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者:王奕霖 孟治潮</h3> <h3>天坛,一个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走进天坛,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仪式感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回音壁让我深感古人的智慧和自然的奇妙。在这个著名的声学现象的场所,我体验到了回音的奥秘和力量。<br>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圆形围墙,墙的弧度恰到好处,可以对声波形成良好的反射,从而产生超强的回音效果。我站在围墙的一端,轻轻说话,声音就会传到另一端,清晰而强烈。这种声音的传递现象看起来简单,其实蕴藏着精巧的科技和深厚的文化。</h3> <h3>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br>广场北端是天安门。天安门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显的雄伟壮丽。天安门前是金水河,河上横跨着五座,这就是金水桥。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上面雕刻着蟠龙花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h3> <h3>仰望这座英雄的丰碑,我感受到岁月的厚重。仰望这座英雄的丰碑,我感受到使命的神圣。我仔细打量着那用斧头和镰刀雕刻, 用鲜血和生命铸就而成的丰碑,它凝聚着天地日月的辉煌,凝聚着江河山川的气魄,凝聚着炎黄儿女的青春血液,凝聚着伟大民族的崇高精神。它是一座胜利的丰碑,一座伟大的丰碑,一座揭示真理的丰碑,更是一座昭示未来的、英雄的丰碑。</h3> <h3>游览清华大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所世界一流的学府不仅拥有优美古老的建筑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还承载了一代代校友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清华大学的环境和设施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扑鼻,仿佛置身于一座美丽的公园。</h3> <h3>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卓越的教育质量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深造。</h3> <h3>陈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字援庵,又字圆庵,广东广州府新会县人,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1952年至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h3> <h3>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太和殿,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宝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内,矗立在紫禁城中央,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紫禁城(故宫)中最大的殿宇、东方三大殿之一。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h3> <h3>参观光科技馆让我对光学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次非常有启发性的体验。它不仅让我对光学有了更深的理解,还让我看到了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光学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