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中国书法大会》六

难得糊涂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的心里,“家国”这个词清晰而深刻,温暖而豪迈。我们在无数的书作中读到了客心归途,读到了山河眷恋,读到了太平盛世中的华章满乾坤,也读到了国破山河时的我在河山在,一支椽笔千钧力,笔笔墨痕血泪成。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随经典书法作品,再度走进那最熟悉的吾心安处,再度重温那最深刻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现场书友以各种书体写下“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书法写天地日月,也写家国天下。</p> <p class="ql-block">西出岐山 国之重器 海内三宝藏周礼</p><p class="ql-block">一模一范 铸文颂德 鼎盛千秋美名扬</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第六集推荐的第一件书法作品:西周《大盂鼎铭文》</p> <p class="ql-block">情景表演《大盂鼎铭文》</p><p class="ql-block">西周康王二十三年,贵族盂受康王册命,为了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纪念祖先,颂扬周康王,盂招集能工巧匠制作宝鼎。取黄土雕泥样,翻陶范修纹饰,历经数十道工序,铜鼎的模样按照要求,立耳、折沿,饕餮纹一样不少,三足粗壮微微垂腹,很是稳固。模已成,范已成,铜水已成,铸鼎。从鼎足处注入铜水,待冷却后,大鼎即成。</p><p class="ql-block">铭文291字,布局排列规矩整齐,横成排、竖成列,每个字大小基本相同。笔画均匀、拘谨,但略存波磔之势,个别笔画仍作中间粗两头尖形。大盂鼎书风凝重瑰丽、朴茂沉雄,线条圆润凝练,自然疏阔。“天”“王”“正”“才”等字肥笔参差错落、高古质朴,带有商末周初书风的孑遗。大盂鼎铭文是西周早期极具艺术性的书法典范,堪称金文书法冠绝,被后世奉为圭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回答主持人问题大盂鼎是西周青铜重器,上有铭文291字,到底记录了什么?):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一件重要器物。康王很有作为,征鬼方平东夷之乱等等,他当时任命一个重要的辅政大臣“盂”,看到铭文非常浑穆,有特别雄伟的气象,和几千年厚重民族历史形成潜在的特有的共鸣;铭文可以分作三段,第一段从开篇到第七行的第二个字,交代了时间地点“唯九月王在宗周”,和当时康王的治国理想,他说“文王受天有大命”“武王嗣文王作邦”,把文王开创的天命继承下来,避开了殷的一些恶;接下来一段就是康王跟盂说你还没有成年,要想继承先祖的遗烈,就入了我的小学,我还给你任命了很重要的职位,希望你来辅佐我做一些事情;最后一段是任命完了以后,盂就做了一件礼器以祭祀自己的祖先南公,康王希望盂能继承他自己先祖的遗烈,来为这个时代作自己的贡献。可以反映康王时期的重要的治国理想。</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回到书法上来看,是不是所有(铸)刻在金属上的字都叫金文呢?</p><p class="ql-block">李刚田教授:金文和秦小篆相对说它叫大篆,一般就是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是金文最鼎盛的时期,大盂鼎是早期金文的一件代表,早期青铜器的铭文雄浑博大有庙堂气象,同时它质简质朴,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风格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考古界有这样一句话,长篇铭文一件可抵古文《尚书》一篇,说的就是这带铭文的青铜器所承载的含金量。我们知道大盂鼎并不是考古出土的,所以它很多的考古信息遗失了,但它的历史信息是在的,我们能在大盂鼎身上读到哪些历史信息呢?</p> <p class="ql-block">蒙曼教授:大盂鼎信息可就太多了,青铜制造工艺、纹样是什么样子的,西周分封制是怎么封的,大盂鼎交代的清清楚楚;还有一个重要信息-酒,这是一个文化上的重要转折,商朝人特别好酒,礼器是以酒器为主导的,像大的礼器-四羊方尊、爵、觥都是酒器,可见当时的人太好喝酒了;但是到周朝礼器变成鼎簋制了,讲“九鼎八簋”,鼎是炖肉的,簋是盛饭的就是粮食;由酒变成了粮食和肉,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中国文化向一种更加理性清明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也是大盂鼎给我们透露出来的历史信息。</p> <p class="ql-block">九鼎八簋</p> <p class="ql-block">龙洋:我们每每看到这样一件国宝的时候,内心特别感动,因为它所肩负的那么多的历史信息,还有它背后潘达于一家爱宝护宝荡气回肠的故事。当年大盂鼎和它的“兄弟”大克鼎,躲过了日军的扫荡,也避开了外国人的高价利诱,最终由潘达于女士恪守祖训把它们守护起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无偿捐给了上海博物馆,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大盂鼎被调运到了北京,也就是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从此大盂鼎和大克鼎分立南北,见证着中华民族鼎盛千秋。