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斯瓦尔巴群岛的北极熊数量众多,所以常被称为北极熊岛。该群岛属于挪威,远在北极圈以北的北纬 74°和 81°之间,群岛中最大的斯匹次卑尔根岛,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超过台湾,人口两千多人,不及台湾的万分之一。人烟稀少的群岛上保留着原始的荒野、无尽的冰川和独特的寂静。行政中心朗伊尔城镶嵌在斯匹次卑尔根的Adventfjord峡湾中,周围山脉冰川环绕。小城拥有世界上最北的大学、医院、教堂和商场,机场于1975年开放。过去和现在,北极探险大都始于這裡。<br><br>7/2夜晚 飞往朗伊爾城<br>我们受困于奥斯陆机场已近两天,乘客们正在失去耐心,再延误两天,这次极地旅行可能将无法成行,因为6天不可能走完10天的环岛行程。突然,船方紧急通知,即刻赶往机场,晚10时起飞!幸福来得太突然! 3小时后我们飞临朗伊爾城。虽然已过半夜12点,冰雪覆蓋的山川在极昼的阳光下泛着童话般的蓝光,我们将在这极昼的阳光下度过随后的八天。<br>照片2幅-- 机翼下冰雪覆蓋的山川</h3> <h3>乘坐新下水的抗冰船,接受周到的服务,此行实在不算是探险。但是,极地天气和风浪以及动物踪迹变化无常,行程可能随时更改方向。丹麦籍信天翁号上共搭乘了150多名极地探险旅行者,船员与乘客比例为1:1.4。信天翁号是极地抗冰最高等级1A的抗冰船,在满是1米厚浮冰的冰海上可安全航行。此次行程是信天翁号的环北极熊岛处女航,我们将探訪著名的峽灣和冰川、科考基地小鎮、废弃的捕鯨基地和前苏联的礦場,當然,一个重点是尋找極地動物--尤其是北極熊。<br>照片4幅 -- 机场外的指路牌、信天翁号抗冰船、客舱、航线图</h3> <h3>7/3 初识冰川和海鸟,熟悉设施,享用餐饮<br>许多人仍被困在奥斯陆,我们却像彩票中奖,首批登船,一边等待着同船的旅行者,一边体验着船上提供的一切和阳光下的极地山川。斯瓦尔巴群岛60%的面积被冰覆盖,面积8450平方公里的Austfonna是除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盖以外全球最大的冰盖。群岛有2000多条冰川,冰川是巨大的气候档案,从冰芯成分和结构中可见北极气候的变化。距今250万年前到1万年前的更新世冰期塑造了今天看到的斯瓦尔巴地貌。 <br>照片3幅 -- 甲板观景、冰川、水鸟</h3> <h3>7/4 上午 冲锋舟巡游孔斯峡湾(Kongsfjord)冰川<br>信天翁号离开朗伊尔港,驶出冰峡湾(Isfjorden)向北航行,随即转入孔斯峡湾。我们乘着冲锋舟探访峡湾尽头的几条冰川。极地阳光下的冰川似乎也闪烁着生命之光。<br>照片4幅+視頻 -- 孔斯峡湾尽头的冰川</h3> <h3>7/4 下午 新奥勒松(Ny-Ålesund)<br>新奥勒松位于孔斯峡湾南侧,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定居点。这里本是挪威的煤矿定居点,1962年矿难后,矿区彻底关闭。目前,10多个国家在此设有永久性科考站。这里有机场、港口、博物馆和纪念品商店。挪威测绘局在新奥勒松使用精密仪器测量地球运动,周围20公里半径范围内实施无线电静默,船上行程中标明必须关闭 wifi 和蓝牙。我们乘冲锋舟登上了新奥勒松。碼頭路邊有一種攻擊性極強的北極燕鷗(Arctic tern)在築巢,它们會向因好奇而近前的行人發起攻擊。此時的行人只能保護頭部,將手高舉,任其啄咬。我們親身領受了教訓。<br>照片5幅+視頻-- 信天翁号和冲锋舟、北極燕鷗、各国科考站外景、北极黄河站 </h3> <h3>7/4 晚餐时 各路鲸鱼的聚会 <br>信天翁号驶出孔斯峡湾,继续沿斯匹次卑尔根岛西侧向北航行。北极海域夏季丰富的生物资源吸引着多种鲸鱼前来觅食,因此,夏季到北极地区的一些旅行者期待看到各种鲸鱼。行程第二天的晚餐时分,周围突然连续出现了长须鲸(Fin whale)、小须鲸(Minke)、座头鲸(Humpback)、白鲸(Beluga),和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Blue whale)。