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日闲暇,专门找居于县城闹市区一巷口的银匠闲聊。银匠不老,但干的活计来说是老祖先传下来的手工活,千百年是有的,所以还是叫“老银匠”觉得配得上这个手艺。过去的手艺人种类很多,都是能工巧匠,凭借一双手养家糊口。现在的手艺人少的可怜,几乎见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看传统手艺人手工制作银器也是一种享受。老银匠低头敲打矬磨,任它闹市的喧嚣,摊位前的人来人往,大隐隐于市,静心制作,很快一件古朴的手工制作的银器便打制好了。点根烟,静心继续等待下一位顾客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老银匠也兼做一些精细的修理活。这不,来了一位老者,从布袋子里拿出一个眼镜盒,小心打开,是一副带铜件的老眼镜,圆镜片,俗称“石头镜”,两个眼镜腿却是现在的塑料材质的,明显的是原来的坏了后装的,不伦不类。长期使用,眼镜腿松动戴不成了,老者说把这些配件都拆了换成现在的塑料或者金属的配件。</p><p class="ql-block"> 老银匠拿起眼镜看了看,说道,一副好眼镜,镜片是南海天然水晶石。哎呀,把我还惊了一下,一副眼镜还有这么好的材质。再听老银匠说,你看眼镜铜鼻架配件上还有落款。细看还就是有戳记落款“南京**”,后两个字看不清,是当时制作眼镜的商行。这幅眼镜还就是不一般。老银匠建议老者不要修了,保持原件,后续能找到老的眼镜腿了再修理。老者走时,老银匠还不忘叮咛,老石头镜不能“渴”了,平时不用时放到家里的水道(家里排雨水的水道)里。原来是要保持石头镜片的湿润度。就这样一件老物件就被保存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老银匠还就是不只是为了赚钱。</p><p class="ql-block"> 继续闲聊,说到老银饰,老银匠说一些人拿了老银饰来熔了重新打银饰,把老物件毁了弄成新的,他就不愿意,会给顾客做解释,尽量把老物件保存下来,那可是老一辈,或者老老一辈手艺人手工做的,有传统的工艺在上面,毁了就见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说前段时间还有人拿了老银饰来做成新的,当时老银铃铛里的核还在这里。台面上的一堆零件杂物中有颗小珠子,就是那个铃铛核,灰尘包裹着,也不知道啥材质,顺手拿起来在给银器降温的水盆里洗了一下,淡蓝色的颜色露了出来,细看是颗琉璃珠,有些斑驳和磨损,是颗老琉璃珠子。老银匠说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有看,这些东西他也莫用处,喜欢了拿去。</p><p class="ql-block"> 再洗了洗,还是很漂亮的一个淡蓝色老琉璃瓜棱珠子,也算意外收获,也算跟这颗珠子有缘,不然这颗老珠子会和那对杂物被一起扔了,隐于尘土。</p><p class="ql-block"> 老银匠摊子前的故事还不少,愿这样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还能听到更多得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