</p> <p class="ql-block">大盂鼎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名家点赞第一题及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27人回答正确,获得“宝”字点赞章一枚。</p> <p class="ql-block">点赞章出自西周毛公鼎铭文拓片</p> <p class="ql-block">三个字分别是“马”“虎”“鼎”</p> <p class="ql-block">李刚田教授:这几个字夸张的部分是很明显的。</p> <p class="ql-block">“虎”字夸张了口部、尾部、爪;“马”字夸张了背上三个鬃毛和尾巴,它的特点就是鬃毛。</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这三个字对物体形象抽取能力很强。在文字的表现形式和排列形式上它也有了不起的地方,象“马”和“虎”,其实按照物本身的特点它应该是爬着的,可是现在全立起来了,屁股朝下头朝上,为什么这样呢,我们得把它还原到书写载体上,在甲骨上排列的时候,甲骨是以中轴为对称的,强调纵向,如果把“马”横过来就会侵犯左右两边的空间,这就是中国文字从一开始就实现了,艺术与科学思维、理性思维之间的非常巧妙的融合;正确答案C选项“鼎”,上面两个尖尖的就是鼎的耳朵,下面是鼎的脚,中间三个横道合起来就是身子,就是鼎的一个抽象形。捕捉那个最关键的信息,这点很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第二题</p> <p class="ql-block">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17人回答正确,获得“卓尔”点赞章一枚。</p> <p class="ql-block">点赞章出自北魏《元显儁墓志》</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我想头两个是比较难的,尤其第一个,是侯马盟书,盟书在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诸侯卿大夫结盟时,它需要一个盟誓,用红颜色朱砂在类似于玉石的材料上;B选项是帛书,写在织物绢帛上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帛书里《老子》;后面就是竹简了,这应该是西北的简牍;最后是纸,这是颜真卿非常著名的一件作品《刘中使帖》,以第一行3、4、5字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李刚田教授:文字的载体对它的影响很大的,工具材料对它的影响直接就很大。比如甲骨文上写“天”字,上面一点是画一个小方框,因为挖掉一块不容易,这个字转换到金文上就挖掉了,是个小疙瘩,因为范上容易挖掉。</p> <p class="ql-block">第一位互动选手第一题</p> <p class="ql-block">正确答案:日新月异 子子孙孙</p> <p class="ql-block">第一位选手第二题</p> <p class="ql-block">正确答案:七上八下 车水马龙</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如果了解字的来源就能判断出来了。古人结绳记事,那个“十”在古文字中就打了一个结,一竖中间一个圆点,那是“十”,知道这一点就不会判断错了。</p> <p class="ql-block">李刚田教授:“七”字这样写,甲骨文、金文、汉碑里都是这样写,一直延续到汉代,因为汉碑上的字横画极长,竖画极短,遇到这种形状还念“七”。古文字有好多样子,金文里“马”有多种写法,“龙”有几十种写法,“车”也是有很多种写法,这个“车”它就平面化了,两个轱辘原来竖着的,但没法表示就平面化画出来,中间是车辕,拉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书友临写《大盂鼎铭文》</p> <p class="ql-block">李刚田教授:临写《大盂鼎铭文》,尽管书法家关注字形,但是还是要读懂文字,才不容易犯错误。因为有些字在青铜器上被铜锈堵住了,拓片上就显示不出来,有些铜器上有残破的地方,有时候没有这一点,但是拓片上有一点,临的时候把这一点写上也是不行的,读懂了文字,就不会出错了。</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李老师说的非常好,但我把它稍微具体化一下。其实读懂文字,还要去理解字里面包含的一些特殊的讲究,比如目前在临的两行,有两个字是特殊的,“玟”和“珷”这两个字是用在周文王和周武王身上的独特的用字,不能随便拿来做别的用;还有文字之间,各个部分之间,在解释字义字理上是有关联的,“受”字上面一只手下面一只手,两只手交接东西,所以接受的“受”或授予的“授”都是这个字,要是把两个手的位置换了,就没有这个字义了,这时候就不能简单随便地说我觉得那样更美而去改变它;这里边大家可以注意到有好几个地方是很粗很肥的笔画,比如“天”字顶着个大脑袋,“王”字底下最初是武器的象形,像大斧子似的,这个就必须表现出来;再一个就是残缺,有一些笔画它并没有完全残掉,但是它两边都成了参差状,参差状如果处理好了,就能够在纸上还原看到拓片时候感受到的这种气息,在书法里有一个称呼,叫“金石气”。</p> <p class="ql-block">书友临写《大盂鼎铭文》</p> <p class="ql-block">龙洋:这一刻有一种历史厚重扑面而来的感觉,我们也用大盂鼎铭文的书写,一同致敬这些震古烁今的文字,致敬历史!