<br>照片4幅--长须鲸、小须鲸、座头鲸、蓝鲸</h3> <h3>7/5 冰海巡游,寻找北极熊<br>信天翁号沿群岛北部巡游,寻找北极熊。看似呆萌的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并且喜食鲜活的动物肉。北极熊可能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快速攻击,即使是 100 公斤以下的幼崽也具有危险性。北极熊通常不会将人类视为食物,但一只真正饥饿的北极熊连同类的幼崽都吃,还有什么不吃呢?<br>斯瓦尔巴群岛北部的浮冰,是北极熊捕猎海豹的主要平台, 因此,群岛北部也是探险航行的主要方向和海域,到达的距离以及确切的路线取决于天气和冰况。非常遗憾的是,因航程延误,我们全程缩短了两天,失去了追随北上浮冰的时间和机会。但是,据说不到北纬80度就不算真正来过北极。数十年前,进入北极地区,特别是北纬80度以上的地方,需要严密的规划,需要有专业的探险装备、训练有素的向导和支持团队。但是,今天信天翁号抗冰船在不知不觉中平稳地越过了北纬80度!然而,船长并没有忘记为大家备好证书。晚餐前的例行小结会上,探险队长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斯匹次卑尔根西北的Hinlopenstreteth海峡浮冰正在散开,我们将实现斯瓦尔巴群岛今年夏季的第一次环岛航行。这意味着我们将直抵两座北极鸟类悬崖。<br>照片3幅+視頻 --宁静的冰海和冰川、跨越北纬80度证书</h3> <h3>7/6清晨 Hinlopenstreteth海峡岛屿,巡山的北极熊 <br>清晨5时,有晨练者报告,一只北极熊在信天翁号附近,现正游向约2公里远处的岛屿。显然,这家伙是游泳高手,难怪北极熊被归类为海洋哺乳动物,只不过鲸鱼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平时沉入水中,而北极熊大部分时间在地面或冰面上。北极熊不仅在岸上能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长时间追逐猎物,而且在海中能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连续游泳数小时甚至数日。远远望去,这只公熊离水上岸,如在自家领地,四处巡视,翻找鸟窝...。斯瓦尔巴群岛当局规定,游轮必须与水中的北极熊保持至少1000米,我们只能远距离观望和摄影。<br>照片5幅 </h3> <h3>7/6上午 冰缘上的海豹和Hinlopenstreteth岛屿海滩上的海象<br>群岛周围有各种海豹、海象和鲸鱼。极地沙漠的海滩是许多海象的家园,它们以蛤蜊和能发现的任何其他软体动物为食。巨大的海象不怕被打扰,无论来者是北极熊还是人类。它们偎依在一起,犹如会蠕动的巨大肉堆。雌海象和雄海象的体重分别是600-1700公斤和2000-3700公斤,是北极熊的两三倍,而且皮厚牙坚,北极熊只能望肉兴叹。我们乘冲锋舟登上海滩,在规则允许的最近距离拍下了这些肉堆。这是我们第一次登上无人的小岛,根据当地规定,进入北极荒岛的人必须携带枪支,或者有携枪的人保护。<br>照片5幅-- 海豹和海象、持枪放哨的探险队员</h3> <h3>7/6-7/8 苔原上小巧玲珑的花朵和绿叶<br>斯瓦尔巴群岛只有 6-7% 的地面有植被,整个群岛都被永久冻土覆盖,夏季只有最上层的地面融化。植物要在极短的季节里完成发芽、长叶、开花、结子的整个生长周期,因此所有植物都很矮小。但是,苔原上仍不乏许多精致美丽的花朵。斯瓦尔巴群岛有 170 种植物登记在册。因为植物群极其脆弱,旅行者被告戒小心脚下,更不可采集任何花草。<br>照片4幅--北极苔原上的花朵(和驯鹿屎粒)</h3> <h3>7/6下午 Hinlopenstreteth海峡,淡棕色北极熊 <br>船员报告远处岛屿上有一只觅食的母熊。其实,在“北极熊岛”看到北极熊并非易事,所谓“熊比人多”只是诱人的广告。这只位于1500米开外的母熊是此行看到的第二只。这头熊的毛色明显带有棕色,或许是一只杂交的Polargrizz?