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友自外地归来,想看看铁路博物馆,但是疫情三年至今未曾开馆,我想起2017年参观此馆拍摄的照片还在睡觉,不如整理出来,以解友的遗憾,并与我的朋友们分享</b><div><b> 参观前,我一直自诩老铁路人,祖孙三代都在铁路谋生,以为对铁路够熟悉够了解,常念叨的耳熟能详的中东铁路、中长铁路也有个大概念,谁知参观之后却感触颇深,尤其是搜索了一些资料视频之后,才知道,对于中东铁路的前生今世所知甚少,铁路人不知铁路事儿,实感汗颜!这个博物馆等于是上了一课,到了退休才补上这一课,虽迟却也不遗憾了</b></div> <b>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位于南岗区西大直街84号。博物馆是于2016年由原铁路文化宫改建,全馆总面积7800平米,室内的展示面积5000平米。展厅按照中东铁路历史,分为历史馆、专题馆、特色馆、室外广场4部分。是由专业电影美术置景团队布展</b> <b> 这是一座百年老建筑,由俄罗斯建筑师康.德.捷尼索夫依莫斯科大剧院风格设计,于1903年建造,1911.12月竣工。成为当时俄国铁路高级职员的娱乐场所。解放后为铁路工人文化宫和图书馆。</b> <b> 这栋建筑,奢华大气,欧式装修与设施百年依旧,观铁路博物展的同时亦可欣赏这个建筑的华美气派。其实没退休前,没少在这里听报告,看电影和演出,但是,有点麻木,在经历了浩劫之后再看,又一种心境,庆幸没被破四旧毁掉</b> <b>展馆入口迎面是蒸汽机车的正面铜塑,上书哈尔滨铁路博物馆</b> <b> 步入展厅,与其他博物馆的展示类似,有图片、实物、影视屏播放、以及模型。专题的是,都印记着铁路建设的足迹。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实物都在诉说着中东铁路的风雨沧桑。我粗略的浏览一遍,这是我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先摡览再细琢磨</b><div> </div> <b>各展厅的图片。内容丰富,展现了中东铁路建设和演变的历程,解放后哈铁的建设与发展及辖属体制的发展变化</b> <b> 实物展。看着很眼熟。铁路员工制服,当时羡煞了多少人!大盖帽呢?没看着。肩章、臂章、胸帽徽章,瓷杯子大多在卧铺车厢有,职工们的大茶缸子倒是常见,那个铜质摇铃看着也很亲切,小时候看站台值班员很神气的摇铃,记不得是二遍还是三遍,火车喷出白气儿,耳熟能详高亢的“呜”的一声汽笛声、“酷嗤嗤”的启动声,奏响启程的音乐,出发!</b> <b> 这个展厅过去是个大舞厅,地板人字型,典型欧式,记得每次来都感觉地板擦得锃亮,估计跳起舞来一定很惬意。近日才听朋友告知,铁路的工人里,有一工种叫地板工,专门定期为这些场所以及铁路管理局高管家里打地板蜡</b> <b>舞厅怎么能没有音乐?这里是乐池,蜡像乐队在演奏</b> <b> 展馆除大量的图片、实物,还有微型模型与雕塑。这是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模型,解放后改为哈尔滨铁路局,建于1902年,铁路人称之为“大石头房子</b>” <b>石头房子很大,里面冬暖夏凉,门窗都是欧式风格,厚重而华美。连接前后楼的拱桥别出心裁,记得小时候去老爸办公室玩,走着走着就迷路了</b> <b>模型与雕塑大多在地下一层展厅</b> <b>这个展厅模拟候车室场景,右侧是候车旅客就餐场景,绿色邮筒的右侧是木质冰箱,现在在龙门宾馆,仍能使用,恐怕是现存的唯一的木质冰箱</b> <b> 候车的老外们正在就餐,杯里满满的冒泡啤酒、西餐刀切着香肠、右侧刚出炉的大列巴,哈尔滨人看着就亲切,都这么吃!</b> <b>来一个近镜头,哈尔滨的面包是一绝,至今保持俄罗斯工艺,用啤酒花发酵,用果木烤制,一出炉,那叫一个香!小时候大面包5斤一个,“大面包像锅盖”,属几大怪之一,现在个头小多了,也许不是缩水。家里人口没那么多了,吃不完呀</b> <b> 候车室墙上挂着列车时刻表,窗外是站台,隐约可见站台上车厢里匆忙的旅客</b> <b>地下展厅有一个厅是钢轨展,玻璃栈道下按轨距铺设,两侧是不同年代的钢轨、铆钉,还有叫不上名称的铁家伙,反正是与钢轨有关的设备</b> <b>这些钢轨最早的1894年生产的,最晚的也是1942年的,称得上是老资格了--百多年任火车隆隆碾过,依旧坚硬,经得起考验</b> <b>铺设钢轨都是在用沥青处理过的枕木上,枕木枕木,当然是木头做的了,但是这里却有特殊的枕--钢枕,用于满洲里一带,原因是那里虫害严重,估计木枕不抗咬</b> <b>这是蒸汽机车模型,对于机械,外行完全看不懂,只觉复杂,就是靠这些让火车飞驰,很神奇,当年瓦特兄弟的发明让社会科技天翻地覆。</b><div><b> 上图中有机车的锅炉,那时机车是烧煤,我曾见过火车行驶中司炉一锹一锹不断的向里扔煤,随着每一次动作,前面的开口自动打开,煤扔进去又自动关闭</b></div> <b>这一组是还原施工现场的模拟雕塑,场景、人物都栩栩如生,可以看出,设计勘测、监工都是沙俄人,出苦力的都是中国人,开山、架桥、搬运枕木</b> <b>这是沙盘,高铁线路,打开开关火车模型就会启动奔驰</b> <b>粗略浏览各展厅,对铁路博物馆有了大致的了解。