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刘绍本老师讲过课

邢文书

<p class="ql-block">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看到报纸杂志上一些回忆老师、纪念老师、感恩老师、赞美老师的一篇篇美文,不禁使我的脑海里重现了刘绍本老师给我们讲课时的一幕幕截图。</p><p class="ql-block"> 2019年冬季的一天,我们石家庄市老年大学“回忆录写作”班的同学们听说刘绍本老师要来上课,大家都非常期待。刘老师半个多世纪在文学教育这块园地上耕耘,知识渊博,著述丰厚,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在文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回忆录班的同学,大都是通过网络、报刊、杂志上了解刘绍本老师的,谁也没见过“真人”,这次说是刘老师要来讲课,大家都很激动,可以说是翘首以盼。</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期“回忆录写作”班的学员,我觉得应该是听刘老师讲课时间最短的学生,刘老师之于我们,不过是个“一日之师”,真正授课的时间,实际超不过三个小时,二个多小时的课程,时间很短,但老师那儒雅的举止、不俗的谈吐、传奇的经历,温和的笑容,虽然时隔数年,仍历历在目,印象深刻,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那是2019年的11月18日下午2点30分,随着上课的铃声,在同学们的殷切期待中,刘老师准点出现在讲台上。他中等身材,体态偏瘦,精神矍铄,鹤发童颜,仪态端庄,步履稳健,慈祥的脸上带着和蔼的微笑。身着深色休闲装,手提一个上面印有“河北师范大学”字样的蓝色布包。他一上讲台,同学们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招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后亲切的说:“咱们先认识一下吧。”接着从包内拿出点名册,开始点名,每点到一个人的名字,这位同学回答:“到”。之后,老师的目光从点名册上移开,转向这位同学,在这位同学身上停留片刻,打量一下,再点下一位同学的名字。点名之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文学照亮生活”六个字后,便开始了讲课。不知为什么,他并没有按照常见的今天的课分几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几个小题这样的套路去讲。写作技巧,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素材收集等只字未提,而是从他自己讲起。</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1938年出生于北京,他上小学时北京解放,少年的他曾跟随着刚刚入城的解放军队伍“疯跑”,即激动、兴奋又新奇。上初一时,他是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在一次少先队的“队日”活动后,他把那次活动的情景写成了一篇短文,抄在了他们班极的黑板报上,这篇文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好评,这个过程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使刘老师很有成就感,从而在他年少的心灵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按刘老师讲的,当时引起他文学兴趣的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例如当时影响较大的前苏联记实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说到这里老师便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个故事。卓娅和舒拉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对英雄姐弟,姐姐和弟弟二人在少年时代就非常优秀,当国家遭到德国法西斯入侵,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时,正在上高中的姐姐卓娅,毅然故弃学业,投笔从戎,参加反法西斯游击队,对敌斗争机智勇敢,在一次行动中不幸被捕,穷凶极恶的敌人,对她进行了严刑拷打和种种非人的折磨,她宁死不屈,没有透露游击队的半点信息,绞刑架前,她镇定自若,视死如归,对在场的同胞说:大家不要悲伤,斯大林和我们在一起,红军和我们在一起,苏维埃共和国和我们在一起。最后被敌人残忍地绞死,壮烈殉国。卓娅牺牲后,她的弟弟舒拉报着为英雄姐姐报仇的决心,参加红军,他驾着坦克,奋力杀敌,屡立战功,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老师是带着感情讲的,他十分投入,显然沉浸到了故事的情节之中,被故事里主人公的事迹所打动,讲到动情处,老师几次哽咽。此时的同学们,有的用纸巾擦着眼泪,有的忍不住抽泣起来,同学们显然被这个动人的故事所感染,发生了深深地共鸣。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少顷,暴发出热烈的长时间的的掌声。老师接下来讲到,卓娅和舒拉的英雄故事,在莫斯科电台长时间反复播放,他们的感人事迹传遍了苏联的山山水水,深深地感动了苏联人民,千千万万个苏联热血青年,以英雄为榜样,纷纷拿起武器,勇敢的投入到消灭法西斯的战斗中,最终取得胜利。德国法西斯的最高统治者希特勒,曾经针对这一局面,气急败坏的叫嚣:如果有可能,要杀死两个人,一个是斯大林,另一个是莫斯科电台的播音员。至此迷底逐渐揭开,通过这个故事,老师巧妙的诠释了文学的作用之一,也就是以文化人的神奇力量。刘老师接下来讲到,这个故事后来被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写成了记实小说,又被翻译成中文传到了我国,在我们这个崇尚英雄且英雄辈出的国度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再后来,这位英雄的母亲应邀来到了我国。刘绍本老师本人曾从广播喇叭里收听了她给青少年们演讲的实况转播,时空跨过了七十年,老师还清楚地记得,这位母亲演讲的第一句话是:我亲爱的黑眼珠的孩子们(指中国青少年,因苏联人大都是蓝眼睛)……</p><p class="ql-block"> 正在大家全神贯注的听课时,第一个课时的时间到了,这时的同学们也顾不得年事已高的老教授已站着讲课一个多小时的劳累,纷纷走上讲台,把老师团团围住,让自己心中的偶像签名并合影留念,刘老师总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认真的一笔一划在同学递过来的本子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还应部分人的要求写下联系方式。当今社会流行追星,这天同学们也追了一次星,只不过追的不是演艺名星,而是人间文曲星。</p><p class="ql-block"> 课间休息转瞬即到,刘老师继续开讲,我记得他有这样几句精辟的见解:搞文学是甜蜜的苦役;文学不是谋生手段而是一种修养;文学能够让人活得明白,让赚到钱和没赚到钱的人都活得有意义;没有了文学,人就会显得俗气、没趣;搞文学可能出于兴趣爱好,但必然发展成对人生底线的考虑。他还给我们讲了我们向文学追溯着什么?文学到底是干什么的?接下来讲了文学四个方面的作用,即抒发内心、交流知己、文明传承和以文化人。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旁证博引,通俗易懂。使我们这些老年文学爱好者眼界大开,受益良多,对文学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好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欣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觉得时间很短,听刘老师的课也一样,在大家听得入神的时候,好像正在兴头上,课结束了,都觉得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 这两节课我自已的体会是,刘老师即没有授我们以鱼,也没有授我们以渔,而是带领大家找到了大海、锁定了鱼群。</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老教授不但知识渊博,平易近人,诲人不倦,而且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愿刘老师健康长寿,继续用文学照亮着别人,也照亮着自己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