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唐遗宝看见大唐盛世(我在陕博拍文物)

熙怡微笑

<p class="ql-block">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以诗词为代表的大唐文化俘获了无数观众。诗词里的长安让人无限向往,历史中的大唐更加璀璨耀眼。</p><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公众号发起了“我在陕博拍文物”摄影作品征稿启事,我六月份西安之行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是整理出一些国宝照片,让陕历博的馆藏国宝为您解读大唐繁华!</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特别说明:文物介绍文字来源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公众号。</b></p> <p class="ql-block"><b>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唐)</b></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号称唐代高级香包,白富美专用 “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p> <p class="ql-block">说到香囊,大家都想到是丝绸棉麻的材质。但是这个香囊外壁银制,圆球形,通体镂空,从中间平均分割成两个半球形,上下球体之间用球链和活轴相套合。下部球体内又设有两层银质的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内机环、外机环、焚香盂(放香料、佛经用)、外壁相互用银制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在重力作用下,香盂口始终向上,里面放的香料、香灰不会洒落。</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给我们展示的文创工艺品香囊内部结构。</p><p class="ql-block">据说N久以后,陀螺仪也是这个原理。直到16世纪,欧洲才开始出现类似的"万向支架"以避免海上颠簸。</p><p class="ql-block">香囊是唐贵夫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无论狩猎、出行、游玩,均随身携带,所过之处,香气袭人。唐代的香囊不仅是熏香用具,还用于佛事,即将佛经盛放在香囊之中,随身携带,能起到消灾辟邪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让人联想起玄宗和杨贵妃在马嵬坡前生离死别的器物!这是集智慧与艺术的巅峰之作!构思设计精妙绝伦! 古人是多么讲究、优雅。</p> <p class="ql-block"><b>青瓷提梁倒灌壶(唐)</b></p><p class="ql-block">第一眼看见这个壶,并没有很惊艳,毕竟我大中国瓷器精美绝伦的瓷器太多了,吸引我的不是它的外观,而是它不同寻常的设计。它的壶盖打不开的哦,那么如何注入水或者酒的呢?</p> <p class="ql-block">原来倒灌壶主要利用的是物理学中“连通器”的原理:酒是从壶底倒入的,灌酒时先将壶体倒置,酒从壶底的梅花孔注入,壶底有一根漏注将酒隔开,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壶放正后滴酒不漏,真为古人精妙构思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现在再来看它的造型,这件倒灌壶是耀州青瓷的极品。倒灌壶的提梁上是一只翘首欲飞的凤凰,凤凰意味着吉祥,壶口是一只正在哺乳的母狮,狮子是威武的象征,绚烂的牡丹花在壶腹部绽放,牡丹是富贵的标志,精巧的设计,别致的造型,世间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唐)</b></p><p class="ql-block">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p><p class="ql-block">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騄骥舞华冈。</p><p class="ql-block">连骞势出鱼龙变,蹀躞骄生鸟兽行。</p><p class="ql-block">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p><p class="ql-block">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p><p class="ql-block">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p><p class="ql-block">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p><p class="ql-block"><b>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b></p><p class="ql-block">远听明君爱逸才,玉鞭金翅引龙媒。</p><p class="ql-block">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p><p class="ql-block">影弄日华相照耀,喷含云色且徘徊。</p><p class="ql-block">莫言阙下桃花舞,别有河中兰叶开。&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p><p class="ql-block">——唐·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p><p class="ql-block">无论形制,工艺还是纹样,<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件鎏金舞马衔碗纹仿皮囊银壶(以下简称“舞马壶”),</span>极为独特。当然,这件舞马壶上,最珍贵的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舞马。唐玄宗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 玄宗生日都会在兴庆宫前举行盛大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随着《倾杯乐》的响起,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到音乐高潮时,舞马会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此时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b>“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这可是舞马的真实写照啊!</b></p> <p class="ql-block">器形上,该壶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壶身扁圆,前端有一圆形开口,配有盖子;盖子上有錾刻出来的花萼形纹,盖子顶端铆接一环;环后有14厘米长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有用银条捶揲出来的内平外有凸棱的提梁,提梁两端分别缠绕三圈1厘米宽的银丝,前端捶揲成三瓣树叶形与壶体焊接。