</b><div><b> 我的体会,参观博物馆,一定得多看几遍,有的还要细细的琢磨,并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涉及早年,笼统看一看只会一头雾水,在图片实物的背后,还有着无数解读的故事,需要去了解、深挖,否则就失去了参观的意义。</b></div><div><b> 本以为,铁路博物馆会有解说员,毕竟很具专业性,但是没有,据说有团体才给解说,像我们散兵游勇只能自看自解吧,回来又翻找了一些资料,回头再看这些图片,就有了不一样的了解与领会</b></div> <div> <b>这是展馆前言部分,一副铜质浮雕令人驻足,《百年铁路 风雨历程》标题文字,除中文还有俄文、日文,即强占建造者、掠夺者都包含在这风雨中!浮雕包括了哈尔滨的地标建筑---防洪纪念塔、哈尔滨车站、索菲亚教堂、铁路局大楼、蒸汽机车,下面是凸出的两条线似铁轨,再下面是机车的轮子,我的解读是,铁路载起的哈尔滨。如果没理解错,真的佩服设计者的独具匠心</b></div> <b>这是展厅中东铁路的由来与变迁的图片,介绍的文字是简单的几笔带过,但却内含着近40年的耻辱与列强加注在东北的腥风血雨,没有详叙,涉及中东铁路的前生后世,种种战争经历及引起的权属、名称变迁,我把查阅的资料稍加整理编辑,加以展馆图片,简要的给朋友唠一唠,会挂一漏万,也会有很多错误,请朋友指正。</b><div><b> 中东铁路的由来</b></div><div><b> 1896年,沙皇俄国要修建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b></div> <b>这条铁路横穿欧亚大陆,从圣彼得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的,是当时世界最长的一条铁路</b> <b>沙皇要修铁路本来和邻国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是路线要绕过大清,那块地方都是沼泽地,地质很差,难以施工,沙俄的一财政大臣就提出了一个方案---借地大清,自赤塔进入,经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横穿而过直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不仅可以少绕1000公里,施工容易,而且还可以利用铁路攫取大清的资源与利益,直至侵吞大清</b> <b>在人家地盘上修自家铁路的荒唐计划,且侵略意图十分明显,能成吗?除非大清政府脑袋被门夹了,然而,真就成了,沙皇俄国采取名为帮助实则威胁和给点甜头手段让大清就范。</b><div><b> 其时马关条约的签订让大清政府赔银子的同时还割让了辽东半岛,其他列强怎肯让日本独占便宜,于是以沙俄为首,联合德、法,逼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沙俄又低息贷款借给大清4亿,一个救世主的角色与无能腐败透顶大清谈判,那是一点悬念都没有的</b></div> <b>1896年5月,李鸿章作为公使前往莫斯科参加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代表大清与沙俄签订了一个秘密协议,为《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约定,允许沙俄在东北建设铁路,一旦日本侵入,俄方运用铁路运送军队物资。这就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所谓的“联俄拒日”。约定,铁路由沙俄经营,80年后交还大清,俄方华俄道胜银行发行股票所得,大清的角色是合作方,以500万白银入股,设立了一个“吉林省铁路交涉局”,你看这名字就知道,啥权利没有,有事儿“交涉”!</b> <b> 这条铁路从满洲里到绥芬河全长1514公里,途经站海拉尔、博克图、扎兰屯、昂昂溪、哈尔滨、直至绥芬河,俄语署名:Китайско-Восточн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简称КВЖД,是“中国东方铁路”的意思,亦称“大清东省铁路”,冠上大清仅仅是为了大清的脸面,直至后来人们习惯简称为中东铁路</b><div> </div> <b>盛大的开工仪式。 1897.8动工</b> <b>你以为这就完了呢?侵略者哪能就此满足,1989年,沙俄以护路为名,又与大清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在旅顺驻军,自哈尔滨到旅顺、大连修建一条铁路,与原铁路线形成“丁”字形,铁路人习惯称下面即南部线路为支线,自然上面即北部线路为主线了</b> <b> 二条铁路,沙俄采取的是双向推进施工,主线分成13段,支线增加6个段,后来铁路的“段”的称谓,就是这么来的。施工的技术人员与监工都是沙俄高薪聘来的,工人前后有17万人,大都是从山东、河北逃难来和当地的华人,被沙俄人称为“老博代”,即苦力,估计我爷爷就是这伙老博代之一,干最苦最累的活儿,拿最少的工薪,日10戈比</b> <b> 这是兴安隧道,长达3700米,最高难度的施工段。</b><div><b> 中东铁路的修建是十分艰难的,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满洲里海拉尔都属于高寒地带,而牡丹江横道河子一带是大兴安岭山脉,挖掘修建隧道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沙俄聘请了意大利专业团队500人做专业指导与关键项目施工。