</p> <p class="ql-block">旌旗猎猎披战火</p><p class="ql-block">墨迹点点书断肠</p><p class="ql-block">绝世祭文 写人间悲情</p><p class="ql-block">笔力千钧 书满门忠烈</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第六集展示的第二件作品:唐颜真卿《祭侄文稿》</p> <p class="ql-block">情景表演:祭侄文稿</p> <p class="ql-block">颜真卿:季明是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准备笔墨,我要为季明写祭文。季明他像是我颜氏宗庙之重器,好像是生长在庭院中的香草仙树,是我最深爱的孩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自有天知,善当有善报,可叹,天不假年!</p><p class="ql-block">季明是我颜家的楷模,立德,立功,他都做到了,叔父来为你立言!</p> <p class="ql-block">颜季明:我父忠烈!我叔父忠烈!我们颜家满门忠烈!</p><p class="ql-block">季明谨记家训:志在圣贤 泯躯济国</p> <p class="ql-block">《祭侄文稿》原文</p><p class="ql-block">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迫”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涂去)河关。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卜(“➹”涂去)尔幽宅(“舍”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p><p class="ql-block">《祭侄文稿》翻译</p><p class="ql-block">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农历九月的朔日是为庚午日,初三日壬申,(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授勋上轻率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候的颜真卿。现今用清酒和多种美食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词曰: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好像一个鸟巢被从树上打落.鸟卵自然也都会摔碎,那里还会有完卵存在!天啊!面对这样的惨祸,难道你不感到悔恨!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念及你(季明)遭遇这样的残害(被杀后只留头部,身体遗失).就是一百个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呜呼哀哉!我承受是上的恩泽,派往河关(蒲州)为牧。亲人泉明,再至常山,带开盛装你首级的棺木,一同回来。抚恤、思念之情摧绝切迫,巨大的悲痛使心灵震颤,容颜变色。请等待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呜呼哀哉!请享用这些祭品吧!</p> <p class="ql-block">龙洋:心情久久难以平复,看过了刚才的表演,我们再来看《祭侄文稿》,上面那么多的涂抹,那是血泪的控诉。</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这件作品,我想只要爱好书法,对书法稍有了解,一定都是长久敬仰的!在书法史上有“三大行书”,它列第二,但是后来有很多人认为,它甚至应该是第一。要了解这件作品,我提示大家关注几点,一个是时间,乾元元年是肃宗的年号,肃宗是756年即位于灵武,757年收复两京,这个是758年,也就是说安史之乱唐朝稍稍扭转了一些局势;另外关注第四行,这时颜真卿的官职爵位并不高,是丹杨县开国侯,这是第二个信息;第三个信息是涂改,如果把包括涂改掉的字算起来是268个字,但是涂掉了34个字,所以真正成文的是234个字,所以为什么叫《祭侄文稿》,它实际上是个稿子;第四个可以注意到,它的轻重变化特别明显,有的人说他大概全篇就蘸了七次墨,这是根据它的浓淡变化推测出来的,事实是不是这样,我不敢肯定,但是客观上形成了强烈的轻和重、起和伏对比的关系;另外特别提醒再注意一点,即便是在这种心情如此激荡的情况下,颜真卿在书写的时候,时刻关注着很多书法人不太注意的就是书写是有礼仪的,有几个地方有些空的东西,最明显的是“吾承天泽”,“吾承”后面还有空间,他不写了移到下一行去了,这个“天泽”跟其他地方不一样,不是简单的天之恩泽,特指当朝皇帝的恩泽,它在礼仪的规格上要高一些,这种空和把移到下一行的书写规则,在中国古代的书写礼仪叫“平厥制度”,在心情如此激荡的情况下,颜真卿没有失去基本分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p> <p class="ql-block">蒙曼教授:这个背景就得说到改变唐朝的命运,也改变中国古代史的势头的“安史之乱”了。