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屹论·摄影》</p><p class="ql-block">第四季~第40篇</p><p class="ql-block">图:梅子</p><p class="ql-block">文:毕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时,只需一个下蹲运动,就能拍出一张完美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经常用手机拍摄照片的朋友一定会有这种体会,那就是将镜头对准要拍摄的地方时,发现画面中不是多了一些元素就是少了一点内容。</p><p class="ql-block"> 于是,往前走两步,把多余的元素去除。或者,往后退几步,让那些没有框进画面的内容进入镜头。</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手机镜头属于定焦镜头,虽然是小广角,但不能像照相机上的变焦镜头那样站在原地伸缩调整。</p><p class="ql-block"> 虽然现在也可以放大多少倍了,但肯定会对画质有所影响,清晰度也会有所损失。</p><p class="ql-block"> 那如何才能既保障了清晰度,又要把需要拍入的元素都框入画面呢?</p><p class="ql-block"> 走,就靠两条腿走。前后左右的多走几步,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拍摄点位后再按下快门。</p><p class="ql-block"> 那如果周围环境不允许,比如在桥上或山坡上,无法前后左右地变换拍摄点位。</p><p class="ql-block"> 或者时间紧迫,只能赶快拍,没有多余的时间在此逗留。那么,就要在原地发生身体上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比如把手机高举过头顶来一个俯拍,比如蹲下身体将手机挨着地面往上仰拍。</p><p class="ql-block"> 这些小技巧都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的,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和数字尺寸,只要能较比满意地拍下来就是最正确的拍摄视角。</p><p class="ql-block"> 今天和朋友们分享的这张由梅子老师拍摄的照片,就存在着我们前面讨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猛一看,没有什么问题。构图虽然比较保守,属于中规中矩,但基本的技巧应用还是一目了然的。</p><p class="ql-block"> 左上角的树枝起到了前景的作用,让画面有了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高楼错落有致,那最高的建筑处于画面的左三分之一线上,占据着画面中最为明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近处的小桥曲折优美,和后面的高楼形成的竖线条有了一种横竖区分,使画面中的线条感既丰富又有韵味。</p><p class="ql-block"> 而水中的倒影,既让作品的立体感强烈,也是该片最大的亮点。</p><p class="ql-block"> 可欣赏良久,就是觉得不够完美,问题出在哪儿呢?</p><p class="ql-block"> 就出现在左上角的树枝与左边最高的那座高楼之间的距离上。</p><p class="ql-block"> 它们之间的空隙过小,以至于使得树枝显得过沉,有些头重脚轻。</p><p class="ql-block"> 而那高楼,本是画面中最需要突出表现的地方,加上水中倒影,应该有一种更加挺拔之感。可惜,上面的空间太小,增添了一种压抑之感。</p><p class="ql-block"> 这就回到了我们前面探讨过的构图方式问题了,如果作者站立的地方不方便前后左右地移步寻找最佳机位,那就只有原地采取措施。</p><p class="ql-block"> 很显然,身体只要稍微蹲下一点点,它们之间的空隙就会增加。这样,前景的树枝依然存在,只不过稍微少了一点点,而因为空间大了,那座最高的建筑也会显得更加高大。</p><p class="ql-block"> 当然,后期处理时,将对比度和饱和度也稍作调整。这样,画面的立体感和通透感就会强烈,照片的视觉效果,也会更加靓丽和清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摄影师简述:</p><p class="ql-block">标题《公园一隅》</p><p class="ql-block">作者:梅子</p><p class="ql-block">器材:iPhone 6</p><p class="ql-block">说明:在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到公园散步,看到这个场景还不错就拍下来了。因是侧逆光拍摄,局部有些暗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