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馆 爱上一座城 一 《爱在西北方 》2023第四季新疆公益游学之阿克苏博物馆

乐行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而有人会因为一个馆,爱上一座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到一个地方, 我必去和想去的是,一店一馆,书店和博物馆。去书店是寻求精神食粮,到博物馆则是为了更深入的探寻当地的历史文化。从一个博物馆。可以看到一个地方的前世今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物馆就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殿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秉承“读好书,做好人,传递爱心,传播经典”为宗旨,梅园公益阅读协会2023公益游学第一站来到阿克苏,自然也就走进了阿克苏博物馆。</span></p> 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习近平</span></p> 阿克苏博物馆介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克苏博物馆新馆于2017年12月26日正式开放,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陈展面积9000平方米,馆藏文物11274件。馆舍内外彰显着汉唐风韵,气势雄浑庄重,融中华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克苏博物馆包括“阿克苏历史文化馆”、“新疆古代货币馆”、“阿克苏自然地理馆”等四个常设展厅,另外还有三个临时展厅,以及新疆首家数字化展厅和龟兹洞窟复原展厅等,全面展示了阿克苏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下选取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断,做一些记录。</span></p> “汉归义羌长”青铜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龟兹东境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塔里木盆地正式并入中国版图。1928年,黄文弼在塔里木盆地考察时候发现一枚桥钮汉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汉归义羌长”青铜印,195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出土。“归义”印的发现,向西可至塔里木盆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汉归义羌长”青铜印,印台正方形,卧羊钮,纽与印之间有一圆形孔,应为穿绶佩戴之用。印通高3.5厘米,边长2.3厘米,印面阴刻篆书“汉归义羌长”,体现了中原王朝与西北地区羌族之间的关系。</span></p> 关于龟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魏晋时期,龟兹不断遣使向中原王朝入贡。随着中原王朝政权更迭,龟兹先后归顺前凉、前秦、北凉,并向北魏遣使纳献。丝绸之路开通后,龟兹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之一。龟兹王子鸠摩罗什早年游学北印度及西域诸国,逐渐成长为一代佛法大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龟兹地区同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一样,历来是多种宗教传播的重要地区,是宗教文化的汇聚之地。这里最初曾经流行过原始宗教、萨满教。公元前4世纪左右,随着祆教、佛教等相继传入,逐步形成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尤以佛教最盛。后来,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先后传入,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不断发展演变,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span></p> 鸠摩罗什大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鸠摩罗什(344-413),出生于西域龟兹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刚经》最早传入中国是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他首先把《金刚经》翻译成了中文。</span></p> 玄奘画像及《大唐西域记》书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原高僧玄奘途径西域到古印度取经,在昭怙厘佛寺(今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等处讲经数月,留下不朽名著《大唐西域记》。</span></p> 钱币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碧辉煌的钱币厅。这里的一切都是和钱有关的。有新疆钱币史,更有中国乃至钱币本身的编年史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最大面值的纸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5月10日新疆国民党当局发行了面值为10位数的省币60亿圆劵,但币值极微,只能买一盒火柴,需6000亿圆才能换大洋1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想到1个亿,还真的是个小目标😂</span></p>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汉书.陈汤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一句很似曾相识的文字。相信看过电影《战狼》的朋友,都会很熟悉里面的一句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果然,讲解员说这句话,正是《战狼》台词的出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陈汤的一生当中,他仅打过一仗,可这场战争的胜利,却为汉朝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凭借着这一次先斩后奏的战役的成功,维持中原地区300年的稳定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陈汤诛杀匈奴单于后,曾向汉元帝上书表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时至今日,这句话仍在中国社会中广为流传。</span></p> 镇馆之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众多的文物中,有一个高约1.35米的大陶缸特别引人注目,它不仅是博物馆最大的文物,据说也是镇馆之宝,据工作人员介绍,它于1976年在温宿县的拱拜孜乡出土,专家考证为唐代的夹砂红陶,高135厘米,口径45厘米,腹围420厘米,壁厚2.3厘米,外观为敞口、平沿、方唇、短颈、溜肩、鼓腹、平底的设计,系泥条盘筑法制作而成,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系全国一级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土时,挖掘机留下的缺口。</span></p> 龟兹石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龟兹石窟是古龟兹地区大小二十七处佛教石窟遗存的总称,包括克孜尔、库木吐喇、森木塞姆、克孜尔尕哈石窟等,现遗存800余个洞窟,近10000平米壁画和部分精美的彩绘泥塑、木雕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中克孜尔石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有俄、法、日、英、德等国的探险家来到新疆库车县城以北20多公里处的昭怙厘佛寺(又称苏巴什佛寺)挖掘,多次拿走大批佛像、壁画、古钱币和文书木简等文物。特别是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和法国的伯希和,在这里发现和带走不少舍利盒。其中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舍利盒,由大谷探险队的渡边哲信和堀贤雄于1903年带往日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盒身绘一周由二十一人组成的乐舞图,其多彩的舞姿、绚丽的服饰、各异的乐器组成一幅喧闹生动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龟兹音乐、舞蹈、服饰的珍贵资料。此盒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span></p> 文物鉴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弥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克苏市征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佛有三身,过去佛为燃灯佛,现在佛为释加牟尼,未来佛即为弥勒佛,弥勒佛富态、吉祥,一直都是笑呵呵的表情,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铜欢喜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克苏市征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莲花底座上为相互紧拥的两尊菩萨,脚下踩有两小鬼。菩萨怒目圆睁,态度威猛。欢喜佛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本尊神,即佛教中的“欲天”“爱神”。其中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小鬼代表邪恶。男体与女体相互紧拥,表示法与智慧结合即战胜邪恶。</span></p> 丝绸之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一起听讲解员,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都对中国古代文明交流的辉煌历史而感到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让我们看到中国现在又重拾辉煌,开辟了超越历史的一带一路文明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去秋来,时光穿梭,从西域到新疆,从浙江到阿克苏。爱在西北方,疆浙一家亲。每一次相遇都充满诗意,每一个时节都令人难忘。穿越古今,梅园人对阿克苏和丝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许前世的丝路之行,又把我们带回了更加壮阔宏大的一带一路之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下的梅园人,也正如古时丝路人的驼铃声,奏响了一带一路的一个音符。</span></p> 编辑 <p class="ql-block">文稿:乐行者(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审核:知水 云儿</p><p class="ql-block">摄影:乐行者,杨玲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