所谓“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其实是突然爆发的,755年安禄山叛乱了,当时整个河北都是他的治下,所以河北二十四郡望风而降,唐玄宗深受打击,他说河北二十四郡竟然没有一个义士吗,其实是有的,那个义士就是颜真卿,当时担任平原郡太守,举城坚守,他的堂兄颜杲卿就是季明的父亲,马上也在常山郡(石家庄正定)一带举起义旗,两兄弟联合起来,季明就是他们兄弟俩个之间的小交通员,当时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常山郡这样反正之后,对整个形势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他直接收了土门关(井陉关),意味着河北区域和山西区域道路就打通了,所以安禄山当时派史思明赶快又往回打,史思明到的时候唐朝形势已经好转了,河北二十四郡十七郡已经反正,如果有人肯帮一帮颜杲卿,肯帮一帮常山,继续守住这个地方,唐朝后来的形势不至于那么坏,但是这时候遇到问题了,太原尹王承业想把开井陉关的功劳据为己有,所以坚决不救,就是《祭侄文稿》里写的“贼臣不救,孤城围逼”,那时颜杲卿起义刚刚八天,各项准备还不够充分,史思明又是一员悍将,到那就把颜季明抓住了,还抓了颜真卿的外甥,用这两个人来威胁他投降,颜杲卿宁可看着儿子死去,坚决不降,所以他们家第一个就义是颜季明,颜杲卿还是没能够抵抗住被抓起来,安禄山问他,说你原来就是小小的户曹,我把你提到一郡太守的位置,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居然反叛我,颜杲卿说你本来是一个牧羊奴,皇帝把你提拔到三镇节度使的位置,皇帝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怎么会反抗皇帝,我现在唯一遗憾的是没能杀了你,激起了安禄山的愤怒,用铁钩钩断了颜杲卿的石头,这就是后来文天祥《正气歌》里写的“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成为中国历史上忠烈的象征;到乾元元年,唐朝稍恢复,泉明把弟弟季明的首级装棺材里运回来了,颜真卿看到棺材想到当时的事情,忠愤交加,极剧起伏的心里变化,写下了《祭侄文稿》,这是悲的一面;但他讲到天讲到皇帝的时候,另起一行,他们家三十多口人死于这场战争,是有正义性的。三十年后李希烈叛乱,德宗让颜真卿劝降,李希烈不降,颜真卿骂声不绝,最后被杀害,这才是颜氏一门忠烈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龙洋:到今天这个节目,“天下三大行书”都已经向大家展示了,第一集王羲之《兰亭集序》,第四集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和今天颜真卿《祭侄文稿》,我们发现第二、第三行书都是处在所有学习书法的人,无法感同身受、无法获得的情感体验之下书者创作的,它们会成为天下前三绝的行书,李老师您怎么看。</p> <p class="ql-block">李刚田教授:刚才听了蒙老师对《祭侄文稿》作品背景的介绍,很感动,这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件作品,它不是为创作一件书法作品,它也不是下笔便作千古之想,不是想要流传下去的,只是一篇手稿,怀着满腔悲愤的心情,和血和泪写下来,写到最后“呜呼哀哉尚飨”几乎不成字了那样去写,完全一片神行,忘我忘情这样状态下,忘掉自已,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感情之中写下的一篇,所以这件作品是只可赏会不可师法,怎么学也学不像,只能去欣赏它感受它,可以临摹它,但骨子里的东西你临不到的。为什么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在第二,王羲之《兰亭集序》排在第一,一个是时序,从东晋到唐到宋;一个是儒家的观点,儒家反对激越,颜真卿这件作品是激励激越的,《兰亭集序》是闲情激情满怀的;所以文人在儒家的立场上,把它排在第二,把《兰亭集序》排在第一,但是今天站在书法角度,书法形势动人、书法感情真挚的角度应该它排在第一,这是时代变了,角度变了,重新排序有它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刚才李老师提到他写的时候意不在书,但如果仔细去检验他的技术表现,又会发现颜真卿在他的经典楷书作品中非常精致的表现技法,比如看“孤城围逼”的“逼”的“辶”,按理说在心情如此激荡的情况下不可能写出,可是他很自然地写到了;还有一些经常讲颜真卿的字有“篆籀气”,大家特别注意欣赏这件作品中那些细的笔画,比如“每慰人心,方期戬谷”的“人心”“方期”几个字,笔画的圆劲仔细体会,尽管很快但控制的非常之好;第三个类型的笔画是完完全全把笔锋撒开了写,“常山作郡”的“郡”“吾承天泽”的“承”以及后面“魂而有知”的“知”,笔锋全部铺开,于是在整个帖里边形成了极为立体的笔法构成和表现,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古代书法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就是临机应变,通过千锤百炼,把所有的技术已经烂熟于手,在临机应变的过程中全部可以激发。</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龙洋:无愧为“天下第二行书”,应该说我们今天再来看《祭侄文稿》,会感受到这是一位大唐英雄,写给同是至亲的另一位大唐英雄的至深至痛的一曲挽歌;但也恰恰是这234字的《祭侄文稿》,带领我们认识了颜氏满门忠烈!点点清泪染不尽血脉情长,潦草笔墨掩不尽家国情殇!我们在心手相忘感动天地之余,也应该要铭记英雄!</p> <p class="ql-block">名家点赞第一题及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28人回答正确,获得“行”字点赞章一枚。</p> <p class="ql-block">点赞章出自颜真卿《多宝塔碑》</p> <p class="ql-block">蒙曼教授:唐伯虎,虎年生的排行老大,</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颜鲁公”这个名字,跟书法史上有一批作品有一定关系。