北极熊从20-40万年前的棕熊演化而来,至今和棕熊之间没有生殖隔离。德国和加拿大曾分别报告在动物园或野外两种熊杂交后可产出可育后代。气候变暖使棕熊频频侵入北极熊领地觅食,甚至出现杂交。这是学界正在探讨的一个问题。这只熊的脖颈上还有一个套环,标志着这是一只被研究人员追踪监控的母熊。公熊脖颈比头颅粗,装上套环仍会脱落。<br>照片4幅--淡棕色的北极熊,Polargrizz?</h3> <h3>7/6下午 阿尔克山 (Alkefjellet)鸟类悬崖<br>远道而来的墨西哥湾暖流使这个北冰洋海域集聚了大量鱼类。群岛西北部拥有该地区最大的鸟类悬崖,约 30 种鸟类在此筑巢。绝大多数鸟类都是迁徙的,且都以海洋小生物为食,它们在巴伦支海、挪威海岸或大陆上过冬。所有鸟类在繁殖季节都受到保护。<br>信天翁号驶过斯匹次卑尔根东北角著名的阿尔克山,我们乘冲锋舟贴近布伦尼希海鸠(Brünnich Guillemot)栖息的陡峭悬崖。六万多只海鸠像企鹅一样笔直地站在悬崖上,有的鸟妈妈带着幼鸟在海中捕鱼。布伦尼希海鸠是地球上最能潜水的鸟类,它们会下潜 65-131 英尺去寻找食物。数万只成鸟在几无立锥之地的峭壁上同步产卵孵化。三周后,雏鸟从悬崖上跳入水中,不幸未落在水中的雏鸟常成为灰鸥和北极狐的猎物。短短的北极夏季一过,两个月大的新鸟就要跟随鸟群长途迁徙。自由的鸟儿不自由。<br>照片4幅+視頻 --阿尔克山悬崖、布伦尼希海鸠一家</h3> <h3>7/7上午 弗里曼海峡(Freemansundet), 熊妈妈和熊宝宝,饥不择食的北极熊<br>我们的地球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人类活动加剧了温室效应,北极夏季浮冰正加速消融,多数北极熊为了捕猎海豹随着浮冰远去。落在岸上的北极熊只能靠鸟蛋和鲸鱼腐尸勉强生存!当你夏季来到斯瓦尔巴群岛,看到的就是一些饥饿的北极熊。最感艰难的可能是幼崽和哺乳的母熊。小熊出生后头几个月完全靠母乳生活。熊乳的脂肪含量高达30%以上,小熊可以在半年内从十公斤长到五六十公斤。母熊食物充足才能维持小熊的生存,瘦弱的小熊不是饿死就是成为饿狼和公熊的猎物。新出生的小熊能活到两岁的大约只有一半。这时远处又出现了一只公熊,并向着这三只熊走来,熊妈妈立刻带着熊宝宝转身离去。我们乘冲锋艇沿岸跟随着这头公熊。它停在一条白鲸(beluga)发黑的腐尸旁,无精打采地扒拉撕咬了几下就放弃了,看来并不可口,也许原本也只是骨骼。<br>照片6幅 -- 熊妈妈和熊宝宝、啃食腐尸的北极熊</h3> <h3>7/7上午 弗里曼海峡—巴伦支岛(Barents)Kapp Waldburg鸟类悬崖和北极狐<br>信天翁号在弗里曼海峡航行,我们在巴伦支岛登陆,徒步走近深陷的三趾鸥悬崖。峭壁上無数的黑腿三趾鸥(Black-legged Kittiwake)在筑巢孵卵,崖顶上天空中到处都是黑腿海鸥。这里也是北极狐的乐土,它们常在悬崖下活动。北极狐是少有的常年生活在斯瓦尔巴的哺乳动物。北极狐有既长又软且厚的毛皮,体温保持在40℃,可抵御冬季的严寒。北极狐毛色是极佳的天然保护色,冬天雪白,夏天青灰。北极狐的食物包括鸟类、旅鼠、北极兔、鱼,有时也会打捞贝类。极度饥饿的北极狐也会相互攻击。捕獵時的北極狐,眼中閃爍著致命的寒光,口中露出尖利的牙齒,這還像是一隻可愛的小寵物嗎?<br>照片8幅+視頻--鸟崖上的黑腿三趾鸥、捕鸟的北极狐</h3> <h3>7/8上午 贝尔松德(Bellsund)峡湾,驯鹿<br>经一夜的航行,信天翁号已经从西边绕过了斯匹次卑尔根南端,并向北驶入了贝尔松德峡湾。两批探险团员分别跋涉约3公里和8公里,真切感受北极地区平缓苔原的原始风光。这里是驯鹿的家园。驯鹿是除了北极熊和北极狐以外斯瓦尔巴的唯一本土常住哺乳动物,凡有植被的岛上都有它们在活动。它们啃食小草和苔藓,又以其排泄物改良瘠薄的表土。驯鹿厚厚的皮毛在冬季可以保暖,到夏季则纷纷脱落,脱毛时的驯鹿真像潦倒的流浪狗。<br>照片5幅--驯鹿</h3> <h3>7/8上午 地质--从赤道到北极<br>在斯瓦尔巴群岛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地质时期的岩石,这在全球各地都极为罕见。