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鸡鸣寺、博物院

子小三吉

<p class="ql-block">牛首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以“长期安奉世界佛教最高圣物—佛顶骨舍利”为主题,利用原有矿坑建地宫,长期供奉佛顶骨舍利。牛首山佛禅文化深厚,以“世界佛教文化新遗产”为定位,唐代法融禅师在此开创牛头禅,是佛教牛头禅宗的的开教处与发祥地,从南朝到唐有寺庙30多座,南朝梁代佛教盛行,与清凉山、峨眉山并为圣道场地,是唐代三大道场之一。</p><p class="ql-block">南京市“十二五”期间对牛首山进行开发保护,建设“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以“补天阙、修圣道、藏地宫、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为核心设计理念,全面保护牛首山历史文化遗存,修复牛首山自然生态景观。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的主要景点有佛顶宫、佛顶塔、佛顶寺、舍利大殿、舍利藏宫、南唐二陵、宋代岳飞抗金故垒、明代弘觉寺塔、摩崖石刻、郑和墓等。</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始建于西晋,南朝梁普通八年(公元527年)梁武帝在鸡笼山创建寺庙,使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后寺庙毁于战火。隋、唐、宋、元时期,虽有在寺庙遗址重建佛院,但规模、香火远不能和昔时相比。</p><p class="ql-block">直到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才在故址的基础上重建鸡鸣寺,占地高达一百余亩,寺内常住僧人有百余人之多,使这座古老的寺庙又重现异彩。明朝以后,鸡鸣寺逐渐年久失修,清朝康熙年间曾经大修过两次,康熙南巡时还为古寺亲笔题写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保护名胜古迹,人民政府决定重建古鸡鸣寺。从1983年动工,历经数年,将其修复,重新达到了明末清初时宏大的建筑规模。如今的鸡鸣寺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成为南京最重要的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名国立中央博物院,由文化部领导。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2013年,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完工。现今的南京博物院占地面积为13万余平方米,其中总建筑面积84800平方米,展厅面积26000平方米。博物院为“一馆六院”的格局,设有历史馆、特展馆、艺术馆、数字馆、非遗馆、民国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万余件(套),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p><p class="ql-block">2001年,南京博物院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