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作于1997年,原题《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第三部分,原载《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6期)陈志远2023/8/1转载</p> <p class="ql-block">从“猫论”、“摸论”到“不争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邓小平的“三论”</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理论上的两大历史贡献:一是重评了毛泽东思想,二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亦即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作为一个伟大的理论家,邓小平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表现在他的“三论”(即“猫论”、“摸论”和“不争论”)上。</p> <p class="ql-block">当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他也面临着党内的种种责难,诸如“砍旗”、“丢刀子”等等。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邓小平正是沿着毛泽东所倡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向,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p> <p class="ql-block">人们将邓小平的哲学理论概括为“三论”(“猫论”、“摸论”和“不争论”)。如果我们将邓小平的“三论”(生产力论、实践论和不矛盾论)与毛泽东的“两论”(实践论和矛盾论)结合起来考察,其中脉络异常清晰,从中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思维历史演变和逻辑关联的基本轨迹:</p> <p class="ql-block">其一,邓的生产力论填补毛的思维空白,回归历史唯物主义。毛的“两论”基础不在历史唯物主义,而在辩证唯物主义。邓的“三论”基础既有辩证唯物主义,更有历史唯物主义。邓小平的“猫论”,其思想实质是生产力论,也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喜欢引用他的战友刘伯承所讲的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2]这一句话在传闻中变成“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经常被人们讽刺为是只讲生产力决定作用,不讲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能动反作用的生产力论或者唯生产力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对此,毛泽东以师长的口吻讽刺说:“他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还是‘白猫、黑猫’啊,不管是帝国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3]为此,邓小平自我解嘲说:“我是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4]其实,生产力论或唯生产力论,就是经典历史唯物主义或正统马克思主义基本组成部分。毛讲“造反有理”、“斗争哲学”、“阶级斗争为纲”,邓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两种思维方式:一是“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毛的思维是革命思维、战争思维;二是“不立不破,立字当头,破在其中”,邓的思维是建设思维、改革思维。毛走向了政治决定论或政治一元论,但邓却未走向经济决定论或经济一元论,而是更倾向于系统思维。</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在两个方向上丰富了生产力论:一是丰富了生产力概念的内涵。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5]的著名论断,以后更进一步主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把知识分子提到第一”[6]。科学技术和脑力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要构成要素,这就在深度上深化了生产力理论。二是丰富了生产力概念的外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的著名论断:“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三者一致反映生产力标准与综合性尺度相统一,这就在广度上拓宽了生产力理论。</p> <p class="ql-block">其二,邓的实践论与毛的实践论同中有异。邓小平的“摸论”,其思想实质是实践论,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喜欢其同事陈云说的一句话是:“摸着石头过河。”[8]邓小平具有类似观点:“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9]这一句话经常被人们讽刺为是只讲感性经验,不讲理性思维的经验主义、功利主义或者实用主义。其实,毛讲“实事求是”,邓讲“解放思想”,二者是一致的。但是,毛泽东的“实践”以革命战争为原型,邓小平的“实践”以建设改革为原型。这一基本差异派生其他差别。譬如,前者强调经验和智慧(“盖然性”认识),重视工农群众,注重政治思想;后者强调理论和知识(“确实性”认识),重视知识分子,注重专业业务,等等。当然,这是相对而言。比较而言,在毛那里,轻重分明,在邓这里,强调毛所忽视的,但也没有忽视毛所强调的,毕竟邓之于毛有着传承关系。</p> <p class="ql-block">其三,邓的不矛盾论与毛的矛盾论异中有同。早年邓强调“三不(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主义”,晚年他强调“不搞争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0]作为邓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矛盾论”的一个否定表达,就是“不矛盾论”(“去矛盾论”,其中将“不”解读为“去”,“争”解读为“矛盾”,“论”解读为“理论”,也就是说,不是“不—争论”,而是“不争—论”,这样意思就深刻了许多)。它的意思不是否定矛盾,而是一种搁置矛盾或悬置矛盾的原则、方法,反对人为激化矛盾、扩大矛盾。“不搞争论”,就是不搞无谓争论,不必在意识形态上纠缠(诸如“是马非马”、“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等等),不能搞到妨碍实践地步,因为问题归根结底不是在认识层面上解决的,而是在实践层面上解决的。实践解决矛盾,就是博弈,或零和博弈(一方之所得为另一方之所失),或负和博弈(双输),或正和博弈(双赢)。毛的矛盾论只注意到一种可能——零和博弈,邓的不争论还注意到两种可能——双输、双赢。在零和博弈没有可能(譬如双方“斗则两害、和则两利”,不能“你死我活”,只能要么“同归于尽”,要么“和平共处”)时,就应避免双输,争取双赢,就要悬置异见,求取共识。其实,“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摸论”(“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蕴含了“不争论”。因此,不矛盾论是生产力论—实践论的要求。矛盾论更适用于革命和战争,不矛盾论更适用于建设和改革,二者相反相成。</p> <p class="ql-block">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按说他们两人具有相似的生平和阅历,也都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但毛执着于革命战争时代的光荣记忆,邓却满怀着和平建设时代的辉煌梦想,这是邓小平超越了毛泽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自称“实事求是派”:“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末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11]李泽厚认为邓小平的思想个性是“实用理性”。[12]务实而不务虚,是邓小平的思想个性。“猫论”(生产力论)、“摸论”(实践论)和“不争论”(不矛盾论),是邓小平发明的“三论”,是邓小平思想个性的集中表现,是邓小平的主要思想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