刚开工就赶上义和团运动,停工了,后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辛丑条约签订,俄获得1.3亿赔款,再加上5072万两白银义和团破坏铁路赔款,便宜占得差不多了,俄方继续施工隧道。并趁机派兵17万,称“护路”</b></div> <b>分段施工,逐步通车,至1903.7中东铁路全线通车。</b><div><b> 谁能想到,就这条丁字形铁路,竟然在后来的半个世纪里,经历了列强多次抢夺的激烈战争,几易其主,土地的所有者完全没有主权</b></div> <b>这是第一任铁路局局长,霍尔瓦特</b> <b>线路开通不久,1904年日本人对沙皇俄国在东北占这么大便宜气不过,即对俄舰队一顿狂轰滥炸,挑起日俄战争,最终日本人胜,两家协商,把长春以南即丁字下面铁路线交给了日本,日本人把这一段称为南满铁路,以北依然由沙皇俄国占有,仍称为东清铁路</b> <b>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沙皇,本应交给中国的中东铁路,斯大林怎么会舍得交出,于是,中东铁路仍然姓俄,变成了苏维埃政权占据</b> <b>1931.9.18,日本占领了东北</b> <b>俄方不堪日本人 的骚扰与破坏,也打不过,只好与日本人握手言和,把中东铁路以1.3亿卖给日本,两个强盗根本没理会中国。交接时,你看日方局长佐原笑得多开心,从此,日本理直气壮地统治了东北并把持着中东铁路</b> <b>日株式会社的车票</b> <b> 自此日本依中东铁路为起线大规模建设各延伸铁路线,连接山东、朝鲜,全面铺开,疯狂运送回国大量的木材、煤炭等矿产</b> <b>1945.8.150万苏联红军率5500辆坦克进入中国向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仅用14天即击败70万关东军,日本战败投降。6.14,苏联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合并为“中国长春铁路”,人们简称中长铁路。归中苏共有,共同经营,30年期满无偿交还中国</b> <b> 中长铁路示意图</b><div><b> 1946年,苏联撤离东北,并撤走全部铁路设备,三年内战。,中共胜利</b><br></div> <b> 新中国成立,1950.2.14中苏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约定,52年底前苏联将中长铁路全部财产移交给中国,此前中苏共同管理不变,双方代表现任职务改为按期轮换制。</b> <b> 我忽然想起曾见过老爸的一个任命里似乎有苏联人的名字,翻腾了一阵终于找出来了,1952年的,果然当时的局长是俄方的格鲁切尼夫,内容是工程师改为主任工程师,填充是手写的,薄薄的一张纸,给人很不正规的印象,难为老爸咋保留下来的</b> <b> 协议还约定,苏方派1000多名专家在各部门任职,帮助修复被破坏的铁路,培养中国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一对一学习</b> <b>1952年12.31,哈尔滨,周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部接收了中东铁路,苏联专家陆续撤离。从此,中东铁路,额,应该称为中长铁路了,才属于了中国</b> <b> 这条铁路,不仅仅有着粗线条的争夺战,还有围绕着它发生的许多腥风血雨的故事,比如张作霖皇姑屯被炸,张学良战败丢失熊瞎子岛,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等等,哪一段都令人惊心动魄,留待我们慢慢再了解。</b><div><b> 中东铁路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百年余尔,留给我们的却是难以忘怀的国仇家恨与痛定思痛后的深思</b></div> <b> 铁路徽章。左是中东铁路徽章,右为解放后的徽章。对徽章啰嗦两句。解放后的徽章是谁设计的,你知道吗?原来我是不知道的。设计人叫陈玉超,沈阳人。征集徽章时他的设计稿被录取,寓意大概是3点,1、第一眼可看见的是外面人字,意人民 ;2、中间工字形似钢轨横断面,意铁路---人民铁路;3、整体看字是工人,图形看是火车头的正面形态。</b><div><b> 当时给的报酬是800斤小米,那时可是不得了的,1950年刚解放</b></div><div><b> </b></div> <b> 想起来忘记外面的展览了,得补充一下:展馆外面有一辆绿皮客车车厢,停在标识为哈尔滨的站台上,车厢里面有卧铺、餐车,后面还有一蒸汽机车车头,詹天佑塑像,这些都属于展馆内容</b> <b> 关于中东铁路,沿着这条线的站点如今建立了多个中东铁路博物馆,据知有横道河子、安达、博克图等,我曾与好友去横道河子馆参观过,补充了许多知识。也许,有机会沿着这条线走一走这些博物馆会有更大收获。嗯,这是个好主意</b><div><b> 铁路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希望来交流</b></div><b> 谢谢收看<br>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