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集体化年代,乡间能人不少,隔壁村的“贼骨头”就是一位。打畚箕是他的拿手绝活,又快又漂亮又结实。</p><p class="ql-block"> “贼骨头”姓甚名谁?我不知道,相信附近村庄没有几人知道。</p><p class="ql-block"> 称呼他为“贼骨头”,他会不会生气?不会,绝对不会。年长的这么叫,年龄相仿的这么叫,比他年纪轻的,依然这么叫。别人这么叫可能有原因,他自己也这么叫,说明他已经非常认可这个绰号了。</p><p class="ql-block">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绰号,是因为他手脚麻利,动作灵活。听别人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家都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很少有其他想法。每天,他和大家一样出工,一起收工,没有什么异样。只是,出工也好,收工也罢,他从不和别人走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他干什么去了呢?原来,他在山里藏起一把篾刀、一柄斧头。收工后人们散开了,他避开所有人,拿出刀,砍一根弯的毛竹,一根直的毛竹。破篾、编畚箕、做扁担,很短的时间完成这几件事。随后,他找出斧头,砍断早就瞄在眼里的枯死的松树,劈成木柴,装进新打的畚箕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新扁担、新畚箕、新劈的木柴,是镇上人家的最爱。第二天他起个大早,咯吱咯吱挑到人家门口,连木柴带扁担畚箕,一股脑儿全卖给人家。拿了钱,到早餐店里吃了包子豆浆,晃悠晃悠回家,还赶得上生产队里出工。</p><p class="ql-block"> 农村实行分田到户以后,他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去搞私有了。是金子总会发光,后来他还当过村干部。前几年退下来,有一天,他打我电话,怕我不知道他是谁,开门见山地说:我是“贼骨头”喂,我想问你一点事……</p><p class="ql-block"> 哈哈,这个家伙!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