颜真卿的代表作“鲁公三稿”:《祭侄文稿》、《祭伯父稿》没有墨迹只有碑帖和《争座位稿》。</p> <p class="ql-block">《祭侄文稿》</p> <p class="ql-block">《祭伯父稿》</p> <p class="ql-block">《争座位稿》</p> <p class="ql-block">名家点赞第二题及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28人回答正确,获得“精彩”点赞章一枚。</p> <p class="ql-block">点赞章出自颜真卿《臧怀恪碑》</p> <p class="ql-block">李刚田教授:这三个书风评论都是用比喻,“项羽挂甲”符合颜真卿雄壮的书风特点;“美人婵娟不胜罗绮”指褚遂良用笔轻灵,尤其是竖笔,有人评论他下笔如鱼游水,好像把鱼放在水里鱼尾动的感觉;“石压蛤蟆”是黄庭坚和苏东坡两个人的对话,苏东坡说黄庭坚的字像“树梢挂蛇”,因为黄庭坚的字是长枪大戟都是线条,横的线条抖动,好像一条蛇一样“树梢挂蛇”,黄庭坚反说他的字是“石压蛤蟆”。当然是文人的调侃并不是贬义的,并不是完全的批评,是每个书家的个性,同时又是他的习气,所以很奇特很妙的比喻,但只是一个传说。</p> <p class="ql-block">现场30位书友集体临写《颜氏家庙碑》</p> <p class="ql-block">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和费县颜真卿纪念馆一同临写颜真卿楷书《颜氏家庙碑》</p> <p class="ql-block">蒙曼教授:东汉琅琊国国都开阳县就在临沂市,费县属于临沂市,所以说琅琊颜氏一点错都没有。琅琊王氏以书法著称,但琅琊颜氏在书法方面也很有传承,颜氏是颜回的后裔,再往后是颜之推写《颜氏家庙碑》,颜之推非常有书法造谐的,家训的第十九篇“杂艺”就是讲书法的,孙子颜师古是唐朝大儒,在历史上记载也是工书,颜师古是颜真卿的曾祖辈,所以琅琊不要讲只有一个王氏,在书法史上在中国历史上,还有琅琊颜氏,这个家族除了传承书法艺术之外,迈传承了一种真正的民族精神,“见危受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所以才有颜鲁公这样端正庄严的字体。我觉得这就是人的精神外化到书法艺术上相得益彰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李刚田教授:《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晚年的作品,到晚年越来越老辣,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颜真卿的书法非常有生命力,如何把它写活,看颜真卿的字,他的楷书碑榜书写得那么厚重,《祭侄文稿》《争座位稿》厚重之中又有轻快,所以写颜真卿的字,既要把握他的饱满雄强的气势,又要把它不要写刻板了,写活它。</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颜真卿的雄浑博大,尤其中晚年的作品,要学会占大格子,敢于把格子撑满,这是写颜体极其重要的要领。</p> <p class="ql-block">现场书友临写成果</p> <p class="ql-block">开国前夜 天安门前 一座丰碑记录历史</p><p class="ql-block">百字碑文 山河共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第六集展示的第三件作品:毛泽东周恩来《人民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石碑,中国源远流长传统建筑形式之一,它纪事、铭功,以文勒石、以文述德,历代碑刻书法,都在无声地展现着</p><p class="ql-block">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p> <p class="ql-block">情景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的前一天,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内,正在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会议结束后,也就是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全体委员缓步走向广场,他亲手执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破土奠基,这是他一生中唯一奠基的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特邀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两位新中国的缔造者,书写碑题和碑文,对于题写碑题和碑文毛泽东和周恩来都非常审慎。1955年6月9日,也就是在决定建碑六年后,毛泽东主席在一张信䇝上亲自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字碑题,并且一次就题写了两幅,写好后,他再三叮嘱工作人员,一定多请专家们提意见,问一问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从中选出单个字重新编排,如果认为写得不好,还可以重写;纪念碑背面的碑文由毛泽东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书写,周恩来总理选择用庄重典雅的楷书书写碑文,他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先练习书写碑文中的每一个字,反复地对比琢磨,然后再练习通篇连贯书写,前后共写了四十多遍,最后他挑选出最为满意的一幅,亲自送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工地,并且谦虚地说不行再重写。