根据地质学的研究,斯瓦尔巴群岛在3.5亿年前位于赤道附近,板块运动使该群岛逐渐向北漂移。6000 万多年前,位于海床上的斯瓦尔巴群岛与格陵兰岛撞击,使得海底沉积物上升到群岛西侧。贝尔松德峡湾独特的尖山上,已经发现的化石种类包括从单细胞生物到巨型恐龙的一切。普通人可以在朗伊尔的布林冰川附近采集到令人惊叹的植物化石。朗伊尔城有付費的化石狩猎之旅,而且,可以带回大陆的化石数量不受限制。<br>照片4幅--贝尔松德峡湾尖山、竖立的地层、冰川 </h3> <h3>7/8上午 贝尔松德峡湾捕鲸遗址<br>斯瓦尔巴群岛曾是捕鲸者的天堂。捕鲸的目的是获取鲸脂和鲸须。两百多年前最狂热的时期,群岛周围活跃着荷兰、英国和德国的300多艘捕鲸船,仅荷兰的每年捕鲸总量就有750-1250头。弓头鲸最受欢迎,因而最终灭绝了。捕鲸者离去时,俄罗斯人开始了越冬设阱诱捕,目的主要是获得海象牙、鲸脂油、北极狐和北极熊皮。随后轮到了挪威人,他们在冬季捕获北极狐和北极熊,在秋季猎捕雷鸟和驯鹿。逐渐地,捕猎设备的效能超出了物种繁殖的速度,直至有些物种趋向灭绝。<br>照片3幅+2視頻 --捕鲸船,鲸骨堆,捕鲸人木屋</h3> <h3>7/9下午 登陆鬼城-前苏联的煤矿Colesbulta(即Coles Bay,科尔斯湾)<br>信天翁号继续沿斯匹次卑尔根西岸向北航行,驶入冰峡湾(Isfjorden)后,转入科尔斯湾(Coles Bay)。科尔斯湾在朗伊尔西几十公里,前苏联曾有几百人在此采煤。工人们工作生活条件恶劣,他们分班轮流使用数量不足的床铺。后苏联在二十多年前炸毁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煤矿。几座楼房成了鬼城,而周边环境在慢慢恢复。<br>照片4幅 --废矿、楼房、码头、设备</h3> <h3>7/10 上午 朗伊尔城湿地保护区,藤壶鹅,灰鹅,白翅鸥<br>我们起床时,信天翁号已静静地停泊在朗伊尔码头旁,阳台外是熟悉的群山和冰川:信天翁号在极昼中完成了环岛处女航,这可能也是北極探險船隻在斯瓦巴尔群岛今年的第一次环岛航行。早餐后,我们步行游览朗伊尔城。湿地保护区里,各种水鸟在嬉戏,体型较大的是鹅和鸭。每年5月,藤壶鹅(Barnacle Goose)从挪威大陆抵达斯瓦尔巴群岛,8-9月飞回大陆。藤壶鹅有黑色的头和脖子,白色的脸,喜成群结队,也好呱噪。像布伦尼希海鸠一样,藤壶鹅大都以非常悲壮的方式开启一生:成年藤壶鹅在悬崖峭壁上筑巢,远离天敌,但雏鸟被带到悬崖边觅食,学飞时就从高高的峭壁上跳下,约一半的幼鹅会被摔死,或被乌鸦或北极狐捕食。灰鹅(Greylag Goose)也从欧洲飞来,会与其他鹅类混合,以草、根和叶为生。它们非常温顺,也会吃谷物。白翅鸥(Iceland Gull)在加拿大、格陵兰和斯瓦尔巴群岛的北极地区繁殖,然后向南飞往英国和美国过冬。 <br>照片3幅 --湿地、藤壶鹅、灰鹅和白翅鸥</h3> <h3>7/10上午 全球作物种子库和斯瓦尔巴大学中心<br>朗伊尔观景大巴可以带你参观其他一些地方。斯瓦巴尔全球种子库也被称为"世界末日种子库", 这个种子库旨在保护世界种子基因资源,应对各种自然或人为灾难,实现国际合作与共享。种子库深深地藏在130米深的山体中,外观低调,远离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br>号称世界最北大学的斯瓦尔巴大学中心由挪威九所大学共建,单独招生,每年有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从事与北极有关的生物、地质、地球物理、气候和旅游管理研究。船上一位美丽的探险导游就是该中心的在读博士生。<br>照片3幅 -- 全球种子库、大学中心</h3> <h3>7/10 告别北极<br>信天翁号停泊在朗伊尔城港口,我们回船享用最后一次北极午餐。告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再见了,信天翁! 謝謝你,北极,你讓人有幸見到周遊大半個世界也未曾見到的美景和生命!<br>照片3幅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