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久居乡村,对于家乡这10年来的变化,最直观的印象还是着眼于久居的乡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看来,乡村的变化不同于城镇大张旗鼓的扩张和改造,属于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渐变和量变,等你觉察到它的变化时,早已是今非昔比的巨变和蜕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村村通工程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实施,屯堡路改造。在这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如今的乡村屯堡已经很难看到泥泞坑洼的土路,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水泥路,一直铺到家门口。走在平坦的硬化路面鞋不粘泥,心中不免偶尔会滋生一丝惆怅,感叹桃花源记中那先秦时代阡陌纵横原生态乡土气息的沦陷与消亡。而更多的时候还是欣慰于出行的便利,特别是自己买了车之后。看来自作多情的怀旧感伤,终究是抵不住以便捷、高效、舒适、安全为特征的现代化潮流的冲击。说到安全就连那散布于村道旁的水塘沿岸,也加装了钢板护栏,配合亮化工程的路灯照明,如今走夜路再也不用担心遭遇“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农民的法律权属意识增强了,土地纠纷逐年减少。回想起10年前自己在农村工作的经历,最头疼的莫过于村民的土地纠纷了。围绕着宅基地、承包地发生的纠纷几乎成为乡村的主要矛盾。处理起来往往很棘手,因为缺乏可信有效的依据。纠纷双方互相较劲,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得村干部一头雾水,处理不好真能出人命。而今这种情形已不多见。为啥?农村土地确权从法律层面为农民的土地提供了权属确认。那家伙政府可是下了大本钱的!派出工作队动用了卫星定位技术,每家每户的土地都给定了位,绘了图。如今的农村,每家每户都能拿出一堆的证儿,土地确权证、宅基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结婚证(没结婚的除外)…。这些权属证明的存在为消除潜在的纠纷发挥了积极作用。村干部不用头疼了,农民也没有了后顾之忧,放心的把土地有偿流转给专业大户,安心的进城舒心的过起了城里人的小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以往提起乡村的人居环境,脑海中多会浮现出“脏”“乱”“差”的形象,禽畜满街跑,粪污随处见。而今基本上是看不到散放的禽畜了,要么小规模居家圈养,要么是配套粪污处理设施的大规模专业化养殖。垃圾处理设施投放由村到组入户,专业保洁队伍定期清运。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以往只有在城区改造中才会出现的字眼现在也出现在乡村振兴的规划中并得以实施。这背后是庞大的政府财政支出在提供支撑和保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乡村的人少了,车却多了。城镇化速度在加快,乡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大量青壮人口进城务工,买楼移居,成了短途“候鸟”,往返于城乡。随之而来的就是乡村的汽车逐年增多,差不多家家门前都停有小轿车。现在的乡村,汽车早已出列生产资料的归类,真正发挥代步工具的效用,农民开车到田间地头儿已不再是奇谈笑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数农民不种地了,种地农民更专业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催生的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村土地成片大规模流转成为现实。土地集中到了大户手中,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构成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新型农民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设施农业的推广,先进科技的融入,电商模式的拓展,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农业和农民的认知。今天的农民穿着很光鲜,谈吐有层次,眼界更宽泛。他们的活动领域已不再局限于农村和土地,多元化的谋生手段,让他们的身份在产业工人、经纪人、雇主甚至是老板之间来回转换。尽管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土地,跻身于城市,但他们的根依然深深地扎于乡村,留在乡村的父母和祖屋代表着亲情和精神的寄托。城市谋生,乡村养老正逐渐成为流行趋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活节奏加快了,乡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也在适应调整。近几年来,农村赶大集的人少了,网上购物的人多了,就连大宗家用电器和生产资料也可以从网上购买,物流配送可直达乡村。彰显现代气息的别墅、小洋楼越来越多,代表乡愁的袅袅炊烟却越来越少。电器化炊具的普及,电热炕的使用,空气能的推广,让乡村也领略到了现代生活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我的邻居即本家一位堂叔,经营着5个温室大棚,兼具种植陆地草莓、五味子等经济作物,并担任一家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管理30多个大棚。忙的时候干脆连饭也不做了,开着车拉着媳妇到镇上饭店吃现成的。这在以往会被乡亲们看成是败家行为,而今已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以往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乡里乡亲齐上阵帮忙,倒也热闹。如今要吗上酒店订桌,要吗花钱买方便,委托一条龙服务,倒也省事。不是乡情淡漠了,而是乡亲们都忙。现在的乡村已经很难看到三五成群闲散人员扎堆儿扯闲篇打麻将了。要吗忙于自己的产业,要吗汇入打工者的行列,忙于别人的产业。时间就是金钱,眼下乡村雇工可是按照时间付费的,1小时就意味着十七八至二十多块钱的收入,一个家庭妇女一年仅在家门口大棚地里打工就能赚到三四万元,谁还有那闲工夫扯些没用的呢!在乡村,如果不是因为天灾人祸,仅仅因为懒惰而导致贫困那是要遭人耻笑的,毕竟现在已经是全面小康社会了,贫困人口两年前就已脱贫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态保护成为共识,绿水青山正在回归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引来“不速之客”频频造访。这“不速之客”指的是在乡村一度稀少或销声匿迹的鸟兽。无论是品类还是种群数量正在逐步增多。我家门前有一棵高大粗壮的银杏树,枝繁叶茂,每天傍晚各种鸟儿络绎不绝立于枝头藏于叶后,嬉戏喧闹,好不热闹。落日余辉透过枝叶滤入眼帘,不由得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只可惜,此情此景空有东篱不闻菊香,南山无迹只见丘陵。丘陵虽不高,卧于屋后,倒也绿意葱茏,粮果丰茂。房侧邻一河,水虽不阔,却也苇秀波碧,鱼鲜蟹肥。放眼望去,这满目绿水青山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金山银山吗!</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摘自网络,铭谢!</p>