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让所有“暴利”回归薄利Original 壹瓢弱水 壹瓢弱水

塞翁

任何一种暴利赚钱模式经过多年的宣传演绎、信息披露、内幕曝光以后,都会被后来蜂拥而上的经营者欲壑难填的逐利本性推广、放大后,回归常态。最后也必然会出现一定数量“暴利秘籍”发现者跻身最后一趟末班车,而成这类市场的”接盘侠“。只不过不同规模的市场,资本的门槛和演绎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楼市也罢,电商也罢,共享单车也罢、直播带货罢。<h3> 楼市,作为最能影响中国老百姓生活质量的生活要素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坚挺暴利”,到今年(或者去年),开始出现巨大的反转。有文章称,房企迎来了真正再“洗牌”,也有文章称,楼市回归常态。全国新楼销售一片萎靡,无论京都、魔都、废都,还是湾区、特区、开发区,无论一线、三线还是十八线,楼市,几乎对于所有城市都是一个声音,“卖不动”。虽然各地出台了不少像鼓励“三孩儿”一样你无我有、你有我特、各具特色的刺激政策,但是消费者就像现今的年轻人面对父母的催婚催育一样,“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就像厌倦了去婚介所相亲一样,厌倦了去楼盘看楼,尽管现在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利好。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楼房的“金融属性”荡然无存,其“居住特征”开始逐渐“成为”楼房最显著的卖点。退回二十年,不,也许只要退回十年,回到2013年,那该是多么疯狂时代!!!无论是建楼、买楼、捣鼓楼,无不盆满钵满。简直就像“割韭菜”一样来得那么速度、那么容易。人们就像投资“矿山”一样,盲目地拥有着一套两套三套房产;如同旅游景区最后一拨没有买到纪念品的游客,拥挤在最后一个商店里,直至买够了与其他同行人足够数量的纪念品一样。除了开发商,没有任何人会感到有一天人们会对楼房的欲望可能减退。“开发商”成了这个年代有钱人的代名词。十年里,全国各地不知建起了多少高楼大厦、碧水佳宛、花园别墅,产生一代一代“出身迥异”的开发商。楼房越建越高,房价越炒越飙。直至国家出手,终于经过7年“房住不炒”的政令,居高不下的楼价得以平稳回归。这就是政策,这就叫做政令畅通。<h3> 暴利来源于市场短缺。想想中国楼市的发展过程,从全城仅有几栋“鹤立鸡群”到今天大厦林立、高楼满城,短短二十年,我们从低矮漏雨的土房搬进设施先进的楼房,简直是不敢想象的梦境,尤其是对于世界人口第一的农业大国,这是世界上多少人不敢相信的“蓝图”。从民间资本进场、金融杠杆的撬动、实现各方利益、楼市满足供应、坚持“房住不炒”,直至今天取缔了房地产“金融属性”,市场得以回归自然,形成今天平稳局面。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实现了楼房供应的总体平衡,这绝对是一项可以载入史册的历史成就。<h3>资本从服装市场、食品市场、电器市场、电脑市场、电商市场,车市、股市、楼市,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尝试,让人们经历从短缺到暴利,从暴利到薄利,然后进入供需平衡。这就是中国飞速发展这二三十年的模式,实现了商品供应从短缺到平衡的“过渡”。回想一下,上面的这些商品的供应哪个不是这个模式?正是这种模式,让我们这代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敢想象的梦想。从吃糠咽菜到牛奶猪肉,从彩电冰箱到手机电脑,从百货商店到超市电商,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小汽车,我们仅仅用了不到三十年,从土墙平房到楼房林立,我们也仅仅用了不到三十年。这三十年,民营企业做了巨大贡献。虽然说这三十年让中国人的居住水平仅仅提升了几个楼层,但是却经历了政策鼓励到市场运作,再到利润可观直至当下的稳定平衡,每一步都险象环生。下一步就像稳定其它市场一样,做好刚需和提档的供给,楼市趋于薄利,市场达到平衡,又一个成熟的市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如果大胆设想一下,以上这些产品,十四亿国人的需求如果全靠国家投入,我们得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岁月才能实现今天的成绩。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利用制度解决特殊问题的科学性。</h3></br><h3> <h3>当然,面对民营企业在各方面投资初期获得的所谓“暴利”,我们应该保持冷静认识。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我们不能因为一时一人的收益而忽视整个产业发展的过程;面对民营企业市场经济活动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应该属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随着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政策制度的完善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一些问题逐渐都会得到有效解决。接下来就是发展的问题,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创新。怎么创新?就是去发现新的市场、新的机会、与发达国家的新差距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比如提高全民素质、改善文化生活、提高三大球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等等上下功夫。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促进民营经济31条”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首次提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并且在更多领域、更多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放开。至少在数字高科、乡村农业、芯片网络、高端制造等行业民营企业已经看到即将到来的春天,下半年应该会出现新政策创新指导,让我们拭目以待吧。</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VfpQDVyTDYQq2SswsY9J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