1958年5月1日,万众瞩目的“共和国第一碑”揭幕!自此之后的每一天它都在大声地讲述着:中国的人民英雄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浴血奋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题:</p><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p><p class="ql-block">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龙洋:听着这响彻寰宇的声音,依然是心潮澎湃荡气回肠,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信仰之碑英雄之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形式来铭记英雄呢?</p> <p class="ql-block">李刚田教授:咱们书法大会最后一件作品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很有独特的意义,纪念碑座落在天安门广场,我们去的时候,带着朝圣的心理缅怀先烈,没有把它作为一种书法作品去解读。今天把它作为一件书法作品有独特的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度将近38米有12层楼高,下边两层须弥座托起一块碑,非常雄伟;正面是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毛泽东的字非常开放雄伟潇洒的一行大字金字,碑阳正对天安门;碑阴部分是碑文,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写的楷书。两位伟人,珠联壁合,共同写就一座“双绝”的碑。</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用立碑的行为,也是以国家的高度,对英雄给予最大的尊重!天安们两侧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那是美术字体,为什么在碑上,要选择用书法字体而不是美术字体?</p><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首先是传统吧,立碑树碣在中国是有传统的,秦始皇东巡吋候立碑《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从那时开始到后来,历朝历代比较重要重大的事件立碑都是一个传统;碑上文字的书写当然是重而又重的事情,周恩来总理写的碑文最后的落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立”,政协的第一次会议跟现在政协的会议不一样,当时的国名、国歌、国旗,包括政府组织法等等,都是那时候奠定下来,所以第一届政协会议相当于是代行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会议的职能,所以这块碑实际上当时代表的国家,由两位开国领袖毛主席和周总理来书写;还有一个信息就是总理落款时间1949年9月30月,是共和国正式宣告诞生的前一天,这既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立碑的时间,总理把书写的时间也落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它是一种更加沉郁的纪念,它实际上是1840年以来为中华民族站起来作出所有牺牲的人民英雄的纪念,也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时间点(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这期选这块碑在书法上还有一层意义,总理的字根底就是颜真卿,整个字形结构,包括那种内敛,同时字撑得开的结构就是颜真卿的底子,颜真卿的老师是张旭,著名的狂草书家,毛主席又是狂草,所以两个恰好和我们今天主题里提到的书法传统配合到一起了(主持人:当之无愧的“双绝碑”)。</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书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局部</p> <p class="ql-block">蒙曼教授:英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只有脊梁挺直了,中华民族才能真的站起来!就拿今天我们这几件作品来说,大盂鼎讲的是西周君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故事,周朝奠定的理性主义政治的传统,这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态度,对中国的发展影响巨大,他们是真正的文化英雄;另外,近代潘祖荫祖孙三代,艰难条件下保护大盂鼎,最后潘达于把大盂鼎大克鼎献给国家,他们也是文化英雄。