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返程记录(四)走进德格印经院

闫如冰

<p class="ql-block">  2号早上的德格天晴了,昨晚睡得非常好,天气温度适合。露营地真是太棒了,建在两山之间,背后就是哗哗流淌的金沙江水,是个还没有正式开放的文旅地,叫“康巴文都”,环境太好了,一觉醒来近七点。</p><p class="ql-block"> 早上大清洗,所有人都洗头洗衣服,太高海拔不敢洗,怕感冒,高海拔最怕感冒,今天海拔温度适合,又有闲时间。</p> <p class="ql-block">  吃了老李做的刀削面片汤,八点半,印经院9点开门,距离不远,今天决定绿色出行,骑小黄车出发,感觉很棒,德格县城的建设环境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不单纯是“院”,按照今天的话说,则是出版社、印刷厂的综合体,不属于寺庙,是一个佛学院。</p><p class="ql-block">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为防火印经院没有用电,自然采光,所以每个屋子都不明亮。</p> <p class="ql-block">  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印版原材料是红叶桦木, 裁板,用微火熏烤后,放进粪池沤制一个冬天。 第二年,将木块取出,用水煮、烘干,推光、刨平后涂抹酥油作胚板。印版两面刻制。</p> <p class="ql-block">刻经版</p> <p class="ql-block">  印书用的纸,是专门采用一种叫“狼毒草”的草根皮制成的,有一点毒性,但对人体无害。这种纸韧性强,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我姐说挺贵的,有卖的,那么一大卷六百多。</p> <p class="ql-block">《大藏经》一律用朱墨(朱砂研细、搀胶,成红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用黑墨。</p> <p class="ql-block">  印刷时,两人相对而坐,书版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磙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印好的书页晾晒在各组固定区域的绳子上,干后收起,之后进行最后一次检视校对,质量合格的,才能送齐书室理齐、磨平,四周涂上红色,捆扎起来,即为成品。</p> <p class="ql-block">校对经文</p> <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也印制版画,所藏画版大体上可分为“唐卡”、坛城、风马三类。</p> <p class="ql-block">这是坛城</p> <p class="ql-block">洗经版,虔诚的藏民会喝一点这个洗经版的水,大概的意思把经文进入身体。</p> <p class="ql-block">晒经版,据说一百年晒一次。</p> <p class="ql-block">修补经版</p> <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井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这使德格印经院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特色。</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毕小黄车回到露营地11点多,时间正好,今天我们出发方向距离德格30公里地方在修路,限行,中午12点到2点只有两个小时放行。出发,时间刚刚好,一路畅通,路上停车看风景,过来一个小女孩,问我们会不会搭帐篷,爸爸带她们姐俩玩儿,买了个新帐篷不会搭。搭帐篷我们可太拿手了,也有十好几年的经验了。虽然是个新试样,带厅带边帐的,这可难不倒我们,研究一会儿,齐动手,帐篷就搭好了。父女三人连声说着感谢,他们是从我们晚上要到炉霍县城附近的村庄来的,又一次帮助到当地人。我说这次旅行做了不少好事,老李说多做好事,所以我们的旅行很顺利嘛。</p> <p class="ql-block">  晚上如期到达炉霍县城,安排妥当,到四川领地,该吃顿火锅吧,一致通过,四川火锅蘸料没有麻酱,是我不习惯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露营地是炉霍县城文化广场,吃饭回来,广场很热闹了,广场舞又围了一圈又一圈,他们还是藏族人居多,广场舞还是藏族风格,年轻小伙子不少,跳得还好看。</p><p class="ql-block"> 各地进藏出藏旅行露营的车也聚集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