</p><p class="ql-block">唐代开放包容,对外交流空前频繁,因此有着大量异域风格的器物存世,当时有很多瓷壶也仿皮囊壶,但银壶仅此一件,应该是当时工匠为适应皇帝外出,借鉴了皮囊壶的外形製作的,是体现中原与北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实例,殊为珍贵。</p><p class="ql-block">天宝十四载,这盛大的宫廷祝寿活动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将舞马鞭打而死。盛行一时的舞马衔杯祝寿舞在历史的变革中永远销声匿迹了,舞马祝寿的瞬间场景被永远定格在这件银壶之上,成为大唐王朝兴衰的最好见证。</p> <p class="ql-block"><b>鸳鸯莲瓣纹金碗(唐)</b></p><p class="ql-block">纯金而制,纹饰全部由手工一点点地錾刻,内壁和外壁都錾刻有精美的花纹,外壁通体施鱼子纹,两层浮雕式莲花瓣,一层十瓣,上层莲瓣錾刻有狐狸、鹿、兔等珍禽走兽,或走或奔,或动或静!下层莲瓣刻画为忍冬花草,其因冬天也不凋零称为忍冬,《本草纲目》记载,久服忍冬,延年益寿,所以忍冬也是长寿的象征。金碗外底有一只回首展翅、飞翔于花丛之中的鸳鸯。鸳鸯从古至今都一直作为爱情和幸福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碗的内壁分别都有墨书“九两半”三个字,为唐人书写,表明碗的重量。这也证明是唐代金银器的管理制度,防止他人以轻换重。</p> <p class="ql-block">唐代金碗出土很少,文字记载也不多。金碗除了多为皇帝所使用之外,在皇亲贵戚举行的一些重大活动中也有使用,一般用来作饮酒之器。鸳鸯莲瓣纹金碗何家村共出土了两件,纹饰与造型均相同。就已出土的唐代金碗而言,这两件是仅见的最富丽堂皇的金碗。</p> <p class="ql-block"><b>镶金兽首玛瑙杯(唐)</b></p><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中,有两件是不能出境展出的,镶金兽首玛瑙杯也是其中一件,被誉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这件做工精湛、精美绝伦的玛瑙杯选用极为罕见的缠丝玛瑙制成,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光鲜润泽。器型弯曲富于变化,型似号角。前端碾琢成牛首形状,兽眼圆睁,炯炯有神。兽角为螺状弯曲着伸向杯口两侧。兽嘴镶金,画龙点睛,既突出了整体造形的完美,又增添了玛瑙杯的身价,整个造形静中含动,极富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无论从选材、设计到工艺,兽首玛瑙杯都当之无愧是唐代玉雕艺术中的精品之作,而且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仿佛是一件天生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我国自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使用玛瑙,但多为小件饰品或串饰,材料为本国所产。从这件玛瑙杯的身上还能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迹。五彩缠丝玛瑙大多产自西域,而且这种器形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现在的伊朗)地区比较常见。另外《旧唐书》中有“开元十六年大康国献兽首玛瑙杯”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这件玛瑙杯的造型和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相似。“来通”是希腊语的译音,有流出的意思,大多为兽角形。一般在杯的底部有孔,液体可以从孔中流出,功能如同漏斗,用来注神酒。当时人们相信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是向神致敬的表示,因此也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p><p class="ql-block">从这些现象分析,兽首玛瑙杯很有可能是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来到中国的,但也不排除它是出自居住在长安的外国工匠之手,再或是唐代工匠学习外来工艺后的杰作。</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作为一件反映唐代对外交流的实物,兽首玛瑙杯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b>赤金走龙(唐)</b></p><p class="ql-block">出土12条。金龙体型虽小却活灵活现,或凝视、或奔走,神态自然生动。头上两角自然弯曲,眉、目、颈部的毛发,龙鳞都是清晰可见,生动精致。</p><p class="ql-block">赤金走龙为四足站立状,长吻细颈,颈部弯曲呈S形,尾部由粗而细,尾端简短有力地回勾。头顶的凹槽中焊接用细金条弯曲而成的双角,四肢与躯体也系焊接而成。金龙的须髯、齿状鬣毛、鳞片等细部均采用錾刻手法刻画。唐代,人们认为“岁旱以金银物投之,可致雨”,每逢遇旱,皇帝常常命令用龙以法术祈雨,唐内府有一玉龙子,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是当年唐太宗从隋晋阳宫所得,武则天当政时,将其赏赐给了王子李隆基。开元年间,三辅大旱,唐玄宗将玉龙子密投兴庆宫龙池以祈雨,“俄而云雾暴起,风雨随作”。唐代宗时,京师大旱,京兆尹黎幹作土龙祈雨。</p> <p class="ql-block">走龙单个高2.1— 2.7厘米,长4.1— 4.3厘米,重4克。</p><p class="ql-block">在唐代,龙还不完全是皇家专用图案和皇家标志,因此,唐代工匠在塑造刻画龙时,主要是从艺术角度去表现,即怎样把龙表现得美,表现得劲健有力、气宇轩昂,而不是强调龙的威严、狰狞。这也是唐代龙纹与后世龙纹的重要区别。金龙形体虽小,但形神具备,生动有趣,体现出唐代工匠在制作小件工艺品方面的技艺纯熟,是唐代金银器中的罕见物品。</p> <p class="ql-block">唐朝时期的繁荣,体现在经济、商贸、交通,文化艺术的繁荣,唐朝是当时在世界上最知名的国家,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唐之繁华,以下几句唐诗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p><p class="ql-block">唐.杜甫《忆昔二首》</p><p class="ql-block">“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p><p class="ql-block">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p><p class="ql-block">“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p><p class="ql-block">唐.李白《客中行/客中作》</p><p class="ql-block">这些穿越千年而来的大唐宝藏,带着唐时的艺术、工艺气息而来,精彩展现于世人面前,更是大唐盛世的最好的证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