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切口疝微创修补术让患者免受痛苦

<p class="ql-block">  站立时腹鼓如孕妇,躺下后肿物才消失,76岁的赵奶奶受巨大腹壁切口疝困扰,导致生活不便,食欲消减。今年7月,我院普外二科专家团队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仅在赵奶奶肚子上打了3个“操作孔”并置入疝修补片。手术的成功实施,让老人家免受二次开腹补疝的痛苦。</p> 切口疝无法自愈且复发率高 <p class="ql-block">  “疝是指组织或器官离开原来的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入另一部位。”我院普外二科负责人王磊介绍,切口疝,通常是指腹部手术后,腹壁起主要支持作用的肌腱膜层愈合不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切口突出而形成的隆起,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一年半前,赵奶奶因肠梗阻导致肠坏死,最终只能进行部分肠管切除。术后,赵奶奶的肚子上便留下了一道长约20厘米的刀口。术后两月,赵奶奶时常感觉肚子疼,食欲消退,浑身乏力,家属观察发现老人的肚皮跟常人不同,咳嗽时会有一大块肿物突出,按压后又可以回缩。多次求医后告知需开刀手术,且会再次复发,老人不愿再次手术,近日,包块渐变大,有肠梗阻症状,家属便带着老人来到我院寻求治疗。</p> <p class="ql-block">  经综合检查后,赵奶奶被确诊为巨大腹壁切口疝,疝突出的直径长达20厘米。“患者年龄偏大、术后腹部愈合不良、切口感染、用力咳嗽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腹壁切口疝的形成。”王磊表示,患者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站立或用力时疝会突出或明显,平卧时缩小或消失,常伴有腹部隐痛、牵拉下坠等不适感,部分病人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  此外,腹部切口疝无法自愈,均需进行手术治疗。由于患者是二次手术,腹壁薄弱,若实施传统的疝修补术,不但再次手术难度高,术后还有着较高的复发率,不合理的修补方法,极有可能使病人走进“破了补,补了破”的不良循环。</p> 腹腔镜下微创开启切口疝治疗窗口 <p class="ql-block">  王磊介绍,除传统手术修补外,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正逐渐成为治疗切口疝的理想选择。该术式通常仅在患者腹部分别开出5毫米、10毫米、12毫米大小的三个“操作孔”,再将适当大小的防粘连补片置入并固定于腹壁内,加强腹壁强度,阻止腹腔内容物疝出。该术式无需开大刀口,创伤小,恢复快,大大降低复发率,且在术中能准确发现隐匿疝,避免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  针对赵奶奶的病情,若行传统疝修补手术,则至少需要在其腹部再开一个长约18厘米的刀口,考虑到赵奶奶年事已高,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王磊团队决定采用腹腔镜技术为其施行手术。</p> <p class="ql-block">  微创手术开启了切口疝治疗的窗口,但对操作者的要求极高。赵奶奶既往有开放性腹部手术史,腹腔存在严重粘连,术中,仔细小心的将粘连组织松解后,再把防粘连补片置入铺开,完全封闭住疝环并钉牢。手术进行顺利,术后一周,赵奶奶康复出院。</p> <p class="ql-block">  据悉,自2020年起我院开展切口疝微创手术治疗以来,已成功实施腹腔镜下切口疝、腹股沟疝、膈疝、食管裂孔疝等各类疝修补术。该科室利用微创疝修补的技术优势,不仅满足了切口疝患者“不愿意二次大开刀手术”的微创临床需求,还大大缩短了术后患者身体恢复时间,让越来越多的疝病患者获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