由一株茶树而引发的"官司"让世人皆感叹"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此地茶叶的珍稀,品质的高贵。</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 燕子窠</p><p class="ql-block"> 燕子窠老茶厂,已是物是人非,只留遗址让后人观赏。</p> <p class="ql-block"> 武夷山茶土壤类型:泥质岩类约占全市面积的24.64%。主要岩种有片岩斜长角闪岩、千枚岩石、绿泥云母石英片岩、灰绿色云类片岩等10种,主要分布在吴屯、岚谷、五夫和星村等地。不一样的土壤成就了武夷山独特的茶品质。</p> <p class="ql-block"> 燕子窠是武夷山的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岩产区,位于九曲溪以北、三仰峰以西。这里有许多茶园,其中燕子窠生态茶园是其中之一,茶园环境相对多变,景色宜人,是上品“正岩茶”的主产区之一。燕子窠肉桂的特点是香味独特,外扬明显,且辨识度高,即使不是“老茶鬼”,也能深切感受到它的韵味。干茶色泽赤褐黑润,条索紧结匀整,蜿蜒粗犷。香气馥郁高扬,桂皮香和花果香次第呈现,岩韵十足,冷嗅时草木的清香与独有的山场气息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习主席来武夷山考察,来到了燕子窠提出了:做好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习主席走过的路上,沾沾喜气,感受青山绿水间的灵气。</p><p class="ql-block"> 今日享受了专车接送专人服务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 恋恋不忘,辞别红梅,赶往延平(原南平)</p> <p class="ql-block"> 来到延平已是华灯初上,街上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延平标志性建筑~~剑桥。</p><p class="ql-block"> 延平以前的名字有多个,包括南平、剑津、剑浦等。延平区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时称南平,寓意“南疆平定”。历史上曾多次更名,如唐置延平军、五代改剑州、宋曰南剑州、元为延平路、明为延平府、清仍之。</p><p class="ql-block"> 南平原名延州,后来因为建阳地区改南平地区,所以南平下设一个区,就叫延平区1。1956年析县城等地设南平市,1958年裁县入市。1971年后曾属建阳地区、南平地区。1995年撤南平地区设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p> <p class="ql-block"> 延平区九峰山上寺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