再看第二件,那真是临难不苟见危授命,就像屈原的《九歌•国殇》篇所说的那样“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那是我们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最深重的一次危机是在近代,遭遇了亡国灭种的危机,那时候的英雄儿女殊死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就凝结成了三个永垂不朽:“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三个“永垂不朽”,既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对英雄的态度,只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名家点赞时间第一题</p> <p class="ql-block">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26人回答正确,获得“进步”点赞章一枚。点赞章出自毛泽东题词。</p> <p class="ql-block">1916年学生时代</p> <p class="ql-block">1940年</p> <p class="ql-block">1952年</p> <p class="ql-block">李刚田教授:1916年比较年轻时候写的字,1940年写的“毛”字一条线直着下来了,从这以后一直到1952年,“毛”字上面一撇很明显一撇,所以他签名是有变化的,但是整个毛泽东的签名非常潇洒非常个性。</p> <p class="ql-block">名家点赞时间第二题</p> <p class="ql-block">正确答案</p> <p class="ql-block">13人回答正确,获得点赞章“天天向上”一枚。点赞章出自毛泽东题词。</p> <p class="ql-block">叶培贵教授:总理题词跟主席题词相比,感觉印象深的不多,但实际上跟主席的题词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中国税务”“中国海关”,他的很多题词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总理的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皖南事变”以后,总理刊登在报纸上的,像“讨蒋檄文”一样,在全国引起非常大的影响,就这样16个字引起了所有人的精神共鸣情感共鸣;“革命”是1926年为《岭东民国日报》的题词;中间这个很巧,跟我们今天的这件作品有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为“四八烈士”题的词(1946年春,国民党政府破坏国共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当时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于4月8日和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教育家黄齐生等由重庆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总理这些题词不像主席题词那样潇洒奔放,它有很多饱满的情感凝聚在里的,回过头去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些字总理是写了很多遍才形成的,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后面的碑文显得很沉静,仔细品味,跟这些一样内在充满着一种磅礴的激情,但被他自己收束住,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总理在革命战争时期,在担任总理以后为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的精神,看他的字能联想到总理这个人,他的字和人是合一的。</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虽然我们两道题欣赏的是书法,但回望的是历史,铭记的是英雄,讲不完的英雄故事,道不尽的家国情怀,所以在本季书法大会的最后,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代表们,写下自己心中对祖国最深沉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龙洋:群贤毕至欢聚一堂,挥洒手中的笔墨,共同寄予对祖国的无限美好的祝愿,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锦绣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本季书法大会一共展示了18件(组)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接续传承。狂来轻世界,意造本无法,无穷如天地,不竭若山河,篆、隶、楷、行、草带领我们读懂了中国美学,读懂了其中蕴含的中国人的精气神,更读懂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祖国、家园、天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书法家吸吮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丰厚养分,一定能创造出更有筯骨的、更有力量、更有温度的中国笔墨,书写不负时代的永恒经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